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之最
教 育
发布时间:2023-02-16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最早有记载的私塾
私塾是旧时由家庭、宗族和教员等私人设立的学馆。藁城最早有记载的私塾是金开兴元年(1232),元监军石抹陈奴令安滔教其子弟所办的私塾,此属家塾。
 
最早的义学
义学是旧时免费的私塾,亦称“义塾”。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姜弘绪在滹阳书院建义学一所,成为藁城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义学。
 
最早的书院
藁城书院之设,明以前无考。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县尹耕在县治东旧尼寺创建滹阳书院,延师课士,以应科举。该书院有堂屋2所、书馆4所,其余旧房重加修葺,并立有大门两座。为藁城有记载的最早的书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姜弘绪改建为义学。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书院,后荒废。
 
第一所女校
民国4年(1915),藁城城内乡绅杨际熙创办了一处女子初小,学生20余人。民国6年(1917)由县劝学所长李树春倡导,在城内三铺街的文庙旧址,创办了藁城县第一所女校,定名为“藁城女校”。原五铺街的女初小也并入藁城女校。1919年女校开始招收高小班,1922年招考师范班。此时女校包括初小4个班,高小2个班,乡村师范1个班,师生员工计200余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藁城女校解散。其历任校长是李树春、王世宝、林翰儒、白玉润、赵彩武、倪建德(女)、林翰洁。
 
最早的幼儿园
藁城最早的幼儿园,创办于民国21年(1932),当时称幼稚园,附设在女子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园实行整日制,招收4~6岁幼儿,开设常识、故事、说话、唱歌、游戏、手工等课程。每学年招生一次,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文革”后首次高考
1977年,大中专院校废除推荐招生制度,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制度。是年11月11~20日,全国大中专院校进行“文革”后首次统一招生考试。藁城县有7877人参加了统考,共录取350人,其中考入大专院校170人,中专180人。录取率为4.4%。
 
荣获1988年教育系统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个人
1988年6月5日,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藁城县教育局干部孙志明被授予“全国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孙志明,豆家庄村人。民国38年(1947)藁城短师毕业,曾任教于正公小学、角中小学、后营完小、刘海庄完小等学校。1970年任县教研室副主任,后负责教育工会工作。198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获“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教育》、《河北教育》、《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曾相继报道了孙志明的模范事迹。
 
河北省首批“两基”达标市
“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藁城市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和河北省教委验收,1994年初成为河北省首批“两基”达标市和国家首批教育“双基”达标县(市)。
 
第一批国家认定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1993年10月8~10日,藁城市职教中心通过了由国家教委职教司二处、黑龙江、山东、江苏教委职教处处长和沈阳市教委主任一行5人组成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检查团的检查评估,成为石家庄市第一批国家认定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小学
1989年11月3日,藁城县委、县政府在“共和国卫士”刘艳坡的家乡南营村召开万人大会。为表彰南营小学(刘艳坡母校)对烈士的培养,弘扬烈士精神,造就更多的“四有”接班人,决定将南营小学命名为“艳坡小学”。
 
在全国首届中学生英语奥赛中获特别奖的学生
在全国首届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藁城市实验学校的牛晓蕾、廉州镇一中的王雪霞获得全国初中二年级组的特别奖。
 
最早的函授教育
1983年秋,县函授辅导站成立,属河北大学函授站。有教室2间,学员宿舍12间。首届招收函授学员212人。1984和1985年,计有函授学员546人。主要进行中师函授(同时兼顾高师函授),开设师范专业,学习中师课程,学制4年。配备8名辅导教师,采取业余自学和定期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员按正规学校要求建立学籍表,由班主任负责班务工作,印发辅导教材,定期布置、收看学员作业。1985年河北大学函授站撤销,县函授辅导站归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站。
 
首次自学考试
藁城自学考试始于1984年。是年开考的专科自学专业有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律和党政干部基础科。全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报名277人,计568科次。当年考试科目及格者达134科次,占报考总科次的23%。
 
