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地名文化
地名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2023-02-16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藁城的传说
藁城古时叫“稾城”。
元朝时,有一年,稾城县令为加强防御,动用民工大修城池。这时,有一朝中大臣路过这里,他以为修城是要反叛朝廷,回去就告密给皇帝。皇帝一听,发了火,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出兵“洗城”,要把稾城人全部杀死。恰巧皇帝身边有个太监是稾城梅花镇的人,听说皇帝要发兵稾城,便慌了神。跟皇帝说:“圣上,说别处有人造反我信,要说稾城人造反呀,您可得在心里好好思量思量, 稾城人一向忠于朝廷,决不会反叛朝廷!再说稾城地处平原,没山没险,又连年遭灾,没有粮草,凭哪点能抵抗圣上的官兵呢!请圣上赐恩,免去稾城人民的死罪吧!”皇帝一向跟这个太监亲近,觉得他为人忠厚老实,肯定不会欺骗自己,说:“那就听你的吧,免……”免字刚出口,那个告密的大臣急忙说:“皇帝是金口玉言,哪能刚说的话又收回呢?”皇帝说:“那好办,赐稾城是个死城。”又一想,稾城人本来没罪,不能平白无故叫个“死城”。他脑袋瓜一转,在稾字上加个草字头,改稾城为“藁城”,意思是“只长野草不养人的荒凉城”,也算跟“死城”的意思差不多。就这样,“藁城“一名沿用到现在。“藁”字也成为藁城县的专用字。
(樊更喜 申秋海)
刘海庄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孙志银的穷孩子,在村上新海寺出家当了小和尚,法名刘海。刘海为人憨厚诚实,同情鳏寡孤独,热心帮助穷人,所以村里、寺里的人们都喜欢他。他的师父老和尚,每次出外云游,都把寺里的钱粮交给刘海管理。有一次,老和尚云游归来,见留下的钱粮原封未动,惊奇地问刘海:“这些日子众位弟子都吃些什么?烧些什么?”刘海回答“吃石头,烧大腿。”老和尚不信,刘海就搬来石头放在锅里,把大腿伸进灶膛,立时呼呼地着起火来。不一会儿,锅里的石头熟了,又软又面,吃着很好吃,可是刘海的腿还是好好的。老和尚见了,乐得连声称道:“佛也!佛也!”原来老和尚是个爱财如命,舍命不舍财的“财迷精”,口头上说,“出家人不爱财”,心里总想刮别人一刀,他见到刘海的法术,从此便不发钱粮,天天让众弟子吃刘海煮的石头。 这一来,老和尚的财宝越攒越多,想发大财当财主。有一天,老和尚又出外云游去了。刘海闭目坐禅,合十深思,想起师父教众子弟“出家人不要爱财”,他却收藏着这许多财宝,于是就把老和尚积攒几十年的财宝,都给扔进寺院的井里去了。当老和尚回来,发现财宝不见了,疼得如刀绞心,光头上汗珠乱滚,还查问刘海不止。刘海说:“师父息怒,弟子岂敢,吾乃依师父出家人不爱财之言,将财宝投入井里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嗵”一声,老和尚跳进井里扎入水底,去捞摸财宝。刘海连声喊“师父,师父!”不见回音,也不见师父浮上水面。好在急中生智,想起老和尚爱财如命,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在一头挂上金钱,系到井中引师父上来,随后连喊三声“师父”,急忙往上拽绳,只见一只三条腿的金蟾——又大又黄的癞蛤蟆,叼着金钱被钓上来,跳到刘海头上。刘海见此情景仰首哈哈大笑,遂坐地圆寂了。原来老和尚本是金蟾精变的,死后方现出了原形。
自那以后,村里人把村子叫刘海庄,修了刘海庙。刘海庄的来历和《刘海系金蟾》的故事,就这样祖祖辈辈传了下来。
(杨志忠)
奉化村的由来
