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区情
地 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15.你清楚藁城市的境域位置吗?
藁城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51′~38°18′44″,东经114°38′45″~114°58′47″。北邻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无极县接壤,西与石家庄市及正定县搭界,西南与栾城县毗邻。西距石家庄市31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264公里。
16.藁城市地域面积有多大?
藁城市东西宽29公里,南北长51公里,总面积8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的0.45%,占石家庄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的5.3%。藁城地处平原,是农业大市。在其土地总面积中,耕地约占66%,园地面积占1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占13%,其它如林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约占9%。可大致概括为“七分田地一果园,一分路林连水面,分余工厂居民点”。
17.藁城地貌有何特点,如何分区?
藁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属太行山洪积冲积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渐倾斜,形成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局部有古河道、洼地、缓岗、沙丘、河沟坑塘等微地貌。具体地貌分区:市境中部为滹沱河第二冲积扇之脊,地势较南北两面略为低洼;北部为磁河冲积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间的河间地带,海拔65~55米,向东南缓降;南部边缘为滹沱河、槐河之间的河间地带,海拔60~39米,向东南缓倾。由于历史上滹沱河、磁河、槐河等河流的改道和变迁,洪水泛滥、风沙外力等作用,形成只都、九门、南董一带,杨马村至南孟、梁家庄一带,张村、北楼、小常安、贾市庄一带的古河道、洼地、缓岗、沙丘、沙岗、河沟、坑塘等微地貌。60年代以后,通过治沙治水、平地造田等,使沙岗、河沟、古河道得以治理,逐渐塑造成藁城大地开阔平旷的现状,造就了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8.藁城气候有哪些特点?
藁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平原,地势、地貌对气候影响不大,气候因素分布比较均匀,表现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只是在强冷空气入侵时,偏西气流沿太行山下降,绝热增温形成焚风,使市境内明显增温。夏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湿热多雨。冬有来自极地的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晴朗,雨雪稀少。因此,藁城气候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凉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19.藁城地面植被情况如何?
藁城境内植被以温带植物区系成份为主,植被类型为人工植被。藁城农耕历史久远,原始植被因农田、土地开垦而破坏,被覆地表的均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夏绿林)。2000年全市有林地面积约21万亩,其中造林面积1.1万亩,经济林面积19余万亩,四旁植树891万株。其林地分布多集中于“三河一故道”区域。农田林网及公路两旁树木以杨、柳为主,村庄居民点以槐、椿、杨、柳、榆为主,境内共有林木及观赏植物64科128种。
20.藁城境内水资源状况如何?
藁城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而可利用水资源又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由过境水、外来水和地表径流三部分组成。过境水有滹沱河水、木刀沟水和石津总干渠调蓄放水。自20世纪50年代末上游修建水库后,木刀沟多年断流,滹沱河亦于1980年始常年断流,石津总干渠行水自60年代后期已停止引用。1984年11月以后,渠灌区全部停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38毫米,径流量3089.4万立方米。平水年径流深28.5毫米,径流量2317.1万立方米。偏枯年径流深13.3毫米,径流量1081.3万立方米。
藁城属太行山前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全淡,总矿化度为708.8毫克/升,PH值为7.6,属于弱碱性水。地下水补给量以大气降水垂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842.8万立方米,占总补给量的31%,其它有河渠侧向补给、田间灌溉回归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和人工回灌补给。全市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28787.4万立方米,补给模数为35.4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21.藁城境内地下水位升降趋势如何?
藁城地下水埋深,1959年5月在3~9米间,滹沱河、木刀沟两岸为3~4米。1963年大雨过后,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到1964年地下水埋深为2~3米。1965年开始“停渠灌改井灌”,农业灌溉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再加上天气干旱少雨和工业用水逐年增多,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到1975年,丰水期全县平均地下水埋深已达7.08米,1982年超过10米,1993年超过20米,1999年全市地下水埋深(枯水期)为23.45米。1975~1999年24年间共下降16.37米,年平均下降0.68米。
由于地下水位连年大幅度下降,导致藁城市水资源危机逐年加剧。境内大量机井干枯报废,提水机具几次更新,耕地浇灌所用动力加大,浇地成本成倍提高。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22.藁城境内古今过境河流有哪些?
据史籍记载,古有太白渠、斯洨水流经藁境。明嘉靖《藁城县志》载:“县境内有滹沱河、磁河、牧道沟、郦阳水(又称汪洋沟、王蟒沟)、白洋河、只照河等。”但有些河流历经时代变迁而潜流地下,或湮灭无迹,今全境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过境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木刀沟和石津(石家庄—天津)总干渠。
滹沱河 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经正定入藁城,自小丰村入境,经岗上、九门、南董、廉州、兴安5个乡(镇)至东里村出境。境内南堤长27.7公里,北堤长15.6公里,河宽平均为4000米,最宽处(西部市界处)6000米,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设计行洪能力11300立方米/秒(1956年)。
境内的滹沱河支流有白洋河和周汉河。
木刀沟 发源于新乐市闵镇闵泉,东至新乐市马头铺村南入市境北部边缘,流经牛家庄、北桥寨、东桥寨、金庄、后西关、固德村北至大王村出境入无极。
境内流程13.4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设计行洪能力800立方米/秒。
石津总干渠 由石家庄至天津的过境引水灌溉河渠,流经县内长26公里,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0立方米/秒。
23.古时,藁城境内滹沱河河道有过哪几次较大的改动?
历史上,境内滹沱河河道变迁无常,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志》称:“九门县水在县西九十里,藁城水去县二十九里”。北宋《太和寰宇记》称:“九门县河在县北四十九里,藁城县河在县东二十九里”。元代,徙至县城北1里。明成化年间“始迫城下”。弘治十四年(1501)河道北迁8里,流向东南经晋县南关而下。嘉靖年间,又自四公村向南逼近县城西北隅,流至县城东北隅1里处,折而东南。清顺治十年(1654),复自正公村东冲突而南,经朋学、东辛庄,入晋县境。康熙七年(1668),又从正公、陈村之间冲突。自此,滹沱河自县城东北流向东南,经兴安、陈村、东辛庄、里庄、小常安、后营、南黄家庄过晋县周头入白牧河,后又北移。咸丰元年(1851),滹沱河晋县段大溢,由朋学至晋县相古庄分道东下,宽数十里,低处为急流,毫无正路。同年又自南楼村决口,经晋县、束鹿东下。同治七年(1868),自县城东北隅决口,遂改道东北直接合于天津白河,是为现道。
24.藁城年均日照时间有多长?
