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宫面产销忙 传承千年好味道
藁城宫面制作技艺,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为藁城一大名产。如今,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藁城宫面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随着春节的临近,制作工艺考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藁城宫面迎来了生产与销售的旺季。
走进位于藁城区常安镇的藁贵宫面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赶制宫面。饧好的面条上架后预备拉丝,粗细均匀的面条在空中翻飞,经过多次拉丝,一排排宛若发丝粗细的宫面垂挂阴干,场面颇为壮观。
据藁贵宫面企业文化负责人介绍,目前宫面销售订单很火爆,工人们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订单,满足消费者需求,除了加大人员调配外,他们还在原材料和物流上加大了保障力度。
销售订单的火爆,代表着市场对藁城宫面品质的高度认可。近年来,藁贵宫面在继承古老手工艺基础上,发展创新技艺,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的生产体系。每日清晨5点和面到第二天中午12点后下架,藁贵宫面的制作分为和面、饧面、开条、盘条、上轴、分面、上架晾面、拽条、拉丝、阴干等16道工序,经过5次发酵,5次抻拉,全程历时30多个小时。在坚持传统制作工序的基础上,藁贵宫面更加注重醒面、揉条、搓条工艺,醒面发酵的时间更长、揉条搓条的遍数更多。如此,便极大地提高了宫面的空心率和口感,形成了“面细能穿针、空心可引线、和面自发酵、仿佛会呼吸”的独特品质。
20250123084433878.jpg?sid=599f40a8-16de-4cfc-86db-8c2274bba628)
条细心空、易熟耐糟、汤清面秀、筋道爽滑、养胃润胃,凭借着考究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藁城宫面成为佳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我老家是藁城的,现在市区工作。年前特地回来买一些宫面。一来是自己吃,回忆回忆儿时的味道;二来是送给朋友,把自己家乡的特产优品推荐给他们。”在藁城区南关街藁城特产经销店,前来购买宫面的张青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