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最早的地震测报
藁城地处太行山东麓,属新华夏系第三巨型沉降带冀中凹陷面西侧。自古以来华北多次地震波及县(市)境。1974年1月,县成立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小组,在增村小学安装第一台土地电仪,县内始有地震测报。从1976年8月到1983年10月,又增设城内东街、张村、九门、杨马村、康村、梅花和县气象站7个地震测报点,期间曾对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提出过预报意见。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
1989年后,藁城市开始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全市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推广工作取得较快进展。据统计,至90年代后期全市各部门共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53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科技成果50项。全市共77项次科技成果获得了石家庄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星火奖1项次,省级星火奖6项次,省级科技进步奖16项次,地市级科技进步奖54项次,提高了全市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原国家科委安排布署,藁城市“八五”期间所开展的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工作,于1996年4月顺利完成,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成为石家庄市首批进入该行列的县(市)之一。
河北省首批农技电波入户示范市
为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农,1996年河北省实施了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藁城市被列为河北省首批农技电波入户示范市,市农业局与电视台联合实施农技电波入户工程,由农业局负责策划、拍摄,电视台负责编播农业节目。1997年3 月农业局成立了农业科技制片中心,改联合制作为由农业局独自策划、摄像、编辑、制作。农业电视栏目定名为《藁城农业》,3月20日正式播出。《藁城农业》节目下设农业简讯、科技长廊、农事指导、农民风采、农民信箱、信息桥等10 个小栏目,每周播出一期,每期10分钟。为进一步提高节目播出效果,2000年对《藁城农业》进行全面改版,增设了“市场信息”和“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报道”等栏目,加大了致富信息、市场信息宣传力度,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种植能手”、“致富典型”全面报道。几年来,《藁城农业》节目已播出248期,每年宣传各类技术、信息3000多条。《藁城农业》节目成为 广大农民学习技术、掌握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农民发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桥梁。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动作用。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快速二号管割刀”
1983年,藁城县水暖工具厂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二号管割刀”图纸和文字资料,试制成功了样式新颖、结构先进、操作工效高的“快速二号管割刀”,该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河北省优质新产品奖、省科技成果四等奖,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处理粮仓潮粮新技术
为确保国、社储粮双安全,在提高“四无”(无虫蚀、无霉变、无雀鼠、无事故)粮仓标准的基础上,藁城粮储系统于70年代中期对此前建的仓库进行全面改造:开通地下通风道,安装通风口,应用导管气箱新技术处理潮粮。改造后的仓房占总设计容量的87.3%,比原来人工处理潮粮万公斤费用由1964年的109元,降低到19元,年节约费用30万元。此项新技术经国家商业部和省内专家鉴定认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河北省粮食局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学习。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防治苹果树山楂红蜘蛛新技术
1984年县林业局试验研究,5月中旬,在全国苹果树山楂红蜘蛛虫害发生量达到叶均二三头左右堆成虫时,喷洒高效低毒低浓度专杀螨类农药三氯螨酵或混少量石硫合剂,全年防治一次(最多两次),即可控制此虫害。当年在县内185个苹果园(面积19800亩)试验推广,叶片被害斑点不显著。取得经济效益152.8万元。应用虫口指标防治苹果树山楂红蜘蛛成果经中国林科院科技情报所专家鉴定认为: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一项新技术。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浅层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
1974~1983年县水利局在汪洋沟流域37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浅层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累计回灌水量2.5亿平方米,使试验区地下水位较试验区外同期少降3.16米。此项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农民节省降泵和机电设备更新费用550多万元,并改善了区域小气候,为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经过河北省科委组织邀请国家水利部及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分析得出初步规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首次开通“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