藁城市境属北方长日照地区,年平均日照2711.4小时,日照率为61.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46.511KJ/cm2,地表温度≥0℃期间日照为219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81%;≥10℃期间日照为168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2%。5月份日照最多为287.1小时,11月份日照最少为185.5小时。7、8月份阴雨天气较多,日照时数相应减少。大田作物主要生长季节(5~9月份)实际日照为1258.9小时,每天平均日照为8.2小时,对春播作物棉花、玉米、谷子等生长发育均适宜。小麦主要生长期(3~5月)日照为758.8小时,每天平均日照为8.3小时以上。5月份平均每天日照9.3小时,能满足各种作物对光照的需要。
25.藁城全年平均降水量有多少?
藁城境内四季降水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春季少于秋季,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9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007.1毫米,出现在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35毫米,出现在1965年。多数年份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30%。雨季降水量最多为737.4毫米,最少仅51.1毫米,有明显的高低峰期。夏季多雨,热量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冬春雨雪少,春温上升快,蒸发量较大,常形成春旱。
26.藁城年均蒸发量有多大?
藁城全年蒸发量平均为158毫米,6月份最大为257.3毫米,12月份最小为40.4毫米。极端最大月份为340毫米,出现在1974年6月,极端最小月份24.1毫米,出现在1979年12月。
27.藁城的无霜期有多长?
藁城初霜,最早10月9日,出现在1974年,最晚11月9日,出现在1977年,历年平均日期为10月22日。终霜最早4月1日,出现在1976年,最晚4月29日,出现在1963年,平均日期为4月24日。霜期175天,无霜期190天。
28.藁城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最大冻土深度分别出现在何年?
藁城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2℃,出现在1961年6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出现在1985年12月8日,高低温差达66.6℃,但为时很短,影响不大。1963年1月27日,天气严寒,冻土深度达49厘米,为1949年以来县(市)境内最大冻土深度。
29.藁城境内土壤母质类型有哪些?
市境内土壤母质为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洪积冲积扇及扇间洼地第四纪冲积物所组成。土壤表面质地因受母质及河流洪冲积作用影响,形成北部沙质、亚粘质,中南部轻壤质,滹沱河两岸及东南部边缘地带沙质的不同状况。其母质类型可归纳为洪积沉积、河流沉积两大类:
洪积冲积物 为境内主要成土物质,分布广泛。滹沱河、磁河河间地带及市区西南部地区,处在滹沱河第二冲积扇顶端,地形坡度变缓。由于洪发频繁,且受太行山的影响,冲积物带有棕黄色物质,颗粒细而均匀,表层质地以轻壤质为主,不带胶泥层,一般多为轻壤和中壤质潮褐土,个别乡村有粘壤质土。
河流冲积物 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漫滩和河流故道地段及较低的阶地。其共性是:靠近河流主流处冲积物颗粒较粗,较远处颗粒较细。因受当地水文条件的影响,冲积物多以细沙为主,兼有少量砾石,粘粒较少,具有一定的沉积层理。但各河流的冲积物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了现今靠近河流及河漫滩地区的沙质、壤质相间的潮土、褐潮土,间有黄白土。
30.藁城土壤分为哪些种类?全市有哪四大土种?
市境内土壤以轻壤质土为主。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和“河北省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若干补充规定”拟定之标准,全市土壤分为2个土类,5个亚类,7个土属,39个土种。
褐土类 褐土类土壤是全市面积最大,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共有3个亚类,3个土属,21个土种。
①石灰性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346757.4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石灰性褐土),包括4个土种,即轻壤质石灰性褐土(该土种面积346255.8亩,是藁城市第二大土种)、浅位厚层砂姜轻壤质石灰性褐土、深位厚层砂轻壤质石灰性褐土、深位中层砂姜轻壤质石灰性褐土。
②潮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479274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潮褐土),包括16个土种,即轻壤质潮褐土(该土种面积430336亩,是藁城市第一大土种)、浅位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中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薄层砂轻壤质潮褐土、浅位厚层沙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中壤沙壤质潮褐土、深位薄层粘轻壤质潮褐土、深位中层粘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粘轻壤质潮褐土、中壤质潮褐土、沙壤质潮褐土等。
③褐土性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3012.6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褐土性土),包括1个土种,即沙壤质褐土性土。
潮土类 潮土类面积267070亩,分2个亚类,4个土属,18个土种。
①潮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193799亩,分2个土属,包括16个土种,即壤质洪积冲积物褐潮土属,含轻壤质褐潮土(面积111542亩,是藁城市第三大土种)、中壤质褐潮土、深位中层沙轻壤质褐潮土、深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深位薄层粘轻壤质褐潮土、沙壤质褐潮土等9个土种;壤质河流冲积物褐潮土属,包括沙壤质褐潮土、深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轻壤质褐潮土、浅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等7个土种。
②潮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73271亩,分2个土属,包括2个土种。即壤质河流冲积物潮土属,包括沙壤质潮土(面积54929亩,是藁城市第四大土种);沙质河流冲积物潮土属,包括沙质潮土。
31.藁城的物候现象有哪些?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观察积累的物候很丰富。其中:
动物物候 大雁北飞在3月3日(公历,下同)。蛙始鸣在4月4日。春燕来4月10日。布谷鸟初鸣5月18日,麦垄点播。蚱蝉始鸣6月10日,麦收准备。四声杜鹃叫6月16日,开始麦收。大雁南飞10月6日。
植物物候 2月21日羊胡子草始发绿,冬小麦开始返青。3月3日榆树花芽膨大,播种春大麦,小麦浇返青水。3月14日毛白杨始花,植树造林。3月30日杏树始花。4月9日桃树始花,种春豆,种西瓜做准备。4月15日枣树始发芽,播种棉花。4月21日柳絮飞,小麦追肥,浇拔节水,4月30日刺槐始花,采槐米。5月5日刺槐盛花,麦垄点播做准备。9月23日核桃果实成熟,秋收种麦。10月19日刺槐始落叶,收获花生、甘薯。
32.藁城境内有矿藏吗?
藁城境内矿藏,初探埋藏有石油,但开采价值不详。据探测,东南部滹沱河故道贾市庄、马邱一带埋藏有石油气(天然气)。70年代,石油勘探部门曾在附近(晋县赵兰庄)探出,后因井喷将井封闭。另外,藁城火车站以东、以西和只都一带,有地热水资源,水温在28℃以上。岗上镇故城村西一带埋藏有古牛厄湖沉积形成的腐植酸,是农作物的极好肥料。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滩涂有质地优良的建筑用砂。
33.藁城的“三河一故道”是指哪儿?
藁城境内古时地面河流较多,但历经时代变迁大多已湮灭无迹。现主要有滹沱河、磁河、木刀沟,另有一故河道——滹沱河故道,俗称“三河一故道”。滹沱河属子牙河系,从市境中部横穿而过,过境河长29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位于市境北部。两河系分水岭在正(定)无(极)公路附近,均系海河流域。三河道常年断流干涸,如今河道滩地或垦为农田,或建成林地果园,或成为滩涂资源。
34.为何磁河有“暗流40里,明流40里”之说?