首次参加成人高考
藁城于1984年首次组织并参加成人高考。是年县内在职干部、教师100余人参加了考试,录取42人,是藁城有志青年和干部职工参加成人高考的新起点。
 
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藁城县政府召开由各界人士参加的大会,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石家庄地区行署领导及藁城县四大班子领导亲临大会,代表省教委为31名“优秀园丁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为全县99名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颁发光荣证书,并表彰了一批模范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纷纷捐款赠物,支援学校,慰问教师。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第一位特级教师
1992年,藁城中学教师李清林被河北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为藁城市第一位特级教师。
李清林,靳庄村人,196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任教于塔元庄中学、丽阳中学、马庄高中、藁城中学。是藁城市科协委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河北省中学数学学会理事,藁城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希望工程”第一批受助学生
藁城市“希望工程”建立后,1993年10月,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濒临失学的南龙宫小学马玉红、马军涛;北贾同小学郭立坤;东四公小学高俊岭、夏英宾、曹胜宾、高红肖;北汪小学路占强;南洼小学刘峰有、卢大辉、刘占静、卢民;西四公小学韩亚飞、韩钦、郭秀彩;北四公小学申力强;南乡小学孙胜林、孙茂冒;康村小学左伟伟;东只甲小学王余梁、王亮亮;西只甲小学葛亮亮、葛利辉;秦家庄小学李月霞、李建强;韩家洼小学刘永辉、张红彦等27名学生,成为“希望工程”第一批受助学生。
 
第一次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
2004年,藁城市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主任的贫困生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藁城市贫困生救助实施意见》和《藁城市贫困生救助暂行办法》。当年筹集救助基金127.7万元,对全市7027名贫困生进行了救助。
 
唯一一所乡办民族初级中学
九门回族乡中,是全市唯一一所乡办民族初级中学。创办于1983年,校址在九门村西北隅,占地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134人,其中回族学生333人,占在校生的33%。教职工73人,其中回族教师15人。
九门回族乡中刚成立时,仅招4个班,学生240人,回族学生80人,教职工15人。1984年迁入新址,招初一、初三年级12个班,650人,其中回族学生216人。教职工33人。
九门乡中,为市德育试点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上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抓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课余辅导各个环节,从严治教。组织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至1995年,毕业生升入高中1500余人,其中回族学生500余人。直接考取中师、中专、石(地)市重点高中的292名,其中回族学生97名,并多有成就。九门村底建英(回)、底青云(回)、董春红3人均获硕士学位。其余1000余名毕业生,为振兴九门乡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门乡中,奉行党的民族政策,回汉团结、和睦相处。教师每月均享受6.5元的少数民族补助。回民开斋、过节有副食补贴,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校长白秋为河北省“优秀园丁”奖获得者。199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九门乡中获团体第一名。同年获“教育先进集体奖”,并被评为市“文明学校”。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民政部、财政部颁发的“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奖,奖给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装置以及彩电、录像机等电化教学设备。
 
第一所私立医校
1986年岗上村郑梦辰,经石家庄地区教委批准,创办藁城县第一所私立医校——石家庄地区医士学校。1995年更名为石家庄光明医学专修学院,属自考助学机构,学制三年,学员学习期满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专科学历。
学院占地9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有教学楼5座,办公楼1座,学生公寓楼3栋,综合实验楼2座。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电脑全控超级实验设备,电控心肺触诊仪及显微显像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用586微机100台,系列教学录像资料1500盘。还建有图书馆、阅览室、礼堂、餐厅、浴池、娱乐室、附属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近2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配有完备的体育设施。
学院聘请河北医学院齐树青教授任院长,聘有常年固定兼职教师26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140人,博士、硕士21人。教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公寓式管理,学院建有党团组织。实行奖学金制度。建院以来,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合格医疗人才,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贡献。连年被省教委、省卫生厅评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获“高等教育自考优秀奖”、“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示范学校”等称号,先后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人事部长宋德福、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填补历史空白的特殊教育
1995年,在市幼儿园旧址建立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首任校长姚四海。该校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律动室、科技活动室、教学仪器室等,有教职工21人,在校学生79人,是石家庄县(市)级规模最大的特教学校,填补了藁城历史上无特教学校的空白。
1995年,藁城被国家教委、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特教先进市”。
 