藁城县北部有个奉化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土地肥沃,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一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妖物,每月的初一、十五,就出来祸害百姓。这个妖物一来就天昏地暗,趁机要抓走许多人和猪羊,毁掉很多庄稼。有不少人去捕杀,非但没有成功,还白白送了性命。一个好端端的地方,被糟踏得不成样子。
一天,一位骑着凤凰的女神经过这里,看到这里的情景,为了挽救百姓,她决心除掉妖物。到了初一这一天,女神和百姓们站在一个高坡上等着怪物。过了一会,只见在一片乱土堆旁,平地刮起了龙卷风,霎时,天昏地暗,很多房子被刮倒,大树被连根拔起。女神看见,说:“这是一只猫头鹰在作怪。”说罢,用袖子对准那狂风拂了三下。猫头鹰就现了原形。它的身子有一头牛那么大,眼睛放着绿光,恶狠狠地向人群这边冲了过来。女神俯下身子,用手理了理凤凰的羽毛,然后向猫头鹰一指。那凤凰立刻长鸣一声,向猫头鹰冲过去。那怪物和凤凰打在一起,上上下下,一直战了半天。猫头鹰累得精疲力竭,被凤凰一下啄掉了一只眼。凤凰又连啄几下,把猫头鹰啄死了。凤凰也把力气耗尽了,飞到一个小土坡上,冲天长叫三声,便倒了下去。
人们含着热泪厚葬了这只凤凰。为了世世代代记住凤凰的恩德,把凤凰落下的那个村庄改名叫“凤凰村”。慢慢地,人们叫串了音,便叫成“奉化村”了。今改为丰化村。
(李国华 李志)
塔头的来历
从前,有个媳妇整天受婆婆的气,婆婆什么活也舍不得让儿子干,都让媳妇干。稍不顺心,不是打便是骂。
一天,媳妇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担水,路上碰见了一个要饭的老婆婆。老婆婆说:“我渴得很了,给我点水喝吧。”媳妇就把水桶放下让老婆婆喝,老婆婆一口气就把桶里的水喝干了。媳妇见水被喝干,不由得掉下了眼泪。老婆婆问:“你为什么哭,是嫌我喝了你的水?”媳妇说:“不是嫌你喝了我的水,是打不回水去怕遭婆婆打骂。”老太太听后,拿出一条鞭子递给媳妇,说:“把这条鞭子放进瓮里,用水的时候就把鞭子往上拽拽。鞭子拽多高,水就长多高。记住,不要把鞭子拿出来,拿出鞭子就要发大水。”媳妇一听,自己准是碰到神仙了,就谢过了老婆婆,拿着鞭子赶回家。以后,每天婆婆让她去担水,她就把鞭子往上拽拽,瓮里就有水了。
婆婆觉得很奇怪,过去媳妇担水要出去半天,怎么现在不见她出去就有了水呢?为了弄个明白,她就偷偷的跟上了媳妇。
婆婆发现了媳妇的鞭子,她觉得这条鞭子很神,也想亲手试一试。等媳妇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把那条鞭子从瓮里拿出来了。谁知瓮里的水立时就往外冒了出来,越流越多,很快流遍了全村。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喊着叫着:“救命啊。”这时正在地里干活的媳妇听见了,她一看见村子里的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就赶紧跑回家,夺过婆婆手中的鞭子,放进瓮里把瓮盖好,然后自己往瓮上一坐。这时候,瓮开始从地皮上往下塌,越塌越深,最后塌得只剩下媳妇的头,水不往外流了,人们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个媳妇,村子就叫塌头村了,后来又改成了塔头村。
(翟林青 张耀君)
“麦饭亭”的由来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打仗,刘秀被打败,一路逃到藁城县塔元庄村,又饥、又渴、又累,想找百姓要点吃的。当时正是麦熟季节,人们都在忙着收麦子,没有什么好吃的给他,就给他煮了一些麦籽。刘秀吃饱肚子,有了力气,逃脱了王莽的追杀。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想起老百姓的搭救之恩,诏令在塔元庄村建造一个亭子,取名“麦饭亭”。
(李桂彬)
九门城和假鸡寺