磁河发源于曲阳恒山,经灵寿至行唐张茂村伏流不见。至正定县迤逦藁城、无极达于滹沱河。据民国《藁城乡土地理》记载,磁河至小慈邑之北始入县境,东流至南孟镇东北而入于无极。上流水势甚微,或断或续,至慈上之东南,始涌而出焉。磁河在藁久淤,春冬常涸,河道所经悉为耕田……。每逢丰水年到无极县境内河水则转为明流。故磁河在当地有“暗流40里,明流40里”之说。
近代磁河已成为裸露地面的古河道,磁河滩地已全部垦为农田,河道不辨。若遇大汛,众水出路受阻,易遭水患。
35.藁城有哪些野生植物资源?
藁城野生植物资源,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香蒲和野生饲草饲料等。
野生饲草饲料,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约有50余种。主要有:①禾本科 白茅、白羊草、虎尾草、狗尾草、稗、马唐、蟋蟀草、画眉草。另有问荆、水莎草、碱草等。②豆科 草木犀、巢菜、直立黄芪。③蓼科 扁蓄、酸模叶蓼、两栖蓼。④菊科 小蓟、苍耳、苣荬菜、报茎苦荬菜、蒲公英、旋覆花、黄花蒿、鳢肠。⑤车前科 车前。⑥马齿苋科 马齿苋。⑦藜科 地肤、猪毛菜、藜、小藜、刺藜。⑧苋科 反枝苋、凹头苋。⑨旋花科 打碗花、田旋花、圆叶牵牛、菟丝子。⑩茄科 龙葵、小酸浆、曼陀罗。另外还有野薄荷、益母草、地黄、母草、米瓦罐、独行菜、风花菜、苘麻、萝摩、地锦、蒺藜等。
36.藁城有哪些野生动物资源?
按种类分有:
哺乳类 主要有狐、草兔、黄鼬(黄鼠狼)、刺猬、蝙蝠、獾、褐家鼠(老鼠)、大仓鼠等。
鸟类 主要有家燕、麻雀(家雀)、喜鹊、鸿雁(大雁)、啄木鸟、乌鸦(老鸹)、原鸽(野鸽)、鹌鹑、杜鹃(布谷)、鹰、鴞(猫头鹰),其它还有灰喜鹊、黄鹂、黄雀、斑鸠、鸺鶹等。
爬行类 主要有蝮蛇(属毒蛇,很少见)、黑眉锦蛇、壁虎、蜥蜴、乌龟(即金龟。1980年后河水断流已罕见)。
两栖类 主要有金线蛙、黑斑蛙(青蛙、田鸡)、蟾蜍(癞蛤蟆)等。
鱼类 主要有鲤鱼、鲇鱼、泥鳅等。1980年后滹沱河水常年断流,天然鱼类锐减或绝迹。
昆虫类 主要有蚱蝉(知了)、蝗虫(蚂蚱)、蟋蟀(促织)、中华螳螂(大刀螂)、地鳖(土鳖)、蜜蜂、赤眼蜂、七星瓢虫、斑蝥、蜣螂(屎克螂)、蝈蝈(蚰子)等。
另外还有蝎、蚯蚓、蜗牛、蚰蜒等。
37.藁城境内产有哪些野生中药材?
境内野生药材植物繁多。据有关部门普查,所产中药材100多种,属55科。蕴藏量较大的小蓟、马齿苋年产达20多万公斤,夏至草5万公斤,白茅根、苍耳子、刺蒺藜在10万公斤以上。常见的有:枸杞、红花、金银花、菊花、薄荷、车前、荆芥、板蓝根、蒲公英、瓜蒌、香附、甘菊、益母、蒲黄、防风、芦根、香菇、菟丝、紫苏、艾叶、凤眼草、地骨皮、桑白皮、地肤子、莎草根、二丑、马齿苋、白蒺藜、曼陀罗、党参、生地、地丁、荆三楞、桑叶、葶芳等40多种。藁香附为地道药材,藁城特产。民国《藁城县志》载:“北白壁(今北白皮)普和寺内,生长一种甘草根,荫生,苗似槐,冬枯春苏,移地则退变,为当地之特产。”
38.藁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现象有哪些?
藁城市历史上自然灾害频仍,主要有旱灾、涝灾、冰雹、风灾、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和地震等,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过不小损失。
39.藁城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藁城境内历史上地震震感曾出现过多次,但不属震中或震级较轻,多为外地大地震波及本地。
史载藁城有过震感的年份有:东晋太兴四年(321)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溢,大木拔。唐大历十二年(777)地震持续3日。后唐同光二年(924)十一月地震。宋祥符四年(1011)七月,地震。元至顺二年(1331)四月,地震月余。明弘治十年(1497)正月、六月,地震。正德七年(1512),在藁城西南部至栾城间发生5级地震,“是年地震,倾民庐舍”。嘉靖七年(1528)夏,地震有声。十五年(1536)十月,地震。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二,地震。万历十一年(1583)十月,地震。四十一年(1613)秋,在藁城西至真定间发生4级地震,地声似闷鼓,“天鼓鸣,地动”。四十二年(1614)九月二十一日,地震逾数刻。四十三年(1615)九月,地震。天启四年(1624)二月,地震。六年(1626)六月,地震如雷。七年(1627),地震。清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初五日,地震。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地震。雍正八年(1730),地震。道光八年(1828),地震,瓦屋摇动。十年(1830)三月、闰四月十一日,地震。咸丰元年(1851)五月十三日,地震。宣统元年(1909)九月二十九日,获鹿地震,藁城有震感。民国20年(1931)10月15日,地震。1966年3月8日,隆尧地震,藁城地震有声,门窗发响,电线杆摇摆,悬挂物摆动很大,人站立不稳,烈度为5度。22日,宁晋发生7.2级地震,藁城震感强烈,有7个公社195个生产大队(行政村)受灾严重,房屋倒塌763间,震坏房屋5583间,伤9人,死1人,震坏机井16眼,烈度为6度。1972年3月5日,石家庄地区地震,藁城有震感。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藁城震感强烈,电灯左右摆动一尺余,烈度为5度。1979年6月8日,藁城小果庄一带发生2.5级地震。
40.藁城历史上遭受过几次较大的风雹灾害?