首次实行师范类毕业生公开招考聘任
2003年,藁城市教育局首次对全市报考的276名师范毕业生进行了公开招考聘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市编办、纪检委、财政局的全程监督下,通过笔试和说课考核,根据学科用人名额和考试考核名次,初选出217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初选的毕业生填报应聘意向,参加招聘。各学校根据缺编指标和进入初选毕业生的考核成绩,提出聘用意向,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确保优秀师范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藁城教育。
 
代课教师首次实施年度聘任
1998年,藁城市代课教师开始实施年度聘任,通过培训、转正、辞退等方式提高其整体素质,并逐年减少其数量。1998年一年就辞退不合格代课教师797名。
 
首次实施教师“康居工程”
1986年,藁城教育系统开始实施“康居工程”,加强住房建设,以改善教师生活,提高待遇。至90年代后期,已累计建设教师住宅近5万平方米,市区大部分教师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率先推行教师大病统筹医疗保险
1994年,藁城市在石家庄率先推行教师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即医疗费按数发到个人手里,药费千元以内自费,超出千元部分由社会保障局批报90%,教育系统拨付5%,个人负担5%。至1998年9月,全市共有8600多名公立教师参加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占全市教师总数的85%以上。
 
首次在教育系统实施“四制”改革
1992年,《藁城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方案》出台。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的“四制”改革。通过改革,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了校长责任感,并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随着“四制改革”的深化,以岗定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评聘公开的试点工作亦逐步展开,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次被确定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区
1997年,藁城市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区,承担了目标教学改革、艺术教育、中考制度改革、结构工资制度改革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4个课题的研究。
全国农村县市级最大的教育城域网
2003年,藁城市完成“校校通”工程,建成了当时全国农村县市级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教育城域网。该项工程总投资1500余万元,铺设光缆900多公里,连接全市242所中小学校。
 
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
藁城市第一中学(原藁城中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藁城市唯一一所河北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3.7余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500余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6人,石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师资力量雄厚。高考成绩20余年来始终位居石市17所县一中前两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新落成的省内一流的科技馆、办公楼、图书馆、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和千兆校园网业已建成。建校50多年来,累计8000余名学生升入各类大专院校,现已遍布祖国各地,另有一百余人出国留学。
该校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稳步提高。1996年被石家庄市教委命名为“教学工作示范学校”,1997至2001年连续五年被石家庄市教委命名为“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藁城市实验学校创办于1991年9月。到2004年9月,该校共有76个教学班,5270名在校生,235名教师,成为藁城市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先进学校”
2000年6月12日,在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建设工作会议上,藁城市实验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先进学校”,亦是石家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办学校。
 
中考首次取得重大突破
2004年中考,藁城市达到辛集中学、正定中学等重点高中建档分数的有451名,占石家庄各县市重点高中上线总人数的31.6%,位居石家庄各县市重点高中上线人数之首。为藁城市历史上最好的中考成绩。
 
“石家庄市十杰青年教师”称号获得者
2000年9月8日,在由石家庄团市委、市人事局、市教委、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读书天地》杯”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中,藁城市廉州镇一中教师张会卿荣获“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称号,并荣记二等功。
 
首次在小学中取消百分制
2000年7月,藁城市根据试点学校经验并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指定了《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实行等级制评价的实验方案》,在全市小学中取消百分制,全面实行等级评价制。
 
第一所实行电脑管理、磁卡售饭的学校
1998年5月,藁城市第五中学(原兴安中学)投资7万余元购进了全套磁卡售饭设备,成为市内第一所实行电脑管理、磁卡售饭的学校。
该设备由电脑操作,配套使用的金龙卡均由哈尔滨提供。用磁卡售饭,方便快捷,且便于学校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之最
教 育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最早有记载的私塾
私塾是旧时由家庭、宗族和教员等私人设立的学馆。藁城最早有记载的私塾是金开兴元年(1232),元监军石抹陈奴令安滔教其子弟所办的私塾,此属家塾。
 