藁城城北三十里,有一座城叫九门城。九门城东不远有个南乡村,村西有座假鸡寺。说起九门城和假鸡寺,还有一个传说哩。
南乡村有姑嫂二人,靠纺线为生,她们纺出的线又细又匀称,到集上都卖好价钱,分不出谁高谁低。有一天,小姑说:“咱们不比纺线了,比别的本事吧。”嫂嫂说:“随你,比什么都行。”小姑说:“天不明我能盖起一座大寺,寺里有三层大殿。”嫂嫂说:“这算什么本领!我到天明能修起一座大城,九座城门九道关。”于是二人击掌打赌,要比个高低。
你想这姑嫂二人是何等人?原来都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织女星,因为贪玩,被打到人间受罚。
小姑要造寺,抱来捆秫秸,扎好殿阁的架子,又用刀子刻了门窗,放在村西一块空地方,吹一口仙气,秫秸架子立刻变成一座大寺院。嫂嫂要修一座城,还没有开始,孩子醒了,又哭又闹,只好给孩子喂奶。哄得孩子睡了,天也不早了,她赶忙用衣襟到滹沱河里包来一包土,倒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吹口仙气筑成四个角楼。接着又到河滩去包土,欲修九门九关。这时听到“喔喔”的鸡叫声,向东方一看,天色还没发白呢!怎么这么早鸡就叫了?原来是小姑捣了鬼。她修好大寺后,怕嫂嫂到天明修好了九门城,比不出高低,就捏住鼻子学鸡叫,引得四周的公鸡都叫了起来。嫂子看看小姑修好的大寺,只好认输了。因此,九门城虽然叫九门,但只有四个城角。南乡的大寺,后来人们把它叫“假鸡寺”。
(徐 奢)
黄龙坡的传说
在藁城城北寨里、固德一带,有一道黄土岗,像一条巨龙卧在那里,人们叫它黄龙坡。有关黄龙坡的名字,流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本来没有黄土岗,年年风调雨顺,人们的日子过得挺红火。一天,一个身穿道袍的“老道”,一瘸一拐地来到寨里村,跟人们说:“再过三天,一条妖龙从这里经过,要给人们降下大灾大难。”还说,他能降龙捉妖。人们相信了他,就让他住下来。
说话间三天过去了,果见从西北天上飘来一团黑云。忽地一声炸雷,黑云布满整个天空,太阳被遮起来,地上一片昏暗。这时,天空一道闪电,紧接着又是一声巨雷,接着下起大雨。只见一条黄龙从村子西北方向飞来,“老道”一声怪叫追上去,趁黄龙没有防备,举剑朝黄龙脖子砍去。雨水立时变成血红色,黄龙受了重伤,向西北方向逃去。“老道”死命追杀,连砍几剑,黄龙终于敌不过“老道”,一下子从半空掉下来,掉在寨里村西一带。“老道”追上去,用剑剜去黄龙的眼睛。原来龙眼是两颗珍珠,那“老道”手托珍珠狂笑起来:“告诉你们吧,这里每年风调雨顺,就是因为有这条黄龙伏在这儿!我知道黄龙今天要去东海,特意来取黄龙的眼珠,这是两颗无价之宝。”“老道”说完,一阵狂笑腾云而去。这时人们才知道上了“拐老道”的当,再去看黄龙,已经变成一道黄土岗。这道岗子,土是黄色的,往下挖去,有不少小卵石,据说是黄龙的鳞甲。人们为了纪念黄龙,就叫它黄龙坡。
(张同辉 张树申)
大慈邑火神庙的传说
藁城西北部有一个村叫大慈邑。这个村里有一座火神庙。
传说,在宋朝时候,河北一带连年大旱。尤其是藁城旱情更重,颗粒不收,人们无法生活,皇上决定开凿一条河,引水到这一带。
河修通了,有一天,皇上坐上龙船,顺着这条河视察民情,来到大慈邑这一带,皇上劳累了,不知不觉地躺在龙椅上睡着了。
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了天,玉帝热情地招待他,让他观赏天上的仙境。他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又到蟠桃园,受到了王母娘娘的款待。突然他觉得身子向下一沉,象被什么抓住似的,越抓越紧。他怕了,不敢说话。只听见有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当地的火神爷,你真大胆,竟敢用水冲我,这还了得!我要让你赵家的江山毁掉。要想保住你的江山,必须给我在这里修一座庙,为我送烟火。”说完往下一扔,把他惊醒过来。