据史料记载,藁城遭受较大风雹灾害的年份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光绪七年(1881)、十三年、二十一年、民国12年(1923)曾遭受大风拔木,房屋倒塌无数之灾。1957年4月8日的一场大风,最大风速20米/秒,是几十年中少见的,刮倒房屋树木无数。1967年6月8日,韩家洼、南洼、北楼、张村等10个公社61个大队遭到冰雹袭击,受灾农田5.7万多亩,棉花、玉米被砸光,夏收作物被砸成一团乱麻。1972年8月7日晚上,大风夹冰雹,12个公社被毁坏树木7400多棵,倒房30多间,张村公社倒塌猪舍2500多个,全县农作物和果树受灾面积30万亩。1977年5月20日午后到傍晚,县内连续两次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击。雹大如拳,密度很大,重灾地区积雹厚16~20厘米,是藁城历史上罕见的雹灾。受灾20个公社,179个大队。严重的有北楼、兴安、张村、小常安和城关5个公社,其中14个大队夏粮作物基本绝收,砸毁庄稼共27.8万亩,刮倒大树7万多棵,8569亩果树幼果被砸掉。同年8月11日凌晨,前西关、小果庄、梁家庄和张村4个公社遭受暴风雨和雹灾,受灾面积4.8万亩,其中8564亩基本绝收。折断电线杆14根,倒房14间。1979年5月4日,暴风雨夹冰雹,全县小麦倒伏25.8万多亩。1980年8月14日午后1点,黄家庄、后营、大常安一带降雹,雹大如核桃,受灾面积6430亩,损失梨果55万公斤。8月30日午后3点,全县发生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风力10~12级。有23个公社181个大队的28.5万亩农作物遭灾,刮倒树木4101棵、电线杆80余根,损失果品143万公斤。1982年6月15~17日,县内连续两次遭受风雹灾害。冰雹大者直径为40毫米,阵风最大8、9级,受灾面积28万亩,果树受灾1.2万株,树木倒折3800棵。1984年5月27日,马庄、南营、梅花、木连城、刘海庄、贾市庄、岗上和大同等乡镇,雷雨大风夹冰雹,108个村庄的10万亩棉苗被砸掉顶尖,近40万亩小麦严重倒伏,受灾减产。1985年7月2日和4日,连续两次遭风雹袭击,县内8个乡镇36个村的10万亩大秋作物被砸毁。1986年7月7日,藁南6个乡镇遭受风雹灾害,受灾面积7.2万亩。1990年6月22日,藁北增村、刘家佐、梁家庄、前西关、大丰化、南孟等乡镇遭受特大风雹袭击,风力10级以上,冰雹直径1~2.5CM,10万亩农作物受灾,1.16万棵胸径达20CM的树木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230根电杆被刮倒,30间房屋和10余座机井房倒塌,19万公斤正在凉晒的小麦被刮走。
41.藁城历史上有过几次严重旱灾?
藁城历史上旱灾比较频繁。仅清代和民国时期发生旱灾的年份就有: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元年(1736)、八年、十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道光二十七年(1847)、光绪二年(1876)、三年、民国9年(1920)、24年、25年、31年、32年等。旱灾年份,雨泽短少,禾苗枯萎,庄稼减收或无收。
建国后,据资料统计,仅在1959~1982年24年中,就有21个年份无雨或少雨,其中春旱占91.3%。1965年为特旱年,全年降水量235毫米。1972年春夏无雨,全年降水量仅240毫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全县50%的机井抽不上水或抽半管水,3380眼砖井干枯,是1949年后第二个特旱年,受灾作物面积5.57万亩。
42.藁城历史上遭受过几次重大水灾?
藁城历史上水患频繁。据史料记载,元朝至民国年间有近40个年份发生涝灾。较大水灾年份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滹沱河泛滥成灾,冲坏民舍,不可胜计,灾民移徙无所。清康熙七年(1668),滹沱河、磁河泛滥,县城恒镇门塌陷,滹沱河自正公村西陈村中间冲决为灾。二十三年(1684),滹沱河大水淹没兴安村。三十五年(1696),滹沱河大水淹没灯笼屯(今南屯)。道光二年(1822),自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大雨连绵,滹沱河水陡涨洪发,受灾八成。光绪九年(1883)六月,连旬大雨,势若倾盆,加上上游山水暴发,奔腾灌注,河水暴涨,田亩被淹,坍塌房屋甚多。民国6年(1917)六月,大水淹没田舍。
建国后至2000年,藁城发生涝灾有14个年份。较大的水灾是:1954年7月,连降倾盆大雨,滹沱河水猛涨,最高洪峰流量4070立方米/秒。全县182个村遭水灾,淹地226611亩,倒塌房屋13535间,受灾人口139800人。死伤80人。1956年7月29日至8月6日大雨,9昼夜降水412.2毫米,滹沱河洪峰流量11300立方米/秒,木刀沟最大流量1500立方米/秒。由于水势凶猛,滹沱河决口12处,木刀沟决口1处,周汉河决口10处。淹地596997亩,其中116097亩绝收。倒房44631间,死7人,伤54人。1963年8月4日至9日大雨6昼夜,降水591.7毫米,滹沱河洪峰流量7000立方米/秒,平地平均水深0.6米。由于雨量特大,河水漫溢,加之上游客水注入,全县239个大队受灾,淹地683104亩,倒塌房屋20余万间,冲毁水利设施和公路桥梁多处,造成的灾害极为严重。1996年8月3日至5日,连降大暴雨,一昼夜降雨量达295毫米,加之上游水库大量急剧泄洪,滹沱河、木刀沟洪水泛滥,沿滹沱河两岸5个乡镇的21个村进水,21万群众受灾,大田作物及畜牧养殖业遭受重大损失,农田基本设施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工商企业的厂房、设备被洪水浸泡、冲毁或被迫停止生产经营。(参见第43问)
43.藁城市1996年与1963年涝灾情况有何不同?
㈠ 年降水量比较
1996年833.6毫米,1963年1007.1毫米。
㈡ 最长连续降雨比较
1996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期为7月30日至8月5日,降雨日7天,降水量310.2毫米。
1963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期为8月2日至9日,降雨日8天,降水量591.7毫米。
㈢ 一日最大降水量比较
1996年最大降雨日期为8月4日,该日降水量121.6毫米。1963年最大降雨日期为8月5日,该日降水量207.7毫米。
㈣ 水灾损失比较
1963年水灾,全县倒塌房屋184543间,人死伤471名。猪羊死1422头(只)。冲毁公路107公里,渠道359条,机井773眼,桥梁11座,受灾耕地面积592699亩,损失折款总计5999.5万元。
1996年水灾,市境内沿滹沱河两岸5乡镇、21个行政村全部进水被淹,21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农作物大面积被冲淹,农田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部分工商企业厂房、设备被洪水浸泡或冲毁。全市受灾损失折款123246.3万元。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区情
地 理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5.你清楚藁城市的境域位置吗?
