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治
160.清代以前藁城知县(知事、县令)有多少?
据县志载,自东汉至清末,曾在藁城担任过知县(知事、县令)的约有137人(不完全统计)。其中东汉至金藁城县令无志可考,其人不多传,明嘉靖《藁城县志》仅载录3人。元代9人。明代51人。清代74人(因咸丰三年之乱,县署案籍毁失无存。咸丰二年以前80余年职官多无从查考而缺)。上述知县等以客籍居多,本籍者不足10人。
161.太平天国军曾何时在藁城境内鏖战?
清咸丰三年(1853)九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翔率部由栾城攻入藁境,与清军大战于五里石(今北营村南数里),继而攻克藁城县城。后与清廷察哈尔都统西陵阿部激战后挥戈北上。
162.民国年间,藁城历任县长有哪些人?
民国元年(1912),知县改称县知事,不久又改称县长。民国17年(1928)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县政府历任县长(至1947年)依次为:左运枢、刘锡章、徐庆隆、牛兆藻、杨铣、李常、李重光、李焜、王邦屏、张家麟、孟岩、田瑞源、陈恩寿、赵鸿翔、李家桢、罗增寿、李云鹏、龚钧宇、俞镜寰、王炳熙、刘善钧、张绵禄、任传藻、舒乃藩、赵汝篪、龙麟秀、刘树杞、张超。
民国26年(1937)至34年(1945)8月,日伪县政府县长依次为:赵洛兰(县知事)、高书臣、王鸿声、赵晋卿。
上述人任期长者不足3年,短者仅4个月。
163.哪些人曾担任过藁城县参议会参议长?
民国29年(1940)10月,藁无县参议会选举大会在冯家庄召开,李斌当选为县议长。同年,藁城县选出县参议会驻会议员4名,其中正、副议长各一名。
民国35年(1946)5月,为“全国国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准备,藁城县选举了县参议员,选举张屏东为议长,唐蕴章、申秀海为副议长。
164.民国时期藁城唯一的省议员是谁?
姚璧(1875~1939),字席珍,藁城北席村人。民国7年(1918)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直隶省(今河北省)省议员,亦是藁城县唯一的一名省议员。
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先生北上,路经天津(省议会所在地)时,姚席珍曾亲聆孙先生的演讲和教诲,深受革命教育和启发。他以实际行动作表率,革除封建陋俗,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些好事,被当地民众誉为“地方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165.旧时藁城警察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清末巡警局 清光绪以前,藁城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和专职警察设置。警察之职由县丞、主簿、典史等辅佐知县来执掌。下有皂隶、马快、禁卒和总铺铺兵、各铺铺兵,具体执行侦察、逮捕、看押犯人等警务和维持社会治安。清光绪三十年(1904)始建警察机关,初称巡警局。宣统三年(1911)改称警察所,局长和所长由知县兼任,实行“政警合一”体制。
民国公安局 民国初年仍称警察所,民国17年(1928)警察所改为公安局,其组织是:局长以下置行政、司法、总务3课,下设3个分局7个分驻所。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藁城,公安局随民国县政府溃散而告结束。民国34年(1945)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于民国35年(1946)在岗上建立警察局。民国36年(1947)初,被人民解放军摧毁。
日伪警察所 日军侵占藁城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镇压人民,于民国27年(1938)建立警察所,内设事务股、警政股、司法股和特务系。下设3个分所:第一分所驻塔元庄,后迁角中,又迁城内;第二分所驻贾市庄;第三分所驻屯头,后迁梅花。民国29年(1940)在南四公村、增村又设第四、第五分所。分所以下先后设置有塔元庄、张村、徐村、赵庄和南孟等分驻所。分驻所以下又有数目不定的派出所,如北周卦、禅房、寨里等村均设有派出所。民国34年(1945)8月被摧毁。
166.民国时期,藁城曾发生过哪些重大的革命斗争?
