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提示:警惕非法现金贷藏身微信“小程序”
预警提示:2017年12月,银监会联合央行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监管新规后,一些非法现金贷公司及网站随之被取缔,一时间此类互联网小额借贷公司及业务似乎被有效遏制。然而近期在广受热捧的微信“小程序”中却发现不少非法现金贷“卷土重来”,只需稍加搜索“贷款”两字,随即有相关小程序出现,如个人无抵押贷款、黑户新贷款、秒借贷款等,额度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全部号称“放款简单、快速”,但其实质上基本都是前期被打压的借贷公司伪装后上线运行,属于以巧立名目的方式继续违规经营贷款业务。
相关案例
1、2018年1月,新疆博湖警方查获该县一男子艾某利用微信“小程序”发布办理贷款广告,非法行骗30余起骗取受害人现金。
2、2018年1月,广州警方查获以王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以“放贷”名号在微信上开设小程序,实则行高利贷以此来收取高昂的利息。
3、2017年10月,安徽警方抓获以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微信平台发布贷款应用程序,吸收公众存款数百万元。
主要类型
贷款小程序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通过小程序引流至网贷APP。此种类型并不在小程序上交易,只是单纯起一个扫码引流页面的作用,一般平台不会轻易封号处理。例如一款名为“贷款借钱王”的小程序中,用户只需填写手机号、验证码,随即被引导至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了一款名为“贷上钱”的APP。根据用户协议显示,这款APP属于上海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查询该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的经营范围明确规定: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然而在相关的投诉平台上,针对该公司变相收取高利息、暴力催收等内容的投诉却高达上千余条。
2、搭建类似“借贷超市”的小贷平台。例如在一款名为“找贷款去哪儿”的小程序中,其服务类目标注为图书报刊、音像影视、游戏动漫,但其中却汇聚了包括校园贷、工薪贷、公积金等多个网络小贷。核查发现多数小程序法人主体,均以“巧立名目”的方式超范围经营。
3、私人违规贷与合规网贷混杂。例如在一款名为“贷款空放”的小程序中,有一个用于咨询贷款方案的深圳手机号。用户在拨通号码提出借款需求后,对方开出月息20%的“砍头贷”(即借款5000元,实际到手为4000,一个月后却需支付本息6000元),属于明显违规的现金贷款业务,然而用户仅凭个人经验很难分辨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