藁城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51′~38°18′44″,东经114°38′45″~114°58′47″。北邻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无极县接壤,西与石家庄市及正定县搭界,西南与栾城县毗邻。西距石家庄市31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264公里。
16.藁城市地域面积有多大?
藁城市东西宽29公里,南北长51公里,总面积8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的0.45%,占石家庄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的5.3%。藁城地处平原,是农业大市。在其土地总面积中,耕地约占66%,园地面积占1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占13%,其它如林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约占9%。可大致概括为“七分田地一果园,一分路林连水面,分余工厂居民点”。
17.藁城地貌有何特点,如何分区?
藁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属太行山洪积冲积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渐倾斜,形成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局部有古河道、洼地、缓岗、沙丘、河沟坑塘等微地貌。具体地貌分区:市境中部为滹沱河第二冲积扇之脊,地势较南北两面略为低洼;北部为磁河冲积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间的河间地带,海拔65~55米,向东南缓降;南部边缘为滹沱河、槐河之间的河间地带,海拔60~39米,向东南缓倾。由于历史上滹沱河、磁河、槐河等河流的改道和变迁,洪水泛滥、风沙外力等作用,形成只都、九门、南董一带,杨马村至南孟、梁家庄一带,张村、北楼、小常安、贾市庄一带的古河道、洼地、缓岗、沙丘、沙岗、河沟、坑塘等微地貌。60年代以后,通过治沙治水、平地造田等,使沙岗、河沟、古河道得以治理,逐渐塑造成藁城大地开阔平旷的现状,造就了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8.藁城气候有哪些特点?
藁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平原,地势、地貌对气候影响不大,气候因素分布比较均匀,表现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只是在强冷空气入侵时,偏西气流沿太行山下降,绝热增温形成焚风,使市境内明显增温。夏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湿热多雨。冬有来自极地的大陆气团影响,寒冷、干燥、晴朗,雨雪稀少。因此,藁城气候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凉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19.藁城地面植被情况如何?
藁城境内植被以温带植物区系成份为主,植被类型为人工植被。藁城农耕历史久远,原始植被因农田、土地开垦而破坏,被覆地表的均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夏绿林)。2000年全市有林地面积约21万亩,其中造林面积1.1万亩,经济林面积19余万亩,四旁植树891万株。其林地分布多集中于“三河一故道”区域。农田林网及公路两旁树木以杨、柳为主,村庄居民点以槐、椿、杨、柳、榆为主,境内共有林木及观赏植物64科128种。
20.藁城境内水资源状况如何?
藁城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而可利用水资源又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由过境水、外来水和地表径流三部分组成。过境水有滹沱河水、木刀沟水和石津总干渠调蓄放水。自20世纪50年代末上游修建水库后,木刀沟多年断流,滹沱河亦于1980年始常年断流,石津总干渠行水自60年代后期已停止引用。1984年11月以后,渠灌区全部停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38毫米,径流量3089.4万立方米。平水年径流深28.5毫米,径流量2317.1万立方米。偏枯年径流深13.3毫米,径流量1081.3万立方米。
藁城属太行山前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全淡,总矿化度为708.8毫克/升,PH值为7.6,属于弱碱性水。地下水补给量以大气降水垂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842.8万立方米,占总补给量的31%,其它有河渠侧向补给、田间灌溉回归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和人工回灌补给。全市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28787.4万立方米,补给模数为35.4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21.藁城境内地下水位升降趋势如何?
藁城地下水埋深,1959年5月在3~9米间,滹沱河、木刀沟两岸为3~4米。1963年大雨过后,地下水位普遍回升,到1964年地下水埋深为2~3米。1965年开始“停渠灌改井灌”,农业灌溉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再加上天气干旱少雨和工业用水逐年增多,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到1975年,丰水期全县平均地下水埋深已达7.08米,1982年超过10米,1993年超过20米,1999年全市地下水埋深(枯水期)为23.45米。1975~1999年24年间共下降16.37米,年平均下降0.68米。
由于地下水位连年大幅度下降,导致藁城市水资源危机逐年加剧。境内大量机井干枯报废,提水机具几次更新,耕地浇灌所用动力加大,浇地成本成倍提高。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22.藁城境内古今过境河流有哪些?
据史籍记载,古有太白渠、斯洨水流经藁境。明嘉靖《藁城县志》载:“县境内有滹沱河、磁河、牧道沟、郦阳水(又称汪洋沟、王蟒沟)、白洋河、只照河等。”但有些河流历经时代变迁而潜流地下,或湮灭无迹,今全境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过境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木刀沟和石津(石家庄—天津)总干渠。
滹沱河 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经正定入藁城,自小丰村入境,经岗上、九门、南董、廉州、兴安5个乡(镇)至东里村出境。境内南堤长27.7公里,北堤长15.6公里,河宽平均为4000米,最宽处(西部市界处)6000米,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设计行洪能力11300立方米/秒(1956年)。
境内的滹沱河支流有白洋河和周汉河。
木刀沟 发源于新乐市闵镇闵泉,东至新乐市马头铺村南入市境北部边缘,流经牛家庄、北桥寨、东桥寨、金庄、后西关、固德村北至大王村出境入无极。
境内流程13.4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设计行洪能力800立方米/秒。
石津总干渠 由石家庄至天津的过境引水灌溉河渠,流经县内长26公里,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0立方米/秒。
23.古时,藁城境内滹沱河河道有过哪几次较大的改动?
历史上,境内滹沱河河道变迁无常,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志》称:“九门县水在县西九十里,藁城水去县二十九里”。北宋《太和寰宇记》称:“九门县河在县北四十九里,藁城县河在县东二十九里”。元代,徙至县城北1里。明成化年间“始迫城下”。弘治十四年(1501)河道北迁8里,流向东南经晋县南关而下。嘉靖年间,又自四公村向南逼近县城西北隅,流至县城东北隅1里处,折而东南。清顺治十年(1654),复自正公村东冲突而南,经朋学、东辛庄,入晋县境。康熙七年(1668),又从正公、陈村之间冲突。自此,滹沱河自县城东北流向东南,经兴安、陈村、东辛庄、里庄、小常安、后营、南黄家庄过晋县周头入白牧河,后又北移。咸丰元年(1851),滹沱河晋县段大溢,由朋学至晋县相古庄分道东下,宽数十里,低处为急流,毫无正路。同年又自南楼村决口,经晋县、束鹿东下。同治七年(1868),自县城东北隅决口,遂改道东北直接合于天津白河,是为现道。
24.藁城年均日照时间有多长?
