无障碍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人  > 古代人物
王若虚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政协石家庄市藁城区委员会    责任编辑:管理员
【字体: 】    打印

 王若虚 (1174~1243) 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人。金代著名文学家。
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哀宗正大年间在史院主持史事,修《宣宗实录》。书成,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金亡北归,隐居乡里以终。他颇有政治才能,然而由于多年居于闲散的位置上,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为人滑稽多智,而能雅重自持,谋事详审。
王若虚是金代的重要学者,精于经、史、文学,独步一时。元初文学家李冶在《〈滹南遗老集〉序》中指出:“今百余年,鸿生硕儒,前后踵相接。考其撰者,訇磕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唯于议论之学,殆为阙如”,惟“滹南先生学博而要,才大而雅,识明而远。所谓虽无文王犹兴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其经学、史学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主要反映在所著《滹南遗老集》中。此书共45卷,包括《五经辨惑》2卷,《论语辨惑》5卷,《孟子辨惑》1卷,《史记辨惑》11卷,《诸史辨惑》2卷,《新唐书辨惑》3卷,《君事实辨》2卷,《臣事实辨》3卷,《议论辨惑》1卷,《著述辨惑》1卷,《杂辨》1卷,《谬误杂辨》1卷,《文辨》4卷,《诗话》3卷,杂文及诗5卷。其学术论著部分,辩难驳疑,不落窠臼,对汉、宋儒者解经之附会迂谬以及史书、古文句法修辞之疏误纰漏,多有批评订正。其《文辨》、《诗话》专门论文论诗,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却从始到终,观点鲜明,有不少独到见解。 
王若虚的文学理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的。在金代文坛上,某些作家竞靡夸多、追奇逐险的倾向比较突出。王若虚以理论家的器识和胆略,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争。在文学和生活关系的看法上,王若虚主张写“真”去“伪”,反映客观现实,以为“哀乐之真,发乎情性”(《诗话》上),“文章唯求真是而已”(《文辨》一)。有鉴于此,象罗可的咏雪之作“斜侵潘岳鬓﹐横上马良眉”,他就直以“假雪”斥之(《诗话》中)。对于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和以“经史雅言,晋宋清淡”作为诗文素材的黄庭坚,他也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作诗方法不过是“剽窃之黠者”(《诗话》下)。其实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就是用古语来达意表情,不完全同于剽窃。这在苏轼诗里已是铺排古典成语。但王若虚只对苏轼的“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叙》)以及“有为而作”(《凫绎先生文集叙》)等主张,推崇备至。对主张“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白居易的诗作,则认为“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诗话》上),“妙理宜入人肺肝”(《论诗》)。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王若虚同意周昂的主张:“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诗话》上),“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得首肯”(《文辨》四),把思想内容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辞达理顺”(《诗话》下)、“浑然天成”(《诗话》中),对于“不求是而求奇”(《诗话》中)、“不求当而求新”(《诗话》下)的倾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指出“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文辨》四)。但是,形式主义的影响在王若虚身上也偶尔有所流露,比如他对司马迁的评价就失之偏颇。他曾说过:“司马迁之法最疏,开卷令人不乐”(《文辨》一);又说:“迁虽气质近古,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同前)从而暴露了他的理论的不彻底性。 
王若虚的诗文创作亦颇为可观。周昂在评论时人之文的时候曾经指出:“正甫之文可敬,从之之文可爱,之纯之文可畏也。”(刘祁《归潜志》卷十)其文不事雕琢,唯求理当;其诗以白居易为法,崇尚自然,能曲尽情致。其创作实践和理论能保持一致。 
所著《滹南遗老集》45卷,续1卷,有《四部丛刊》影旧钞本、《丛书集成》本。《滹南诗话》3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佳作选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霍松林等校点本。
 
                                                诗词选
   论 诗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逊一筹,纷纷法嗣复何人。   
      感 怀   
枉却全家仰此身,书生那是治生人。   
百忧耿耿填胸臆,强作欢颜慰老亲。   
       自 笑  
酒得数杯还已足,诗过两韵不能神。   
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别 家   
到了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谁能置我无饥地,却把微官乞与渠。   
       慵夫自号   
身世飘然一瞬间,更将辛苦送朱颜。   
时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时人得少闲。   
      失 子   
妍妍掌中儿,拾我一何遽。其来谁使之,而复奄然去。   
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顾我能无悲,其如有天数。   
自从学道来,众苦颇易度。有后固所期,诚无亦何惧。   
人生得清安,政以累轻敌。婚娶眼前劳,托遗身后虑。   
百年曾几何,为此雏稚误。顾语长号妻,此理亦应喻。   
        生日自祝   
空囊无一钱,羸躯兼百痰。况味何萧条,生意浑欲失。   
清晨闻喧呼,亲旧作生日。我初未免俗,随分略修饰。   
举觞聊自祝,醉语尽情实。神仙恐无从,富贵安可必。   
修短卒同归,何足喜与戚。一祈粗康强,二顾早闲适。   
衣食无大望,但顾了晨夕。万事不我撄,一心常自得。   
优游终吾身,志愿从此毕。   
       还 家   
日日天涯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   
荒坡依约认田园,松菊存亡不足论。我自无心更怀土,不妨犹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棘榛,舞台歌榭堕灰尘。春来底事堪行处,门外流莺枉唤人。   
回思梦里繁华事,幸及当年乐此身。闲立斜阳看儿戏,怜渠虚做太平人。   
艰危尝尽鬓成丝,转觉欢华不可期。几度哀歌仰天问,何如还我未生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人  > 古代人物
王若虚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