自20年代始至藁城全部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县境内曾发生了许多重大的革命斗争。主要有:民国18年(1929)夺取南席村政权的斗争,民国22年(1933)大丰化农民武装暴动,同年在陈村、苍德、织锦、正公、贾村、马庄等地发动的秋收斗争,民国23年(1934)陈村分粮斗争、水范寨抗捐斗争和北楼反村长斗争,民国24年(1935)的藁南农民武装暴动,民国27年(1938)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和中共藁城县委领导人民开展的反摩擦斗争,民国30~31年(1941~1942)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民国32~34年(1943~1945)恢复抗日根据地和全面大反攻以及日本投降后藁城县党政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军队大肆侵扰和进犯的斗争。
167.民国时期藁城主要战事有哪些?
自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至1947年藁城全境解放,县境内主要战事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梅花阻击战、龙宫保卫战、百连大出击、夜袭桥头堡、大丰化伏击战、虎穴擒敌、智克禅房据点、三丘地道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藁城县城战役、小丰村落战、杜村伏击战、良村歼灭战以及解放赵庄战役等。
168.藁城早期的共产党员有哪些人?
以1927年以前入党者为藁城早期共产党员。这时期的共产党员有杨风楼、韩元贞、张俊魁、杨书彩、杨文瑞、刘兴邦、张树汉、赵志学、田树春、梁洛檩、王洛完、梁洛希、梁小仁、田洛根、牛洛兰、田巴巴、王凤仙、李淑云、师仁、朱芳、梁兴子、牛外壮、王世德、王洛须、马玉堂、胡信章、岳有志、杨增祥、魏风仪、魏文京、高怀山、刘广义、张瑞祥、董振、杨瑞祥等人。上述共产党员有二分之一为南席村人。1923年至1927年间,他们分别在天津、长春、正定、藁城等地加入共产党。入党时间最早的是增村的杨风楼,1923年入党。最年轻的党员是东刘村的马玉堂,入党时才16岁。早期党员中有4人为女性。
169.1926年藁城农村第一批中共党员都有谁?
1926年2月,正定县大西丈村共产党员李元,受党组织派遣到藁城县南席村进行秘密活动,发展贫苦农民赵志学、田树春、梁小仁、梁洛檩、王洛完、梁洛希等6人入党,成为藁城县农村第一批中共党员。所属支部为中共正定县大西丈村党支部,隶属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领导。
170.最早的中共藁城县委成立于何时何地,首任县委书记是谁?
民国21年(1932)1月,锁家寨村共产党员王新周根据中共直中特委“发展党员,成立县委”的指示,积极在锁家寨、南楼、东垒下等村开辟工作,发展党员20余名。2月,王新周在直中特委指导下,于锁家寨村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藁城县委员会(第一届),王新周为首任县委书记。
藁城县委成立后,即与南席村党组织等取得联系,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劳苦大众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穷人翻身解放的革命道理,发展和壮大共产党的力量,动员和领导群众同统治阶级和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71.藁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何时何地建立?
民国15年(1926)2月,正定县大西丈村共产党员李元,以宗教形式作掩护,在南席村发展贫苦农民田树春、赵志学等6人入党。11月该村又有11人入党。1927年2月,藁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南席村支部委员会建立,赵志学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支部建立后,利用贴标语、撒传单、秘密串联等形式,向工农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组织贫雇农抗捐抗税,反对高利贷剥削。民国21年(1932)南席村党支部归属中共藁城县委。
172.中共藁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何年建立?
1926年,在藁城县第一高小附属师范班就读的牛福祥(正定小屯村人,共产党员),接受共青团正定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韩元贞(共产党员)的指示,秘密发展同学马玉堂、岳有志等人入党。7月,建立了藁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藁城县第一高小附属师范班特别支部(简称藁城特支),隶属中共正定县地方委员会领导。牛福祥任支部书记。特支成立后,经常利用晚上或星期日时间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组织发展,在同学中进行革命宣传,介绍进步书刊,反对校方对学生的不平等待遇,还组织学生到县衙示威,声援农村贫苦农民的抗捐抗税斗争。
1927年暑假,随着学生毕业,特支自行解散。
173.“七七”事变后日军曾几次侵占藁城?