皇上看了看四周,哪有火神爷呀?才知道做了个梦。心里想,莫非开河触犯了火神爷?想到这里,立即下了一道圣旨,要大慈邑村建一座火神庙。建庙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八日。
火神庙修起来了,可河水变得少了。皇上为了保住他的江山,让人们都到火神庙烧香。烟火烧得越多,河水干得越快。不久,那条流水的河干涸了,成了一条大沙河。人们仍然遭受着干旱灾害。
(丁从军)
蒲城药王庙的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藁城地界有一个村庄,叫蒲城。蒲城有一个王员外,家财万贯,良田千顷。王员外对村民十分和善,百姓们对王员外也十分亲切。
王员外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每日里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后来王夫人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千金小姐,可把王员外乐坏了。府上府下张灯结彩,宴请全村父老。王家小姐刚满十天,从五台山上来了一个和尚,左手拿禅杖,右手托钵,来到王员外家门口,口诵法号,要王员外亲自迎接。王员外笑呵呵地把他迎到府中,设宴款待。和尚酒足饭饱了,又向王员外家索取喜银五十两。众家人都很气愤,说和尚太无礼了,要将他轰出去。王员外喝住家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交给了和尚。和尚见王员外对人这么随和,双手合十对员外拜了拜,说:“王员外真是少有的善翁,恕和尚方才无礼了。”王员外赶忙还礼说:“无妨,无妨,你们和尚也是受苦之人嘛!”和尚又说:“请员外把千金抱来,让贫僧看看。”员外连声答应,和尚看后,忽然眉头紧皱,半晌,才叹口气道:“唉!真是好人多难啊!贵小姐十六年后,会有一场大病。”王员外急问和尚有没有解脱的办法?和尚想了一会儿,说:“办法倒有一个。十六年后,有一个乞丐从你家门前经过,只有他才能救小姐的性命。”
十六年后,王家女儿果然无端生病,整日茶饭不思,渐渐地瘦下去。王员外多方求医,无济于事。这时员外才想起十六年前那和尚的话,忙派人到庄前庄后,来等候那救星。到了第三天,忽然刮起了大风,寒风刺骨,眼看到了黄昏。人们正想回去,就见前面歪歪斜斜地走来了一个乞丐。众人连忙把那个乞丐领到了王员外府内。那乞丐名叫刘二,晕晕乎乎被请进了府内,坐上了贵宾位,端上了酒菜。那刘二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见了酒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吃大喝起来。酒足饭饱了,才想起应该问问原因。王员外就把十六年前和尚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二。刘二听了,忙说:“想是你们弄错了,我刘二自小要饭,没读过半天书,哪会行医看病!”王员外不信,连声哀求,家人们也都来求刘二救救小姐。刘二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就糊里糊涂地应下来,在王府住下。当天夜里,刘二愁眉苦脸地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起来,忽然门开了,进来一个手托钵盂的和尚,那和尚走到刘二面前说:“让我来告诉你治病的方法。”说着扔下一张黄符,转身走了。刘二忙追,却撞倒了桌上的茶杯。睁眼一看,原来自己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想起来,觉得有些惊奇,四下里找,还真在壁角找到了一张黄纸,上面画着三棵树,树下还有一堆土,刘二自言自语说:“一溜三棵树,树下埋宝物,伴饮滹沱水,医得怪病乎?”