藁城市境属北方长日照地区,年平均日照2711.4小时,日照率为61.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46.511KJ/cm2,地表温度≥0℃期间日照为219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81%;≥10℃期间日照为168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2%。5月份日照最多为287.1小时,11月份日照最少为185.5小时。7、8月份阴雨天气较多,日照时数相应减少。大田作物主要生长季节(5~9月份)实际日照为1258.9小时,每天平均日照为8.2小时,对春播作物棉花、玉米、谷子等生长发育均适宜。小麦主要生长期(3~5月)日照为758.8小时,每天平均日照为8.3小时以上。5月份平均每天日照9.3小时,能满足各种作物对光照的需要。
25.藁城全年平均降水量有多少?
藁城境内四季降水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春季少于秋季,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9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007.1毫米,出现在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35毫米,出现在1965年。多数年份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30%。雨季降水量最多为737.4毫米,最少仅51.1毫米,有明显的高低峰期。夏季多雨,热量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冬春雨雪少,春温上升快,蒸发量较大,常形成春旱。
26.藁城年均蒸发量有多大?
藁城全年蒸发量平均为158毫米,6月份最大为257.3毫米,12月份最小为40.4毫米。极端最大月份为340毫米,出现在1974年6月,极端最小月份24.1毫米,出现在1979年12月。
27.藁城的无霜期有多长?
藁城初霜,最早10月9日,出现在1974年,最晚11月9日,出现在1977年,历年平均日期为10月22日。终霜最早4月1日,出现在1976年,最晚4月29日,出现在1963年,平均日期为4月24日。霜期175天,无霜期190天。
28.藁城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最大冻土深度分别出现在何年?
藁城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2℃,出现在1961年6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出现在1985年12月8日,高低温差达66.6℃,但为时很短,影响不大。1963年1月27日,天气严寒,冻土深度达49厘米,为1949年以来县(市)境内最大冻土深度。
29.藁城境内土壤母质类型有哪些?
市境内土壤母质为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洪积冲积扇及扇间洼地第四纪冲积物所组成。土壤表面质地因受母质及河流洪冲积作用影响,形成北部沙质、亚粘质,中南部轻壤质,滹沱河两岸及东南部边缘地带沙质的不同状况。其母质类型可归纳为洪积沉积、河流沉积两大类:
洪积冲积物 为境内主要成土物质,分布广泛。滹沱河、磁河河间地带及市区西南部地区,处在滹沱河第二冲积扇顶端,地形坡度变缓。由于洪发频繁,且受太行山的影响,冲积物带有棕黄色物质,颗粒细而均匀,表层质地以轻壤质为主,不带胶泥层,一般多为轻壤和中壤质潮褐土,个别乡村有粘壤质土。
河流冲积物 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漫滩和河流故道地段及较低的阶地。其共性是:靠近河流主流处冲积物颗粒较粗,较远处颗粒较细。因受当地水文条件的影响,冲积物多以细沙为主,兼有少量砾石,粘粒较少,具有一定的沉积层理。但各河流的冲积物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了现今靠近河流及河漫滩地区的沙质、壤质相间的潮土、褐潮土,间有黄白土。
30.藁城土壤分为哪些种类?全市有哪四大土种?
市境内土壤以轻壤质土为主。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和“河北省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若干补充规定”拟定之标准,全市土壤分为2个土类,5个亚类,7个土属,39个土种。
褐土类 褐土类土壤是全市面积最大,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共有3个亚类,3个土属,21个土种。
①石灰性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346757.4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石灰性褐土),包括4个土种,即轻壤质石灰性褐土(该土种面积346255.8亩,是藁城市第二大土种)、浅位厚层砂姜轻壤质石灰性褐土、深位厚层砂轻壤质石灰性褐土、深位中层砂姜轻壤质石灰性褐土。
②潮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479274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潮褐土),包括16个土种,即轻壤质潮褐土(该土种面积430336亩,是藁城市第一大土种)、浅位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中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砂姜轻壤质潮褐土、深位薄层砂轻壤质潮褐土、浅位厚层沙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中壤沙壤质潮褐土、深位薄层粘轻壤质潮褐土、深位中层粘轻壤质潮褐土、深位厚层粘轻壤质潮褐土、中壤质潮褐土、沙壤质潮褐土等。
③褐土性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3012.6亩,为1个土属(壤质洪积冲积物褐土性土),包括1个土种,即沙壤质褐土性土。
潮土类 潮土类面积267070亩,分2个亚类,4个土属,18个土种。
①潮褐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193799亩,分2个土属,包括16个土种,即壤质洪积冲积物褐潮土属,含轻壤质褐潮土(面积111542亩,是藁城市第三大土种)、中壤质褐潮土、深位中层沙轻壤质褐潮土、深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深位薄层粘轻壤质褐潮土、沙壤质褐潮土等9个土种;壤质河流冲积物褐潮土属,包括沙壤质褐潮土、深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轻壤质褐潮土、浅位厚层沙轻壤质褐潮土等7个土种。
②潮土亚类 该亚类面积73271亩,分2个土属,包括2个土种。即壤质河流冲积物潮土属,包括沙壤质潮土(面积54929亩,是藁城市第四大土种);沙质河流冲积物潮土属,包括沙质潮土。
31.藁城的物候现象有哪些?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观察积累的物候很丰富。其中:
动物物候 大雁北飞在3月3日(公历,下同)。蛙始鸣在4月4日。春燕来4月10日。布谷鸟初鸣5月18日,麦垄点播。蚱蝉始鸣6月10日,麦收准备。四声杜鹃叫6月16日,开始麦收。大雁南飞10月6日。
植物物候 2月21日羊胡子草始发绿,冬小麦开始返青。3月3日榆树花芽膨大,播种春大麦,小麦浇返青水。3月14日毛白杨始花,植树造林。3月30日杏树始花。4月9日桃树始花,种春豆,种西瓜做准备。4月15日枣树始发芽,播种棉花。4月21日柳絮飞,小麦追肥,浇拔节水,4月30日刺槐始花,采槐米。5月5日刺槐盛花,麦垄点播做准备。9月23日核桃果实成熟,秋收种麦。10月19日刺槐始落叶,收获花生、甘薯。
32.藁城境内有矿藏吗?
藁城境内矿藏,初探埋藏有石油,但开采价值不详。据探测,东南部滹沱河故道贾市庄、马邱一带埋藏有石油气(天然气)。70年代,石油勘探部门曾在附近(晋县赵兰庄)探出,后因井喷将井封闭。另外,藁城火车站以东、以西和只都一带,有地热水资源,水温在28℃以上。岗上镇故城村西一带埋藏有古牛厄湖沉积形成的腐植酸,是农作物的极好肥料。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滩涂有质地优良的建筑用砂。
33.藁城的“三河一故道”是指哪儿?
藁城境内古时地面河流较多,但历经时代变迁大多已湮灭无迹。现主要有滹沱河、磁河、木刀沟,另有一故河道——滹沱河故道,俗称“三河一故道”。滹沱河属子牙河系,从市境中部横穿而过,过境河长29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位于市境北部。两河系分水岭在正(定)无(极)公路附近,均系海河流域。三河道常年断流干涸,如今河道滩地或垦为农田,或建成林地果园,或成为滩涂资源。
34.为何磁河有“暗流40里,明流40里”之说?