民国26年(1937)10月13日,红胡子“独角龙”和1名日军顾问,率40余名高丽仆从军,从石门(今石家庄)出发,第一次侵占藁城县城。11月2日,共产党员马玉堂组织100多名党员群众,联合绿林武装李小贞部,夜袭县城赵家大院的侵华日军,打死3名敌人,其余全部被俘。随后,主动撤出县城。
同年11月11日,日军派出30余架飞机轰炸束鹿、晋县和藁城县城。12日日军头目友野带领200余名骑兵从石门出发,窜入藁城,县城第二次被日军侵占。后日军长期盘踞在藁城,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174.抗日战争时期藁城有多少个“堡垒户”?
“堡垒户”,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觉悟群众舍生忘死、隐藏保护共产党干部和人民子弟兵的住房关系户,是保护和积蓄抗战力量的基地。
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藁城县城,到1941年底占据全县,斗争形势残酷。为夺取抗战胜利,众多觉悟农民,自觉承担起隐藏、掩护抗日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的任务。据统计,当时全县有460多户基本群众,在自己家里挖地道、修暗堡,不惜牺牲家产和生命,机智勇敢地和日伪军作斗争,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堡垒户10户以上的村庄有宜安、前堤里、庄货头、南乡、东四公、北汪、大慈邑、梁家庄、金庄、李家疃等,而前堤里和北汪村的堡垒户均超过了20户。涌现出的模范堡垒户有土山村的侯小伏(女)、南营村的于蜜香(女)、南乐乡的薛洛京、蔡家岗村的蔡碗子、阜阳村的陈小黑、黄庄村的蔡洛婆、三丘村的卢春(女)等。
175.抗日战争时期,藁城拥有哪些地方抗日武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抗击日军侵略,藁城境内相继组建起一支支地方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在驱敌保家、除奸反特、捍卫人民政权、支持正规军作战中写下了光辉史篇。
抗日义勇军 1937年9月建立,共1000多人。这支队伍勇敢善战,一直活跃在藁城、无极、栾城、赵县一带。1938年改编为“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独立大队”,马玉堂任司令员。
抗日游击队 该支队伍是1937年底城元村宗风洲组织当地农民建立起来的。最初有200多人,后来与范子侠的队伍合并,改编为“冀察游击第二路第二支队”。1939年又改编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参加了百团大战。
平汉挺进队和县大队 1938年初,由李大刚、马达、张建英等组建起平汉挺进队,队伍有800多人。同年,芦金堂、田秋芬组建了藁城县大队,部队发展到500多人。后根据抗战需要,两支队伍一起补充到抗日正规军三八五旅。
石东游击大队 1938年5月由藁南各村党组织发动起来的抗日武装集中在一起而成立。队伍有200多人,隶属中共藁城县委领导,主要活动在赵藁栾正获一带。在反“扫荡”斗争中昼奔夜袭,攻坚破路,给了侵藁日军很大打击。
县游击大队 其前身为石东游击大队。1938年8月,留在藁城的石东游击大队第一中队,经扩充,建立了抗日武装自卫队藁城支队。1939年4月,县支队正式改为游击大队,总人数370多人。1942年初,游击大队改为县大队。1945年10月,县大队配合七十一团、八十二团出色完成了解放藁城县城的打援任务,被军分区命名为“模范大队”。
藁无县大队 组建于1940年,后队伍发展至300多人。这支队伍长期转战滹沱河以北地区,在反“扫荡”斗争中攻炮楼、拿据点、填沟破路,立下赫赫战功。在南孟、北苏执行反“扫荡”任务中,曾取得10天灭敌300余人的战果。
民兵 藁城民兵组建于抗战初期,那时叫“抗日自卫队”。是由各区组织18~25岁的青、壮年参加的。民兵中有爆破组、运输组、担架队、侦察班、伏击班等。配合正规部队抗击日伪、侦察敌情、破敌交通、惩治汉奸、保卫群众。1945年改为“民兵队”。
其它抗日武装还有张建英领导的“骨干队”,王洛贯等领导的“农民大队”,于好贤、韩斌领导的“滹沱河大队”等。
176.何谓“藁南农民武装暴动”?