谁知刘二说的话,正好被刚进来的员外听见了。连忙叫家人拿着刘二手里这张画去找这三棵树。刘二半晌说不出话来,思前想后,还是逃吧,就跑了。第二天,王员外带着人在村北找到了图上画的地方,真在树下挖出了一个黄纸包,里面还就有药。又叫一个家人到滹沱河取来河水,交给小姐服了。也怪,药刚下肚,小姐脸色渐渐红润,浑身也有了力气,只说想吃东西。喜得王夫人忙备了好饭,让女儿吃下。王员外直称刘二是神医,还有心把女儿许配给刘二,王夫人听了也同意。王员外来到刘二房中,发现刘二不见了。刘二奔走了几天,越走心里越不是滋味,觉得对不住王员外,就又转向蒲城走去。这一天走到一个村庄,听见有人谈论刘二让小姐吃药的事。刘二以为小姐吃药死了呢,这一下把他吓坏了,解下腰带在一个树林里上了吊。
几天后,王员外在这片树林里找到了吊死的刘二,谁也说不请刘二为什么会上吊。为了纪念刘二,王员外就在蒲城村挖土取药的地方修了一座“药王庙”,庙里塑了刘二的像。直到现在,逢年过节,还有人到药王庙里烧香磕头呢!
(李彦峰)
自落寺的传说
在古时候,藁城县耿村、朋学和辛庄三个相邻的村子百姓和顺,村风好。三个村的人没有为地边争过嘴,没有为道路斗过气。他们在什么地方见了面,只要知道对方是这三个村的人,就互相称兄道弟,十分亲热。
有一年春天,三个村的门户在耿村集上坐到了一块,要了一壶酒喝起来。拉闲话当中,说到一些穷困户时,都觉得不能看着他们吃不上饭。他们共同商量了个办法:三个村合要一块地,用这地里收打的粮食,周济那孤苦老弱人家。
三个村的门户各自回村后,跟老族长和一些长辈们一说,都说这个办法好,接着就在朋学东北角处要了一块地,起名叫“三官地”,由门户经管。
自从有了“三官地”,那些穷苦人家到了实在接济不上时,也有了个靠头,三个村的村民们更讲礼节,更和气了。村里没有打架骂街的,也没有小偷小摸的,家家过着安乐的日子。
有一年,从获鹿来了几辆拉煤的大车,当他们经过“三官地”时,有一辆大车走着走着“喀嚓”断了车轴。车一坏,牲口一惊,踩了“三官地”的庄稼。赶车人见车轴断了,急得出了满头大汗,同伴这时埋怨他不该做不义的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们在半路经过一座破寺院,知道寺里没有和尚,偷了寺里一尊铜佛像,想拉到远处卖了发点外财,如今拉佛像的车坏在这里,同伴们都认为这是铜佛显了灵验,给他们的报应。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伴们知道光埋怨也不顶用,就分头找来了三个村的门户。仨村里的门户来到“三官地”,看到赶大车的难处,不怪他们的牲口糟蹋了庄稼,还说他们百里来送煤,是给人们送方便,就找人给他们修车换轴。车修好以后,又找来村民帮助装车。装完了煤再装铜佛时,这怪事就来了,不管多少人抬,愣是抬不动,左抬右搬,铜佛像纹丝不动,在场的几十号人谁也没有办法。后来三个村的门户合计了个主意,又跟赶大车的一商量,干脆把铜佛像放在了“三官地”里。
赶大车的走后,三个村的百姓们捐献了些银两,在“三官地”里修建了一座寺院,又请来一位高僧,求他为这寺院起个名,这位高僧叫海清法师,他根据铜佛的来历和在“三官地”发生的事情,给这座寺院起名叫“自落寺”,打这儿这里有了寺院,海清法师做了自落寺的主持。
(杨志忠 张振贤)
斩蟒将军坟的来历
藁城市西白露村,过去有个斩蟒将军坟。说起这个坟来,还有段奇怪的事。
以前,一个村里有这样两口子,男的是个摇货郎鼓的,家里穷得很。媳妇先生了个小子,等了几年又怀孕了,不想养活了个肉蛋儿,吓得货郎就说:“这可怎么着?赶快扔了吧!”
媳妇见是个肉蛋儿也有点害怕,说:“谁知道扔了好不好?听人说肉蛋里包着贵子,弄开看看吧,也许是真龙天子转世!”