磁河发源于曲阳恒山,经灵寿至行唐张茂村伏流不见。至正定县迤逦藁城、无极达于滹沱河。据民国《藁城乡土地理》记载,磁河至小慈邑之北始入县境,东流至南孟镇东北而入于无极。上流水势甚微,或断或续,至慈上之东南,始涌而出焉。磁河在藁久淤,春冬常涸,河道所经悉为耕田……。每逢丰水年到无极县境内河水则转为明流。故磁河在当地有“暗流40里,明流40里”之说。
近代磁河已成为裸露地面的古河道,磁河滩地已全部垦为农田,河道不辨。若遇大汛,众水出路受阻,易遭水患。
35.藁城有哪些野生植物资源?
藁城野生植物资源,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香蒲和野生饲草饲料等。
野生饲草饲料,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约有50余种。主要有:①禾本科 白茅、白羊草、虎尾草、狗尾草、稗、马唐、蟋蟀草、画眉草。另有问荆、水莎草、碱草等。②豆科 草木犀、巢菜、直立黄芪。③蓼科 扁蓄、酸模叶蓼、两栖蓼。④菊科 小蓟、苍耳、苣荬菜、报茎苦荬菜、蒲公英、旋覆花、黄花蒿、鳢肠。⑤车前科 车前。⑥马齿苋科 马齿苋。⑦藜科 地肤、猪毛菜、藜、小藜、刺藜。⑧苋科 反枝苋、凹头苋。⑨旋花科 打碗花、田旋花、圆叶牵牛、菟丝子。⑩茄科 龙葵、小酸浆、曼陀罗。另外还有野薄荷、益母草、地黄、母草、米瓦罐、独行菜、风花菜、苘麻、萝摩、地锦、蒺藜等。
36.藁城有哪些野生动物资源?
按种类分有:
哺乳类 主要有狐、草兔、黄鼬(黄鼠狼)、刺猬、蝙蝠、獾、褐家鼠(老鼠)、大仓鼠等。
鸟类 主要有家燕、麻雀(家雀)、喜鹊、鸿雁(大雁)、啄木鸟、乌鸦(老鸹)、原鸽(野鸽)、鹌鹑、杜鹃(布谷)、鹰、鴞(猫头鹰),其它还有灰喜鹊、黄鹂、黄雀、斑鸠、鸺鶹等。
爬行类 主要有蝮蛇(属毒蛇,很少见)、黑眉锦蛇、壁虎、蜥蜴、乌龟(即金龟。1980年后河水断流已罕见)。
两栖类 主要有金线蛙、黑斑蛙(青蛙、田鸡)、蟾蜍(癞蛤蟆)等。
鱼类 主要有鲤鱼、鲇鱼、泥鳅等。1980年后滹沱河水常年断流,天然鱼类锐减或绝迹。
昆虫类 主要有蚱蝉(知了)、蝗虫(蚂蚱)、蟋蟀(促织)、中华螳螂(大刀螂)、地鳖(土鳖)、蜜蜂、赤眼蜂、七星瓢虫、斑蝥、蜣螂(屎克螂)、蝈蝈(蚰子)等。
另外还有蝎、蚯蚓、蜗牛、蚰蜒等。
37.藁城境内产有哪些野生中药材?
境内野生药材植物繁多。据有关部门普查,所产中药材100多种,属55科。蕴藏量较大的小蓟、马齿苋年产达20多万公斤,夏至草5万公斤,白茅根、苍耳子、刺蒺藜在10万公斤以上。常见的有:枸杞、红花、金银花、菊花、薄荷、车前、荆芥、板蓝根、蒲公英、瓜蒌、香附、甘菊、益母、蒲黄、防风、芦根、香菇、菟丝、紫苏、艾叶、凤眼草、地骨皮、桑白皮、地肤子、莎草根、二丑、马齿苋、白蒺藜、曼陀罗、党参、生地、地丁、荆三楞、桑叶、葶芳等40多种。藁香附为地道药材,藁城特产。民国《藁城县志》载:“北白壁(今北白皮)普和寺内,生长一种甘草根,荫生,苗似槐,冬枯春苏,移地则退变,为当地之特产。”
38.藁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现象有哪些?
藁城市历史上自然灾害频仍,主要有旱灾、涝灾、冰雹、风灾、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和地震等,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过不小损失。
39.藁城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藁城境内历史上地震震感曾出现过多次,但不属震中或震级较轻,多为外地大地震波及本地。
史载藁城有过震感的年份有:东晋太兴四年(321)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溢,大木拔。唐大历十二年(777)地震持续3日。后唐同光二年(924)十一月地震。宋祥符四年(1011)七月,地震。元至顺二年(1331)四月,地震月余。明弘治十年(1497)正月、六月,地震。正德七年(1512),在藁城西南部至栾城间发生5级地震,“是年地震,倾民庐舍”。嘉靖七年(1528)夏,地震有声。十五年(1536)十月,地震。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二,地震。万历十一年(1583)十月,地震。四十一年(1613)秋,在藁城西至真定间发生4级地震,地声似闷鼓,“天鼓鸣,地动”。四十二年(1614)九月二十一日,地震逾数刻。四十三年(1615)九月,地震。天启四年(1624)二月,地震。六年(1626)六月,地震如雷。七年(1627),地震。清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初五日,地震。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地震。雍正八年(1730),地震。道光八年(1828),地震,瓦屋摇动。十年(1830)三月、闰四月十一日,地震。咸丰元年(1851)五月十三日,地震。宣统元年(1909)九月二十九日,获鹿地震,藁城有震感。民国20年(1931)10月15日,地震。1966年3月8日,隆尧地震,藁城地震有声,门窗发响,电线杆摇摆,悬挂物摆动很大,人站立不稳,烈度为5度。22日,宁晋发生7.2级地震,藁城震感强烈,有7个公社195个生产大队(行政村)受灾严重,房屋倒塌763间,震坏房屋5583间,伤9人,死1人,震坏机井16眼,烈度为6度。1972年3月5日,石家庄地区地震,藁城有震感。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藁城震感强烈,电灯左右摆动一尺余,烈度为5度。1979年6月8日,藁城小果庄一带发生2.5级地震。
40.藁城历史上遭受过几次较大的风雹灾害?