民国23年(1934)12月3日,中共赵藁栾中心县委在南古庄召开会议,朱诚、程熙、高小福、小周(马运海)及各片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认真分析斗争形势,总结以往武装斗争的经验,决定于第二年1月中旬以东刘村为中心举行武装暴动,以动摇反动地主阶级政权。暴动以藁南为主,赵县北部和栾城东部地区也组织部分农民参加。1935年1月13日,参加刘村暴动的各村农民于天黑前集合到指定地点。但由于组织不严密,东刘村过早行动,暴露了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到保卫团破坏。朱诚等同志决定暂停暴动,让各村暴动队伍转移到南、北楼一带,后解散回家。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团丁到处抓人,有4名同志被捕,朱诚等县委主要负责人转移到外地。从此,藁城县党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177.藁城县城何时解放?
1945年春夏,藁城县除良村和县城被日伪盘踞外,广大农村均成为解放区。是年8月日军投降后,藁城县城由县警备联队和三个大队、一个直属中队及无极县警备联队约两千伪军把守。敌人企图在这里扎住阵脚,屯集兵力,为蒋介石打内战做准备。
经过对敌我形势的分析,上级决定解放藁城县城。是年10月4日晚上9点战斗打响。我军81团迅速攻克火车站,占领敌之外围碉堡。71团一营炸毁城头堡,歼灭了据守之敌,二营攻占城东南角岗楼。72团突破了城西北角,威逼北门和高台庙之敌。在阻止了敌人多次反扑后,5日下午3时,71团向敌人发起总攻,连续攻占伪县公署、伪联队部、东门里当铺岗楼,扫清南门至西门的明堡、暗堡,捣毁伪警察局。至此,敌人的外围防御体系全线崩溃,所有敌军被分割包围在西门里马家大院和中心炮楼。6日,我军向敌人中心炮楼发起总攻。固守待援的伪军,依仗高大的炮楼负隅顽抗,使我攻击部队一度受阻。为了避免更多伤亡,团部决定炸掉炮楼。随后加紧坑道作业,并将500多公斤炸药通过坑道安装在敌炮楼底下。7日,团首长在准备发出引爆命令的同时,对敌展开了政治攻势。敌人内部发生动摇,随后缴械投降。当俘虏被押着离开危险区时,炸药引爆,四层高的炮楼顿时变成一堆瓦砾。
这次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打死打伤顽伪军120多人,其余全部俘虏。缴获迫击炮、机枪、手榴弹等大批武器弹药,以及造枪机器、军马、粮食、布匹等军用物资。至此,藁城县城彻底解放。
178.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丘地道的构筑情况是怎样的?
三丘村位于藁城城区西北20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冀中县、区机关工作人员经常住在这里,素有“三丘东大门”之称。日军侵占藁城后,四处扫荡,烧杀掠抢。为了更好地开展反“扫荡”斗争,三丘人民于民国32年(1943)掀起挖地道运动。在村内挖了深4米、高1.6米、宽1米多的4条主道和9条支道,皆与各家各户的暗道相通。地道口设在隐蔽处,洞口里边设有陷阱、翻口、卡口(地道细窄处只能爬过一个人)。同时,在每个出口不远处挖一个坚固的隐蔽小洞,以藏身杀敌。拐弯处还挖有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洞内埋有地雷,以杀伤敌人。为了长期坚持地道战,地道内设有地下室、地下垒120个,作为休息和隐藏衣物、粮食之用。村子里修筑明堡、暗堡,墙上挖有枪眼,街上每隔二三十米设一交错墙,房上筑有高房堡垒,地上布置炸弹网、地雷阵,形成一个能打、能防、能守的地下长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丘人民运用地道战,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曾被冀中军区授予“东进大门紧闭”锦旗一面。
179.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攻克赵庄的经过如何?