为做好气象服务工作,1997年初,藁城市气象局首次开通电话“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将天气预报及时提供给广大民众,方便了人民生产、生活。
国内首创的“颈动脉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成果
1986年8月,藁城县医院脑血管病科研小组组长、医务科长李庆昌等完成“颈动脉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攻关项目,并通过省级鉴定。河北医科院确认其为国内首创,建议推广。该科研项目就是用一种药物注射在颈动脉之中,直接溶化脑血栓,比静脉给药效果更好,把后遗症消灭在前期,以使患脑血栓病者不留后遗症。
1986年底,“颈动脉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成果被选入河北省第一届发明展览会,荣获发明智慧奖,省长亲自颁发荣誉证书。1987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填补国内空白的棉秆中密度纤维板
1984年,藁城县纤维板厂利用棉秆取代木材,旨在扩大人造板生产的原料来源。是年,该厂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同进行湿法棉秆中密度纤维板中间性试验取得成功。其湿法生产工艺为国内首创,产品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密度纤维板有特殊的性能,它的密度、厚度可人为控制,比天然木材纤维排列合理,有较好的保湿、吸音、隔热性能,加工时可刨、可锯、可钉、可铆,还具有不崩、不裂、不变形、虫不蛀、鼠不咬的特点。二次加工性强,表面平整光滑,易于涂漆、着色或贴面装饰。产品规格:1m×2m×厚度(6、8、10、12mm)。可用于组合家具、车辆、船舶、建筑、音箱等。经国家鉴定,各项技术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外木质密度纤维板,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填补国内空白的治疗脑瘫、帕金森病的新法定位术
1994年4月11日,藁城市脑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庆昌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院长张必清合作,成功完成河北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脑立体技术治疗脑瘫、帕金森病等难治性脑病的新法定位术的课题,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此项科研属国内首创。
填补国内空白的“酶制剂和干酵母食醋生产”新工艺
1985年,藁城县食品厂工程师李志信等,经过两年多40多个批次的小试及生产性试验,创出淀粉糖化酶和干酵母酿醋新工艺,并通过商业部鉴定,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该项目采用液化型淀粉酶进行液化,糖化酶在低温条件下糖化,同时加入干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工艺合理,淀粉利率高,操作简单,所产食醋质量符合部颁标准,为改革传统酿醋工艺开创了一条新路。
填补国内空白的兽药产品
贾市庄兽药厂(社办集体企业,1977年创办)生产兽药20余个品种,其中痢菌净和静松灵,填补了国家兽药生产两项空白。
填补省内空白的防水蛋托
2000年7月,藁城市龙昌纸塑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级防水蛋托,经技术监督部门抽样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填补了一项省内空白。
该公司引进国内先进技术,投资70多万元自行研制开发生产设备,并严格质量管理。据检测其产品蛋托用水灌满五昼夜不渗漏,防水性比国内同类厂家产品高1倍以上,投放市场后销路看好。
填补省内空白的“胡萝卜营养保健醋”项目
2003年初,由藁城市酿造技术应用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星火计划项目——“胡萝卜营养保健醋”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并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为发明专利。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其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具有消化和杀菌作用,同时还有降压、强心、抗癌、保护视力、延缓衰老等特殊功效。为充分研究胡萝卜营养物质在食品、调味品中的应用价值,市酿造技术应用研究所申报、承担了“胡萝卜营养保健醋”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功为保健食品醋增加了新一族,同时对胡萝卜种植的稳步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短平快的致富新门路。
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开发的胡萝卜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企业标准,风味口感均能被群众接受,并含有一定的胡萝卜固有营养成分,为胡萝卜深加工开创了一条有效途径,具有深入研究及开发价值。
填补石家庄市空白的超轻型墙体材料
2000年7月,南董镇南洼建材厂生产出一种超轻型墙体材料——纤维增强轻质隔墙板。该产品填补了石家庄市建筑材料行业的一项空白,并成为墙体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产品。纤维增强轻质隔墙板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属“三废”利用产品,且生产中无“三废”污染,是典型的环保型产品。该墙体材料主要用于非承重墙体,具有保温节能、重量轻、抗震、隔音、防水等优点。另外,该产品可切、可锯、可刨,加工安装简单,且该墙体所占面积仅为砖墙的四分之一,在建筑面积内可增大实用空间,从而降低综合造价。