据史料记载,藁城遭受较大风雹灾害的年份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光绪七年(1881)、十三年、二十一年、民国12年(1923)曾遭受大风拔木,房屋倒塌无数之灾。1957年4月8日的一场大风,最大风速20米/秒,是几十年中少见的,刮倒房屋树木无数。1967年6月8日,韩家洼、南洼、北楼、张村等10个公社61个大队遭到冰雹袭击,受灾农田5.7万多亩,棉花、玉米被砸光,夏收作物被砸成一团乱麻。1972年8月7日晚上,大风夹冰雹,12个公社被毁坏树木7400多棵,倒房30多间,张村公社倒塌猪舍2500多个,全县农作物和果树受灾面积30万亩。1977年5月20日午后到傍晚,县内连续两次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击。雹大如拳,密度很大,重灾地区积雹厚16~20厘米,是藁城历史上罕见的雹灾。受灾20个公社,179个大队。严重的有北楼、兴安、张村、小常安和城关5个公社,其中14个大队夏粮作物基本绝收,砸毁庄稼共27.8万亩,刮倒大树7万多棵,8569亩果树幼果被砸掉。同年8月11日凌晨,前西关、小果庄、梁家庄和张村4个公社遭受暴风雨和雹灾,受灾面积4.8万亩,其中8564亩基本绝收。折断电线杆14根,倒房14间。1979年5月4日,暴风雨夹冰雹,全县小麦倒伏25.8万多亩。1980年8月14日午后1点,黄家庄、后营、大常安一带降雹,雹大如核桃,受灾面积6430亩,损失梨果55万公斤。8月30日午后3点,全县发生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风力10~12级。有23个公社181个大队的28.5万亩农作物遭灾,刮倒树木4101棵、电线杆80余根,损失果品143万公斤。1982年6月15~17日,县内连续两次遭受风雹灾害。冰雹大者直径为40毫米,阵风最大8、9级,受灾面积28万亩,果树受灾1.2万株,树木倒折3800棵。1984年5月27日,马庄、南营、梅花、木连城、刘海庄、贾市庄、岗上和大同等乡镇,雷雨大风夹冰雹,108个村庄的10万亩棉苗被砸掉顶尖,近40万亩小麦严重倒伏,受灾减产。1985年7月2日和4日,连续两次遭风雹袭击,县内8个乡镇36个村的10万亩大秋作物被砸毁。1986年7月7日,藁南6个乡镇遭受风雹灾害,受灾面积7.2万亩。1990年6月22日,藁北增村、刘家佐、梁家庄、前西关、大丰化、南孟等乡镇遭受特大风雹袭击,风力10级以上,冰雹直径1~2.5CM,10万亩农作物受灾,1.16万棵胸径达20CM的树木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230根电杆被刮倒,30间房屋和10余座机井房倒塌,19万公斤正在凉晒的小麦被刮走。
41.藁城历史上有过几次严重旱灾?
藁城历史上旱灾比较频繁。仅清代和民国时期发生旱灾的年份就有: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元年(1736)、八年、十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道光二十七年(1847)、光绪二年(1876)、三年、民国9年(1920)、24年、25年、31年、32年等。旱灾年份,雨泽短少,禾苗枯萎,庄稼减收或无收。
建国后,据资料统计,仅在1959~1982年24年中,就有21个年份无雨或少雨,其中春旱占91.3%。1965年为特旱年,全年降水量235毫米。1972年春夏无雨,全年降水量仅240毫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全县50%的机井抽不上水或抽半管水,3380眼砖井干枯,是1949年后第二个特旱年,受灾作物面积5.57万亩。
42.藁城历史上遭受过几次重大水灾?
藁城历史上水患频繁。据史料记载,元朝至民国年间有近40个年份发生涝灾。较大水灾年份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滹沱河泛滥成灾,冲坏民舍,不可胜计,灾民移徙无所。清康熙七年(1668),滹沱河、磁河泛滥,县城恒镇门塌陷,滹沱河自正公村西陈村中间冲决为灾。二十三年(1684),滹沱河大水淹没兴安村。三十五年(1696),滹沱河大水淹没灯笼屯(今南屯)。道光二年(1822),自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大雨连绵,滹沱河水陡涨洪发,受灾八成。光绪九年(1883)六月,连旬大雨,势若倾盆,加上上游山水暴发,奔腾灌注,河水暴涨,田亩被淹,坍塌房屋甚多。民国6年(1917)六月,大水淹没田舍。
建国后至2000年,藁城发生涝灾有14个年份。较大的水灾是:1954年7月,连降倾盆大雨,滹沱河水猛涨,最高洪峰流量4070立方米/秒。全县182个村遭水灾,淹地226611亩,倒塌房屋13535间,受灾人口139800人。死伤80人。1956年7月29日至8月6日大雨,9昼夜降水412.2毫米,滹沱河洪峰流量11300立方米/秒,木刀沟最大流量1500立方米/秒。由于水势凶猛,滹沱河决口12处,木刀沟决口1处,周汉河决口10处。淹地596997亩,其中116097亩绝收。倒房44631间,死7人,伤54人。1963年8月4日至9日大雨6昼夜,降水591.7毫米,滹沱河洪峰流量7000立方米/秒,平地平均水深0.6米。由于雨量特大,河水漫溢,加之上游客水注入,全县239个大队受灾,淹地683104亩,倒塌房屋20余万间,冲毁水利设施和公路桥梁多处,造成的灾害极为严重。1996年8月3日至5日,连降大暴雨,一昼夜降雨量达295毫米,加之上游水库大量急剧泄洪,滹沱河、木刀沟洪水泛滥,沿滹沱河两岸5个乡镇的21个村进水,21万群众受灾,大田作物及畜牧养殖业遭受重大损失,农田基本设施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工商企业的厂房、设备被洪水浸泡、冲毁或被迫停止生产经营。(参见第43问)
43.藁城市1996年与1963年涝灾情况有何不同?
㈠ 年降水量比较
1996年833.6毫米,1963年1007.1毫米。
㈡ 最长连续降雨比较
1996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期为7月30日至8月5日,降雨日7天,降水量310.2毫米。
1963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期为8月2日至9日,降雨日8天,降水量591.7毫米。
㈢ 一日最大降水量比较
1996年最大降雨日期为8月4日,该日降水量121.6毫米。1963年最大降雨日期为8月5日,该日降水量207.7毫米。
㈣ 水灾损失比较
1963年水灾,全县倒塌房屋184543间,人死伤471名。猪羊死1422头(只)。冲毁公路107公里,渠道359条,机井773眼,桥梁11座,受灾耕地面积592699亩,损失折款总计5999.5万元。
1996年水灾,市境内沿滹沱河两岸5乡镇、21个行政村全部进水被淹,21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农作物大面积被冲淹,农田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部分工商企业厂房、设备被洪水浸泡或冲毁。全市受灾损失折款123246.3万元。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声明
主办: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府信息中心
冀ICP备字14000025号-1网站标识码:1301820006
冀公网安备 130109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