赵庄,是藁境内一个古老的镇子,又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藁北地区安下的主要据点。镇周围寨墙高筑,镇中成品字形构筑三个大碉堡。日本投降后,伪军仍在这里为非作歹,残害百姓。
民国36年(1947)2月上旬一天深夜,晋察冀野战部队首长下达了解放赵庄的命令。次日早晨5点,部队进抵赵庄寨边,炮兵阵地扎在距赵庄1公里远的李家庄村西土疙瘩。攻寨部队接到战斗命令后,二营主攻东面,一营主攻西面,形成包围态势。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寨部队经前沿突破,纵深飞越寨墙,冲入据点,激烈巷战3小时,结束战斗。打死打伤伪军277人,俘虏196人,缴获迫击炮1门,六0炮7门,轻重机枪14挺,冲锋枪步枪367支,一举解放了赵庄。
180.何谓藁无县“百连大出击”?
民国30年(1941)3月,侵华日军集中3000多兵力对藁无地区进行春季大扫荡。藁无县委成立反“扫荡”指挥部,全县组织100个民兵连队,在抗日游击队的配合下,带领24万群众,开展了对平汉铁路及其以东的铁路、公路沿线日伪据点的大规模破击战—“百连大出击”。战斗采取“外线出击,内线坚持”的战略战术,兵民配合,破坏敌之公路交通,炸毁日伪据点;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组成众多伏击小组、爆破小组,里应外合,昼夜奔袭,以钳制和消灭敌人。
这次“百连大出击”,共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52次,瓦解伪治安军刘化南两个连,摧毁了藁无境内19个伪组织。破坏铁路、公路10多次,炸毁碉堡75个,填封锁沟42条,长达450公里,一举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季扫荡。
181.白色恐怖下的藁城“苏区”是指什么地方?
民国22年(1933)春夏之交,直中特委和藁城县委连续遭到敌人破坏。在白色恐怖下,南楼村共产党员韩庆元调任中共藁城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共青团藁城县委书记,后又担任共青团直中特委宣传部长,活动在藁、晋、赵三县边界一带。期间,韩庆元走村串户向贫苦农民传播革命思想,恢复党团组织,发展贫雇农入党入团,在学校组织“读书会”,发动进步师生和农民团结起来同反动当局作斗争。韩庆元还利用党组织团结教育开明绅士,把南楼、北楼邻近几个村的保卫团争取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并派党员渗透进去抓枪杆子,积蓄革命武装力量。他曾和县委委员程熙等一起,袭击城子村反动警察局,夺得3支大枪。使南楼、北楼村一带成为藁城“苏区”。
182.你了解骇人听闻的“梅花惨案”吗?
梅花镇,地处藁城、赵县、栾城三县交界,“七七”事变前是藁城南部著名的商贸重镇。
民国26年(1937)10月10日下午(农历九月初七),原国民党东北五十三军吕正操部六九一团,掩护五十三军大部队南撤,该部一营在梅花镇与南侵日军激战一天一夜,毙敌800余人。11日傍晚,日军后续援军赶到,将梅花镇团团包围。吕部一营官兵突围向晋县小樵转移。12日凌晨(农历九月初九),5000多名日军翻过寨墙,扑向镇内,横行街上,见房就烧,见人就杀。整个梅花镇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梅花人民蒙受了一场劫难。日军将老百姓30人一伙、50人一串地绑在一起,刀劈枪击,肆意屠杀。13日凶残的日军将600多名群众驱赶到镇西头辘轳把水坑里杀害,有45名群众被杀死后扔在东门外一口井里,象这样的血井,镇上还有12眼。在南门外寨墙脚下,有200多名妇女、儿童被残杀后扔进寨墙沟里,在镇东南角粉房大院的房子里,有100多名中年妇女和姑娘,被日军轮奸后杀害。还有63名乡亲被日军挖掉眼睛,剁掉四肢,砍下头颅扔进东门外臭碱水坑里……。
日本侵略军在梅花镇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疯狂地进行了四天三夜,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大惨案,共杀害2500多人,其中梅花镇居民1547人,有46户被杀绝。烧毁房屋、店铺600多间,使繁荣富庶的梅花镇,变成一个满目荒凉、萧条冷落的荒村。
为了配合战备教育,牢记国耻,1971年藁城县在梅花镇修建了梅花惨案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大厅为13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00人。
1994年梅花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11月国家投巨资重新修建梅花惨案纪念馆。该项工程包括建造630平方米的纪念馆及碱水坑、三十六口坟、血井、辘轳把水坑等16个项目。
183.解放战争时期,藁城曾向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输送了多少兵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全国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藁城县(包括正藁)委每年都进行扩兵(归扩)工作,向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输送了大批兵员。全县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积极支持解放战争。据统计,1946~1949年大规模的扩兵工作有5次,输送新兵计有:1946年两批共500名,1947年一批800名,1948年一批1500名,1949年一批791名。
184.解放战争时期,藁城县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支前活动?