最早的义学
义学是旧时免费的私塾,亦称“义塾”。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姜弘绪在滹阳书院建义学一所,成为藁城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义学。
 
最早的书院
藁城书院之设,明以前无考。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县尹耕在县治东旧尼寺创建滹阳书院,延师课士,以应科举。该书院有堂屋2所、书馆4所,其余旧房重加修葺,并立有大门两座。为藁城有记载的最早的书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姜弘绪改建为义学。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书院,后荒废。
 
第一所女校
民国4年(1915),藁城城内乡绅杨际熙创办了一处女子初小,学生20余人。民国6年(1917)由县劝学所长李树春倡导,在城内三铺街的文庙旧址,创办了藁城县第一所女校,定名为“藁城女校”。原五铺街的女初小也并入藁城女校。1919年女校开始招收高小班,1922年招考师范班。此时女校包括初小4个班,高小2个班,乡村师范1个班,师生员工计200余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藁城女校解散。其历任校长是李树春、王世宝、林翰儒、白玉润、赵彩武、倪建德(女)、林翰洁。
 
最早的幼儿园
藁城最早的幼儿园,创办于民国21年(1932),当时称幼稚园,附设在女子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园实行整日制,招收4~6岁幼儿,开设常识、故事、说话、唱歌、游戏、手工等课程。每学年招生一次,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文革”后首次高考
1977年,大中专院校废除推荐招生制度,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制度。是年11月11~20日,全国大中专院校进行“文革”后首次统一招生考试。藁城县有7877人参加了统考,共录取350人,其中考入大专院校170人,中专180人。录取率为4.4%。
 
荣获1988年教育系统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个人
1988年6月5日,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藁城县教育局干部孙志明被授予“全国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孙志明,豆家庄村人。民国38年(1947)藁城短师毕业,曾任教于正公小学、角中小学、后营完小、刘海庄完小等学校。1970年任县教研室副主任,后负责教育工会工作。198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获“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教育》、《河北教育》、《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曾相继报道了孙志明的模范事迹。
 
河北省首批“两基”达标市
“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藁城市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和河北省教委验收,1994年初成为河北省首批“两基”达标市和国家首批教育“双基”达标县(市)。
 
第一批国家认定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1993年10月8~10日,藁城市职教中心通过了由国家教委职教司二处、黑龙江、山东、江苏教委职教处处长和沈阳市教委主任一行5人组成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检查团的检查评估,成为石家庄市第一批国家认定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小学
1989年11月3日,藁城县委、县政府在“共和国卫士”刘艳坡的家乡南营村召开万人大会。为表彰南营小学(刘艳坡母校)对烈士的培养,弘扬烈士精神,造就更多的“四有”接班人,决定将南营小学命名为“艳坡小学”。
 
在全国首届中学生英语奥赛中获特别奖的学生
在全国首届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藁城市实验学校的牛晓蕾、廉州镇一中的王雪霞获得全国初中二年级组的特别奖。
 
最早的函授教育
1983年秋,县函授辅导站成立,属河北大学函授站。有教室2间,学员宿舍12间。首届招收函授学员212人。1984和1985年,计有函授学员546人。主要进行中师函授(同时兼顾高师函授),开设师范专业,学习中师课程,学制4年。配备8名辅导教师,采取业余自学和定期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员按正规学校要求建立学籍表,由班主任负责班务工作,印发辅导教材,定期布置、收看学员作业。1985年河北大学函授站撤销,县函授辅导站归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站。
 
首次自学考试
藁城自学考试始于1984年。是年开考的专科自学专业有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律和党政干部基础科。全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报名277人,计568科次。当年考试科目及格者达134科次,占报考总科次的23%。
 