填补石家庄市空白的有光防潮纸新产品
1985年,藁城造纸厂技术人员研制成功有光防潮纸新产品,并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石家庄地区一项空白。
首次试验成功的“地膜覆盖和一膜两用新技术”
1983年,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档案资料,试验成功“地膜覆盖和一膜两用新技术”。据三年来十块地138.3亩地膜覆盖小麦试验产量统计,一般比不盖对照亩增产100多公斤,增产幅度30%左右,高的亩增150多公斤,增产幅度达40%;再用地膜覆盖棉花,亩增皮棉10公斤左右。
地膜覆盖小麦和一膜两用技术的试验成功,对小麦高产、晚麦均衡增产、冻害减产年稳产及促进秋季增产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扩大覆盖、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效益,也是一突破性开端。不仅被省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多次宣传,还被河北省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科教片。
获国家专利的秸秆粉碎机
1998年,藁城市鹏博机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雨华,成功研制出与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的4LHF型秸秆粉碎机。是年11月获得国家专利。
首创防治慢性气管炎新药
70年代初期,藁城县人民医院科研组大搞中西医结合,创制了防治慢性气管炎新药“复方棉根注射液”和“痰喘定糖衣片”。从1971年使用以来,取得较好疗效。至1977年共进行了2500例临床验证,并在河北省南北6个县市进行交叉验证,有效率96.72%。临控率54.1%,治愈率27%。经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观察,认为效果很好,祛痰作用可与“荆条油”相比,治喘则胜于“荆条油”和“猫眼草”。县医院医科组出席了第三次全国防治气管炎工作会议,受到卫生部表扬。“复方棉根注射液”被评为国家18种有效药物之一。
获国家专利的一次性全降解快餐具新技术
1999年8月,藁城市商贸实业总公司总工程师张志勇等科技人员发明了一次性全降解快餐具新技术,属国内首创,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全降解快餐具技术主要是利用农民废弃不用的玉米秸秆(一切植物秸秆均可)加少量植物胶压制生产就餐所用的盒、碗、盘、盆、碟、杯等。所生产的产品主要特点是无毒无味,防水防油,耐高温,粉化降解迅速,回收后既可作原料反复使用,也可直接用于牲畜、家禽、水产饲料,还可作为燃料,是目前使用的各种快餐盒的理想替代产品。
该项科技成果的面世从根本上解决了塑料盒污染环境和农区焚烧秸秆带来的系列恶性难题,被有关专家称为“包装业的一次革命”。其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绿色环保项目,亦是支农扶贫项目。
该项技术被美国爱迪生发明中心授予金质奖章,获首届美国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获第七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农业科研尖端项目——“小麦三系杂交”
藁城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三系杂交”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尖端项目。该所自1969年开始研究小麦杂交种,已攻克了三系配套、组合选配、杂交耕种、增代繁殖等几道难关。转育成功了“12040”、“12057”、“7021-6-3”、“泰山4号”等10多个不孕系和“7269-10”、“72130-8”等20多个恢复系,试验成功“试杂3号”和“试杂4号”等几个杂交种,1976年试种40亩,比当地高产品种增产10%至15%,增产50公斤。1977年试种50亩,增产幅度为15%至20%。在全县麦田普遍减产情况下,杂交小麦亩产突破了500公斤。最高达到585公斤。杂交小麦主要特点是粒大,千粒重达到50克左右。
荣获国家首届“星火科技奖”的梨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课题
80年代中期,藁城境内以贮存水果为主的小型冷库兴起。在县制冷技术部门进行的与冷库配套的鸭梨、雪花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过程中,创出一种降温新方法,33天即使库温由12℃降到0℃,有效地防止了贮藏生理病(黑心病及腐烂)的发生,使鸭梨、雪花梨贮藏保鲜期延长到6~9个月,出库好果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承担了河北省下达的“梨产地小冷库建设与鸭梨、雪花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河北省“星火科技一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首届“星火科技奖”。
荣获国家金奖的“小麦化学杀雄配制杂种”技术
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和河北省杂交小麦攻关研究。80年代中期,该农科所曾研究物理方法杀雄制种技术。1987年又进行物、化结合杀雄及化学杀雄方法的探讨,经过对几百个药剂配方的筛选和多年的异地加代,筛选出了一种成本低、无污染、无毒、无公害,杀雄彻底的新型化学杀雄药剂“ES”。经过进一步研究,“小麦化学杀雄配制杂种”技术日益完善,此项技术于1992年在第七届全国发明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利用ES化学杀雄配制的强优势组合化优1号、2号、4号,在生产上示范种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采用化学杀雄杂交途径,配制化优1-4号自1988年种植以来,连续7年在藁城试种,累计面积7000余亩,试种地力基础为中、高水肥麦田,亩产400公斤左右。