解放战争开始后,为保证人民军队之战勤和物资供应,根据上级指示,藁城县(包括藁正获县和正藁县)成立支前工作委员会。从1947年4月到1949年4月,在两年时间内,藁城县先后组织了6次较大规模的支前活动。出动民工4700多人次、大车748辆,运送粮食121.5万斤(市斤)、军火18万箱(件)、木材1.97万立方米及其它军用物资300多万斤。破坏敌人铁路200多公里,拆除敌碉堡数千个,修筑工事13万个。
支援石东战役 在1947年4月石东战役中,全县共供给部队小米105万升、白面21.5万斤、豆子18万斤、齿菜、油、食盐各1万斤、马草56万斤、花料(饲料)15万斤、大车280辆及其它。
支援解放石门 在1947年10月发起的石门战役中,藁城县曾组织了一个1500人的担架团和150辆大车的运输团进行支前,配合部队挖战壕、修工事、破坏敌人的铁丝网,以及从晋县往石门近郊运送粮食、弹药物资等。
支援保北战役 在1947年12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的保(定)北战役中,藁城县组织了600人的担架队和100辆的大车队给予支援。
支援察南战役 1948年初,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察南战役。2月15日,藁城县组织了800人的担架队,分成4个连,到前线进行支援。5月完成任务。
支援太原战役 在1948年10月~1949年4月太原战役中,藁城县组织了1300多人的担架团,自始至终紧随野战军活动,前期主要任务是卸火车、抬门板、扛檀木。1949年2月上旬,县委又从各村抽调了大马车218辆,500余人,组成了大车支前团,担负物资运输任务。
支援平津战役 1949年1月,藁城县委抽调各村基干民兵600余人,组成武装支前团,支援平津战役。在廊坊曾接受了押送1000名俘虏的任务,并顺利返回藁城。
185.1947年后,中共藁城县委曾组织多少干部随军南下?
解放战争时期,即将解放的江南,急需一大批懂政策、有经验、具有一定政治和文化素养的各级领导干部去新解放区接管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机构。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要求,中共藁城县委从1947年7月至建国初期,先后集中组织了五批干部共115人随军南下。第一批5人,于1947年7月随刘邓大军经山东挺进大别山,南下到湖北;第二批16人,于1948年10月31日从华北党校(平山县城)出发,南下到中原局—河南禹县;第三批70人,于1949年2月25日由地委领导带队,南下到安徽;第四批18人,于1949年3月8日在晋南南下工作团五大队领导下,南下到湖南;第五批6人,于1952年7月南下到广东。
这五批南下干部,告别了家乡父老,离开了解放区,走向党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86.藁城贫协会组织何年建立,何年撤消?
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是贫下中农自愿组成的群众性阶级组织。1964年10月成立藁城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到1965年全县有118个大队建立了贫协会,会员7.3万人,占这些大队贫下中农成人总数的77%。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助手,贫协会组织曾在协助和监督农村人民公社各级组织和干部办好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生产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全县239个生产大队全部建起了贫协会组织。1976年11月,经选举产生了藁城县贫农下中农协会委员会,设委员35人,常务委员7人,主任1人。1978年贫协会组织撤消。
187.藁城最早的农会组织于哪年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藁城于民国27年(1938)初建立了县、区、村各级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在抗战期间,农会组织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同敌人进行斗争。先是发动群众实行除亩负担,继而推行合理负担制、减租减息和统一累进税。在发动农民参军参战,组织群众做好各项地方工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34年(1945)8月,改为农民联合会。1949年9月撤消。
188.藁城最早的妇女组织叫什么名称?