首次参加成人高考
藁城于1984年首次组织并参加成人高考。是年县内在职干部、教师100余人参加了考试,录取42人,是藁城有志青年和干部职工参加成人高考的新起点。
 
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藁城县政府召开由各界人士参加的大会,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石家庄地区行署领导及藁城县四大班子领导亲临大会,代表省教委为31名“优秀园丁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为全县99名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颁发光荣证书,并表彰了一批模范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纷纷捐款赠物,支援学校,慰问教师。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第一位特级教师
1992年,藁城中学教师李清林被河北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为藁城市第一位特级教师。
李清林,靳庄村人,196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任教于塔元庄中学、丽阳中学、马庄高中、藁城中学。是藁城市科协委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河北省中学数学学会理事,藁城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希望工程”第一批受助学生
藁城市“希望工程”建立后,1993年10月,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濒临失学的南龙宫小学马玉红、马军涛;北贾同小学郭立坤;东四公小学高俊岭、夏英宾、曹胜宾、高红肖;北汪小学路占强;南洼小学刘峰有、卢大辉、刘占静、卢民;西四公小学韩亚飞、韩钦、郭秀彩;北四公小学申力强;南乡小学孙胜林、孙茂冒;康村小学左伟伟;东只甲小学王余梁、王亮亮;西只甲小学葛亮亮、葛利辉;秦家庄小学李月霞、李建强;韩家洼小学刘永辉、张红彦等27名学生,成为“希望工程”第一批受助学生。
 
第一次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
2004年,藁城市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主任的贫困生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藁城市贫困生救助实施意见》和《藁城市贫困生救助暂行办法》。当年筹集救助基金127.7万元,对全市7027名贫困生进行了救助。
 
唯一一所乡办民族初级中学
九门回族乡中,是全市唯一一所乡办民族初级中学。创办于1983年,校址在九门村西北隅,占地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134人,其中回族学生333人,占在校生的33%。教职工73人,其中回族教师15人。
九门回族乡中刚成立时,仅招4个班,学生240人,回族学生80人,教职工15人。1984年迁入新址,招初一、初三年级12个班,650人,其中回族学生216人。教职工33人。
九门乡中,为市德育试点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上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抓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课余辅导各个环节,从严治教。组织科技、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至1995年,毕业生升入高中1500余人,其中回族学生500余人。直接考取中师、中专、石(地)市重点高中的292名,其中回族学生97名,并多有成就。九门村底建英(回)、底青云(回)、董春红3人均获硕士学位。其余1000余名毕业生,为振兴九门乡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门乡中,奉行党的民族政策,回汉团结、和睦相处。教师每月均享受6.5元的少数民族补助。回民开斋、过节有副食补贴,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校长白秋为河北省“优秀园丁”奖获得者。199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九门乡中获团体第一名。同年获“教育先进集体奖”,并被评为市“文明学校”。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民政部、财政部颁发的“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奖,奖给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装置以及彩电、录像机等电化教学设备。
 
第一所私立医校
1986年岗上村郑梦辰,经石家庄地区教委批准,创办藁城县第一所私立医校——石家庄地区医士学校。1995年更名为石家庄光明医学专修学院,属自考助学机构,学制三年,学员学习期满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专科学历。
学院占地9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有教学楼5座,办公楼1座,学生公寓楼3栋,综合实验楼2座。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电脑全控超级实验设备,电控心肺触诊仪及显微显像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用586微机100台,系列教学录像资料1500盘。还建有图书馆、阅览室、礼堂、餐厅、浴池、娱乐室、附属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近2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配有完备的体育设施。
学院聘请河北医学院齐树青教授任院长,聘有常年固定兼职教师26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140人,博士、硕士21人。教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公寓式管理,学院建有党团组织。实行奖学金制度。建院以来,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合格医疗人才,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贡献。连年被省教委、省卫生厅评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获“高等教育自考优秀奖”、“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示范学校”等称号,先后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人事部长宋德福、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填补历史空白的特殊教育
1995年,在市幼儿园旧址建立藁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首任校长姚四海。该校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律动室、科技活动室、教学仪器室等,有教职工21人,在校学生79人,是石家庄县(市)级规模最大的特教学校,填补了藁城历史上无特教学校的空白。
1995年,藁城被国家教委、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特教先进市”。
 