荣获农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的小麦新品种
藁城市南营镇宜安村出身于育种世家的于增权,经过数年几百个组合实验,于1992年培育出了稳产、高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石新163。该品种穗多、粒大、秆壮,亩产比当年推广品种增产10%。1993年,石新163荣获国家农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并被列为推广品种。
荣获省林业厅科技一等奖的
“鸭梨品质发育特性及优质调控技术”
1997年,由藁城市林业局与河北农大、邯郸农专共同承担的省林业厅“鸭梨品质发育特性及优质调控技术”项目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该研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评语),获省林业厅科技一等奖,省科委科研二等奖。
荣获国家发明金奖的“利用竹材生产粘胶纤维浆粕工艺”
2001年10月,在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发明项目——“利用竹材生产粘胶纤维浆粕工艺”荣获金奖。是河北省在本届乃至近几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唯一获金奖的项目。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棉浆纤维浆粕的大型企业,其以南方广泛生长且大量废弃的慈竹、黄竹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先进工艺精制成浆粕,经深加工处理后,其纤维细度、白度与普通精漂粘胶接近,且稳定均一,韧性、耐磨性较高,可纺性能优良。利用该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吸湿性、透气性好,手感柔软,光泽亮丽等特点。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质量指标全部为一等品。此项目的研发成功,为粘胶产品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冀麦一号”
“冀麦一号”(12057)是1969年由藁城县农业科技中心李振桥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河北省区试种,因其早熟,成粒率高,品质好,丰产等特点,被选定为石家庄地区及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主要推广品种。1978年由河北省农业厅种子公司定名为“冀麦一号”。后引种到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地。1983年全国推广播种2400多万亩。此项成果,1978年获省政府优秀成果奖,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获国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的《藁城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987~1988年,藁城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这次专项调查,编绘出多种资料、图表,测出各类土地面积,精度高,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更加科学、合理,荣获河北省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土地管理局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优秀成果二等奖。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0年3月,藁城市被国家列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县(市),目的在于探索县级市和卫星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和模式。市土地管理局会同有关院校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对全市土地科学利用进行研究,完成《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研成果,1991年3月通过国家土地管理局鉴定。1994年,该项成果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城区土地分等定级》
为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完善土地市场,1993年春,藁城市开展了市区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即对土地根据不同位置、不同用途确定等级和基准地价,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需要。1994年获得河北省土地管理局地区土地分等定级优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小儿头皮静脉压与循环机能关系研究》
90年代,藁城市人民医院的科研项目《小儿头皮静脉压与循环机能关系研究》,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石家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月骨定位线及其临床应用》
90年代,藁城市人民医院科研项目——《月骨定位线及其临床应用》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获石家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小麦生物钾肥试验
1992年,藁城市职教中心与市农委联合进行小麦生物钾肥试验,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石家庄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