县内最早的妇女组织是藁城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县妇救会),建于民国27年(1938)。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维护妇女的切身利益,动员和组织妇女为抗战服务……。随着县妇救会的成立,各区、村也相继建立了妇救会。
民国37年(1948)建立藁城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改称藁城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县妇联的权力机构是妇女代表大会。各乡镇设妇联会,村设妇代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妇联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5月恢复县妇联,并重新整建了县以下各级妇女组织。各乡镇、村都配有妇女干部,全县妇女组织有了健全的体系。
189.藁城最早的共青团组织成立于何时?
民国15年(1926)5月,南孟高小建立藁城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为县内最早的共青团组织。
民国21年(1932)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藁城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翌年团员发展至600名。抗日战争期间,团组织先后改建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青年抗日救国会(青救会)。1948年9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藁城县委员会。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藁城县委员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县委被取消。1972年恢复团县委并整建了基层团组织。至2001年,全市有基层团委58个,团总支14个,团支部637个,团员41000人。
历任团县(市)委书记:张贵明、张正身、杨春华、韩庆元、小周(马运海)、邢玉亭、张书田、孙根旺、周福祥、张玉述、寇庚午、刘克、丁志祥、刘花册、董五顺、董清彦、李瑞林、张俊路、黄景山、鲍云峰、李素芳、李更顺。
190.藁城县(市)人民武装部建于何时?
县人民武装部始建于民国36年(1947),内设军训、政动、战勤3个股,有干部、战士25人。1949年8月1日,武装部纳入部队系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藁城县人民武装部。设部长、副部长、副政委、秘书各1人,干事3人,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1954年6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兵役局干部实行军衔制,局下设动员科、征集科、预备役登记统计科、预备役军官科和民兵科。1958年7月,撤消兵役局,恢复人民武装部。198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序列改为地方建制,为副县级单位。1996年4月1日,重新纳入部队序列。
1947~2000年,历任县(市)武装部部长(含兵役局长)依次是:李平、岳清芳、刘生、李华山、张锋、吕鸣、张金鉴、李东、孙志光、高根祥、刘振周、周长明、潘洪勋、王孟申、李辰水、徐银河、马义华。
历任政委依次是:穆涛、郭志、耿林峰、陈永义、赵振声、陈忠保、张泮义、曹彦斌、寇子伟、郑萍、文玉杰、王者礼、师恒凯、李志飞、王满秋、朱久安、张江水、田克训、王永生、张欣华。
191.在20世纪,藁城曾产生或建立过的人民群众团体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民国21年(1932)建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藁城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民国27年(1938)建立的县、区、村各级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以及同年建立的县工人抗日救国会(简称工会。1948年改为县总工会)和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县妇救会),民国37年(1948)建立的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改称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会),1953年改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和县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60年代中期建立的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1983年改建的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等。
192.国民党藁城地方组织成立于何时?
民国17年(1928)5月始建国民党藁城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同年改组为国民党藁城县党务临时登记处。是年全县有国民党员119名。民国18年(1929)改称藁城县党务指导办事处。民国20年(1931)改组为直属藁城县区分部,全县5个区均设区党部。民国22年(1933),直属藁城县区分部改称党务指导委员会,设在城内关帝庙内。民国24年(1935)党务活动一度停止。
民国25年(1936)建立国民党藁城县党部,负责人称书记长,下设训练、游击、向导、总务4个组。是年冬,龚连歧作为藁城县党部代表参加了国民党河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藁城,县党部人员逃散。民国27年(1938)8月,县党部在杜村重新组织,下设6个区分部,时有国民党员300余名。两年后,国民党公开活动已没有地盘,便转入暗中,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藁城县党部转为公开。民国36年(1947)初,随着石门(今石家庄)周围各县的陆续解放,国民党县党部人员逃到石门,县内国民党组织解体。
自民国25年(1936)起,国民党藁城县党部先后有4人担任过书记长职务,他们依次是:林西园、刘子斌、郝毅臣、刘树荣。
193.藁城市为革命和建设英勇捐躯的烈士有多少?