男人拿刀子哧儿一下,把肉蛋挑开了,里边有条小长虫。它哧溜哧溜爬出来,到媳妇跟前盘起来,一动不动,瞪着眼光瞅着她。媳妇觉着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亲乎乎地说:“他爹,咱把它养活起来吧!也许是条真龙?不是的话,咱就当个玩物吧。”男人见媳妇不愿扔掉,就把长虫留下了。
这长虫是条蟒,越长越粗越长,越发吃得多,家里实在养活不起它了。弄死吧,谁也不敢!时间一长,就把他爹愁死了。他的哥哥叫吴老美,这时也十大几了,就挑起爹的担子做了摇货郎,娘在家纺线织布。两人做一天的活儿,挣来的物件不够小蟒吃,愁得他娘一点法也没有,自怪自家遭了罪生了条蟒,一气之下也就跟着丈夫到阴间了。
剩下吴老美,紧做紧做也供不上弟弟吃。有一天他就对蟒说:“我实在养不起你了,把你弄出去,你去找吃的吧。”蟒点了点头。他用车推着蟒走,走一截子看看地方不对事,走一截子看看地方不对事。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有一片柳树长得挺茂盛,老美觉着这地方不赖,就对蟒说:“你到这里边打野食去吧!等我摇货郎有了钱再养活你。”蟒点了点头,哧溜哧溜地钻进了树林。
吴老美摇货郎走了一个村又一个村,过了一个店又一个店。蟒在树林里打野食吃,老吃不饱。有人从那过,他就吃起人来。吃了好多好多的人,过路的人谁也不敢从那走了。这条道是条要道,四面八方的人办事,还得非过这里不行。人们把这事就告到县官那里了。
县官一听,说这还了得,除了它去!谁能除哩?县衙的人没一个敢去。把县里好多有名的武将都念了一遍,哪个也不行。县官琢磨来琢磨去,就往上报到京城。京城的官让县官写出告示,谁能把大蟒除死,就给谁五百两银子,还封为将军。
这时,吴老美正好摇着货郎鼓走到县衙门口,见墙上贴着一张纸,人们正围着看。有人说,那那的蟒吃了那么多人,别说给五百两银子,封个将军,再多也没人敢去送命!他一听,正好是他放蟒的树林出了事,心想肯定是蟒弟吃起人来。他一个箭步上去,就把告示揭了下来。
县衙的人一见摇货郎揭了告示,就问:“你能除了它?”
“能!不能我就撕告示?”
“你拿什么物件不?”
“我拿一把刀就行!”他拿上刀,到林子里就喊:“蟒弟——蟒弟——你出来!”蟒一听是哥哥的声音,以为给他送好吃的来了,就急忙从树林里爬出来。
吴老美见蟒弟来了就说:“蟒弟,你怎么吃起人来?你说你吃了多少人?今天我非杀了你不行!”