 王若虚 (1174~1243) 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人。金代著名文学家。
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哀宗正大年间在史院主持史事,修《宣宗实录》。书成,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金亡北归,隐居乡里以终。他颇有政治才能,然而由于多年居于闲散的位置上,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为人滑稽多智,而能雅重自持,谋事详审。
王若虚是金代的重要学者,精于经、史、文学,独步一时。元初文学家李冶在《〈滹南遗老集〉序》中指出:“今百余年,鸿生硕儒,前后踵相接。考其撰者,訇磕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唯于议论之学,殆为阙如”,惟“滹南先生学博而要,才大而雅,识明而远。所谓虽无文王犹兴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其经学、史学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主要反映在所著《滹南遗老集》中。此书共45卷,包括《五经辨惑》2卷,《论语辨惑》5卷,《孟子辨惑》1卷,《史记辨惑》11卷,《诸史辨惑》2卷,《新唐书辨惑》3卷,《君事实辨》2卷,《臣事实辨》3卷,《议论辨惑》1卷,《著述辨惑》1卷,《杂辨》1卷,《谬误杂辨》1卷,《文辨》4卷,《诗话》3卷,杂文及诗5卷。其学术论著部分,辩难驳疑,不落窠臼,对汉、宋儒者解经之附会迂谬以及史书、古文句法修辞之疏误纰漏,多有批评订正。其《文辨》、《诗话》专门论文论诗,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却从始到终,观点鲜明,有不少独到见解。 
王若虚的文学理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的。在金代文坛上,某些作家竞靡夸多、追奇逐险的倾向比较突出。王若虚以理论家的器识和胆略,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争。在文学和生活关系的看法上,王若虚主张写“真”去“伪”,反映客观现实,以为“哀乐之真,发乎情性”(《诗话》上),“文章唯求真是而已”(《文辨》一)。有鉴于此,象罗可的咏雪之作“斜侵潘岳鬓﹐横上马良眉”,他就直以“假雪”斥之(《诗话》中)。对于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和以“经史雅言,晋宋清淡”作为诗文素材的黄庭坚,他也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作诗方法不过是“剽窃之黠者”(《诗话》下)。其实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就是用古语来达意表情,不完全同于剽窃。这在苏轼诗里已是铺排古典成语。但王若虚只对苏轼的“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叙》)以及“有为而作”(《凫绎先生文集叙》)等主张,推崇备至。对主张“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白居易的诗作,则认为“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诗话》上),“妙理宜入人肺肝”(《论诗》)。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王若虚同意周昂的主张:“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诗话》上),“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得首肯”(《文辨》四),把思想内容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辞达理顺”(《诗话》下)、“浑然天成”(《诗话》中),对于“不求是而求奇”(《诗话》中)、“不求当而求新”(《诗话》下)的倾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指出“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文辨》四)。但是,形式主义的影响在王若虚身上也偶尔有所流露,比如他对司马迁的评价就失之偏颇。他曾说过:“司马迁之法最疏,开卷令人不乐”(《文辨》一);又说:“迁虽气质近古,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同前)从而暴露了他的理论的不彻底性。 
王若虚的诗文创作亦颇为可观。周昂在评论时人之文的时候曾经指出:“正甫之文可敬,从之之文可爱,之纯之文可畏也。”(刘祁《归潜志》卷十)其文不事雕琢,唯求理当;其诗以白居易为法,崇尚自然,能曲尽情致。其创作实践和理论能保持一致。 
所著《滹南遗老集》45卷,续1卷,有《四部丛刊》影旧钞本、《丛书集成》本。《滹南诗话》3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佳作选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霍松林等校点本。
 
                                                诗词选
   论 诗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逊一筹,纷纷法嗣复何人。   
      感 怀   
枉却全家仰此身,书生那是治生人。   
百忧耿耿填胸臆,强作欢颜慰老亲。   
       自 笑  
酒得数杯还已足,诗过两韵不能神。   
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别 家   
到了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谁能置我无饥地,却把微官乞与渠。   
       慵夫自号   
身世飘然一瞬间,更将辛苦送朱颜。   
时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时人得少闲。   
      失 子   
妍妍掌中儿,拾我一何遽。其来谁使之,而复奄然去。   
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顾我能无悲,其如有天数。   
自从学道来,众苦颇易度。有后固所期,诚无亦何惧。   
人生得清安,政以累轻敌。婚娶眼前劳,托遗身后虑。   
百年曾几何,为此雏稚误。顾语长号妻,此理亦应喻。   
        生日自祝   
空囊无一钱,羸躯兼百痰。况味何萧条,生意浑欲失。   
清晨闻喧呼,亲旧作生日。我初未免俗,随分略修饰。   
举觞聊自祝,醉语尽情实。神仙恐无从,富贵安可必。   
修短卒同归,何足喜与戚。一祈粗康强,二顾早闲适。   
衣食无大望,但顾了晨夕。万事不我撄,一心常自得。   
优游终吾身,志愿从此毕。   
       还 家   
日日天涯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   
荒坡依约认田园,松菊存亡不足论。我自无心更怀土,不妨犹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棘榛,舞台歌榭堕灰尘。春来底事堪行处,门外流莺枉唤人。   
回思梦里繁华事,幸及当年乐此身。闲立斜阳看儿戏,怜渠虚做太平人。   
艰危尝尽鬓成丝,转觉欢华不可期。几度哀歌仰天问,何如还我未生时。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声明
主办: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府信息中心
冀ICP备字14000025号-1网站标识码:1301820006
冀公网安备 130109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