据统计,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时期至2001年,藁城市(县)为革命和建设英勇牺牲的烈士有2610人。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6人,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1872人,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59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牺牲的烈士有138人(含抗美援朝时期的烈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等)。
194.曾赴京参加开国大典的藁城民兵代表是谁?
1949年10月1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运用地道战、地雷战勇猛打击敌人立下战功的藁城三丘村民兵李志山,代表全县30多万军民,在天安门观礼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后,与全国英模一起,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藁城曾何时捐献飞机一架用于支持抗美援朝前线?
1951年6月25日,县委颁发《关于开展爱国公约、生产、捐献、优属、购棉工作的指示》。在县委的号召下,全县人民捐款119462万元(旧币),捐献《藁城增产号》飞机一架,用于支持抗美援朝前线。
19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藁城县委员会于何时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藁城县委员会(简称“政协”)于1956年12月成立。第一届委员会由97名委员组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协工作被迫停止。1979年末恢复政协机构,与中共藁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1981年两机关分开。为开展工作,由政协常务委员和委员组成提案工作委员会、学习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和技术咨询服务委员会。2001年,市政协下设办公室、提案委员会、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全市政协委员263名。
担任过政协藁城县(市)委员会主席的依次是:郭志、陈永义、陈忠保、王者礼、师恒凯、王满秋、冯文平、李四福、丁新志、张绍国、伍玉杰、李政。
197.建国后中共藁城县(市)委召开了几次代表大会?
建国后至1998年,中共藁城县(市)委共召开过8次党员代表大会。依次是: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1955年10月3~7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74人,列席30人。第二次于1958年4月29~5月2日召开,出席代表234人。第三次于1971年1月6~12日召开,出席代表583人。第四次于1980年1月15~19日召开,出席代表425人。第五次于1986年1月10~13日在县人民礼堂召开,出席代表251人,列席人员66人,特邀代表9人。藁城县改市后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1989年12月7~8日召开,出席代表276人。第二次于1992年11月24~26日在市人民礼堂召开,出席代表280人。第三次于1998年3月19~20日在市影院召开,出席代表300余人。
建国至今,历任中共藁城县(市)委书记是:穆涛、郭志、陈永义、陈忠保、张泮义、寇子伟、王者礼、师恒凯、王满秋、朱久安、张二辰、董银生、张绍国。
198.建国后藁城县(市)召开过几次人民代表大会议和几届人民代表大会?
建国初,实行各届人民代表大会议制度。至1953年11月藁城县共召开了11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与会代表以农民为主,广泛吸收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部队、少数民族等各方面代表参加。
1954年起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由普选产生。至1987年藁城共召开了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1989年藁城撤县建市,至2001年共召开了三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从1979年12月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起,始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担任过常务委员会主任的有: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石焰明、董维农、张庆文,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文,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文平。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分别是李四福、丁新志、张占锋。
199.建国后,曾视察过藁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哪些?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至2000年,曾先后视察过藁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和罗荣桓元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平,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王光英、费孝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等。
200.藁城市今有多少共产党员?
据2001年统计,全市有基层党委34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737个,共有党员30541人。
1949年底,全县有党员7021人,其中贫苦农民占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时农村党支部有238个。后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53年县内96个乡均建有党总支委员会,1956年全县划为29个乡镇,各乡镇均建立党的委员会。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改建为8个公社党委,1961年又改设为28个公社党委,并逐年发展新党员。至1985年,全县党员已增至25284人。
在今党员中,男性有26348人,女性4193人,年龄最大者已86岁,党龄最长者已有70年党龄。党员文化程度较前大有提高,其中大学(含大专)文化3331人,占党员总数的11%,中专文化2610人,高中文化6171人,初中以下184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