首次实行师范类毕业生公开招考聘任
2003年,藁城市教育局首次对全市报考的276名师范毕业生进行了公开招考聘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市编办、纪检委、财政局的全程监督下,通过笔试和说课考核,根据学科用人名额和考试考核名次,初选出217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初选的毕业生填报应聘意向,参加招聘。各学校根据缺编指标和进入初选毕业生的考核成绩,提出聘用意向,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确保优秀师范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藁城教育。
 
代课教师首次实施年度聘任
1998年,藁城市代课教师开始实施年度聘任,通过培训、转正、辞退等方式提高其整体素质,并逐年减少其数量。1998年一年就辞退不合格代课教师797名。
 
首次实施教师“康居工程”
1986年,藁城教育系统开始实施“康居工程”,加强住房建设,以改善教师生活,提高待遇。至90年代后期,已累计建设教师住宅近5万平方米,市区大部分教师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率先推行教师大病统筹医疗保险
1994年,藁城市在石家庄率先推行教师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即医疗费按数发到个人手里,药费千元以内自费,超出千元部分由社会保障局批报90%,教育系统拨付5%,个人负担5%。至1998年9月,全市共有8600多名公立教师参加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占全市教师总数的85%以上。
 
首次在教育系统实施“四制”改革
1992年,《藁城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方案》出台。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的“四制”改革。通过改革,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了校长责任感,并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随着“四制改革”的深化,以岗定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评聘公开的试点工作亦逐步展开,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次被确定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区
1997年,藁城市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区,承担了目标教学改革、艺术教育、中考制度改革、结构工资制度改革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4个课题的研究。
全国农村县市级最大的教育城域网
2003年,藁城市完成“校校通”工程,建成了当时全国农村县市级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教育城域网。该项工程总投资1500余万元,铺设光缆900多公里,连接全市242所中小学校。
 
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
藁城市第一中学(原藁城中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藁城市唯一一所河北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3.7余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500余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6人,石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师资力量雄厚。高考成绩20余年来始终位居石市17所县一中前两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新落成的省内一流的科技馆、办公楼、图书馆、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和千兆校园网业已建成。建校50多年来,累计8000余名学生升入各类大专院校,现已遍布祖国各地,另有一百余人出国留学。
该校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稳步提高。1996年被石家庄市教委命名为“教学工作示范学校”,1997至2001年连续五年被石家庄市教委命名为“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藁城市实验学校创办于1991年9月。到2004年9月,该校共有76个教学班,5270名在校生,235名教师,成为藁城市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先进学校”
2000年6月12日,在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建设工作会议上,藁城市实验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先进学校”,亦是石家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办学校。
 
中考首次取得重大突破
2004年中考,藁城市达到辛集中学、正定中学等重点高中建档分数的有451名,占石家庄各县市重点高中上线总人数的31.6%,位居石家庄各县市重点高中上线人数之首。为藁城市历史上最好的中考成绩。
 
“石家庄市十杰青年教师”称号获得者
2000年9月8日,在由石家庄团市委、市人事局、市教委、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读书天地》杯”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中,藁城市廉州镇一中教师张会卿荣获“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称号,并荣记二等功。
 
首次在小学中取消百分制
2000年7月,藁城市根据试点学校经验并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指定了《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实行等级制评价的实验方案》,在全市小学中取消百分制,全面实行等级评价制。
 
第一所实行电脑管理、磁卡售饭的学校
1998年5月,藁城市第五中学(原兴安中学)投资7万余元购进了全套磁卡售饭设备,成为市内第一所实行电脑管理、磁卡售饭的学校。
该设备由电脑操作,配套使用的金龙卡均由哈尔滨提供。用磁卡售饭,方便快捷,且便于学校管理。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声明
主办: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府信息中心
冀ICP备字14000025号-1网站标识码:1301820006
冀公网安备 130109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