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春
李树春 (1864~1939) 字渭泉,廉州镇表灵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年间秀才。青年时期,受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清末,他先后出任滹南书院教习、乡里学塾教师。光绪三十三年( 1907)任高等小学总校董,后任县劝学所所长。民国6年(1917)创办女子乡村师范学校,并于校内附设女子完小和幼稚园。这些校园的创建均属河北省之先例。
李树春十分重视德育,他除在课堂上常向学生们讲述“爱国之心,为人之道”外,还课余编印《白话文小报》,教育学生树立爱国、救国、强国之志,他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女生自尊自爱,号召女生撕掉裹脚布,不当小脚女人,做一代新女性。他坚持以勤俭办学为宗旨,对学生常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相勉,为藁城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人才。
30年代,军阀混战,贪官横行。李树春曾先后两次出任藁城县保卫总团副总团长。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父母殡葬、子侄完婚和两次省府为其悬匾之时,送礼者甚多,颂词贴满一道街。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所送礼品他一概退回,只留下送礼者姓名,以作答谢。而对县长任传藻、赵汝竾贪赃枉法,搜刮民财一事,义愤之极。他和县内有识之士,发动民众,上告省府,一直将其告倒调离。
李树春热爱家乡,治行端正,省府嘉其“功在桑梓”铜匾,以旌其功。他还设计兴办水渠方案,开凿河北省第一条连结井(陉)、平(山)、获(鹿)三县的“源泉水利渠”,为河北省水利建设史上一个创举。新中国建立后,此渠经人民政府维修扩建,大得灌溉之利。
“九一八”事变后,李树春毅然转向“实业救国”。他先是和同仁合作,在石门(今石家庄)首创成美职业学校,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培养工业技术人才。后相继在家乡表灵村和石门开办利田铁工厂,组织技术人员设计生产新式水车、轧花机、打包机、榨油机和其他民用生产、生活用品。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树春毅然将利田铁工厂的大部分机器设备及原材料,奉献给八路军修械所,给抗日武装和人民军队修理枪支和制造地雷、手榴弹。为开展破击战,打击侵华日军创造了条件。
“七七”事变后,李树春为寻找抗日救国之路,不顾年迈,偕同夫人、弟妻和两个女儿,于民国27年春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从此李树春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生活。在延安,分配他到解放区炸弹研究所,研制炸弹,制造杀敌武器。民国28年(1939)5 月11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