蟒低头不动,他啪哧一刀剁在蟒脖子上,疼得蟒乱滚身子,尾巴尖啪的一甩,把吴老美也摔死了。
老远看热闹的人好多,见蟒死了,吴老美也死了,就告诉了县衙。县官说:“大蟒死了,给咱们活着的人除了一害。人死了,咱也不能亏待人家,给他修坟立个碑吧。”人们就在那儿修了坟,立了个大碑。碑上写着:斩蟒将军坟。
(槐杨 孙胜台)
耿王坟的传说
耿村村南有个方圆一亩大的土疙瘩,传说这是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的坟。他死后被封了王,这坟就叫耿王坟。
那时,这里是一片荒地,没有村子。朱元璋的干爹耿再辰要饭走到这里,病死了。常说,穷帮穷,富帮富,没儿没女的帮绝户。邻村几个要饭的见耿再辰死在道边儿,铺着地,盖着天,就去村里要了几块破席片,要了领秫秸箔子,把他卷了卷。这时,一只凤凰飞来,落在耿再辰的尸体旁边,一个县官坐着轿也走到这里。他听衙役们乱嚷嚷,撩开帘子一看,原来地上落着只花凤凰。“落轿!”县官走出轿子,捋着山羊胡子,做开了美梦:都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今天该我走红运!“衙役,在凤凰落地的地方往下挖!”当官儿的下了令,小兵子就得动。几个衙役,吭哧吭哧往下挖。县官俩眼瞪得豆包大。不一会儿,挖了好大一个坑,可什么也没挖出来。县官只好蔫不丢地坐着轿子走了。几个要饭的正愁没铁锨挖坑哩,这下可好了。他们把耿再辰扔到坑里,正要埋,忽然刮起了大黄风。呜呜呜,整刮了一天,把坑刮平了。又一夜之间,在埋耿再辰的地方长成了个大土疙瘩。
过了几年,朱元璋做了大明开国皇帝,封耿再辰为王,就派藁城县一家姓靳的来这儿看坟。这天,有个风水先生路过这儿。他东瞧瞧,西看看,围着土疙瘩转了三圈,抖着两根半胡子说:“这可是块风水宝地!”看坟的一听,就把当时怎么挖坑怎么埋,又怎么成个大土疙瘩的事从头说了一遍。风水先生使劲儿点了点头:“对着哩,对着哩!别看破席片子、秫秸箔子裹身,这大有讲究,这叫斜木棺子圆木套,凤凰点地,县官刨坑,老天爷埋坟!”
(朱秀兰 靳春生)
耿王坟的传说
传说耿村村南的土疙瘩是朱元璋义父耿再辰的坟。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又在南京坐天下,他干老子怎会埋到耿村?这事说来话长了。
耿再辰是元朝的大将,他会看阴阳,懂天相,又会相面。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和元朝打仗。有一回,因寡不抵众,被元朝兵将活捉了。皇上让耿再辰把朱元璋押到京城。
这天,耿再辰押着木笼囚车走到藁城与晋州交界的地方。黑价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刚一合眼,就梦见木笼子里锁着条长虫,一眨眼的工夫,长虫又变成头猪,跑到金銮殿,拱倒了根柱子。耿再辰吓醒了,翻个身,刚睡着又吓醒了。一连做了三个梦都这样。耿再辰犯了嘀咕:莫非要改朝换代?他起来看了看天相,心里说:唉呀,我还给他们卖命哩,眼看元朝就完了!天下该姓朱的坐哩!他想了想刚做的梦,很对景儿。莫非这事应在朱元璋身上?他赶紧回房,拿了个灯笼去看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押在木笼里。耿再辰举起灯笼一瞧,心里说:这人大有福贵,日后天下定是他的。有心把他放了,皇上必定要灭我九族。可是天意难违,不如对他明说了,还能落个死后封王。耿再辰打发走兵丁,对朱元璋说:“元朝气数尽了,我要是把你放了,我的命就没了。我是一命换一命,以后你坐了江山,怎么报答我?”“你要放了我,你活一天,我把你当亲爹供养。日后我坐了天下,封你为王。你归天后,我年年给你上坟。”为了保全家小,耿再辰劈开木笼让朱元璋跑了,他也就自刎了。人们就把耿再辰埋在一片沙荒地里。
后来,朱元璋坐了天下,封耿再辰为王,又派藁城县落生村一家姓靳的给他看坟。传说耿再辰是四月四死的,每年四月四,皇上派大臣或地方官员给耿再辰上坟。年深日久,姓靳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儿成了村子。原先叫看坟庄,人们嫌名不好听,又改成耿村。至今,耿村还是靳家大户,没一家姓耿的。
(朱秀兰)
耿王坟和耿村的传说
耿村村南有个一亩大的土疙瘩,传说那是耿王的坟墓。
耿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的干老子,叫耿再辰。元朝末年,耿王在滹沱河上跟鞑子打仗,被人家杀了。耿王是有架势的人,不能立时死了立时就埋,得叫朱洪武去看尸首。那时候朱洪武的气候还不沾哩,又打了败仗,不敢把事闹大了。听说,是用两根杆子剽住棺材,套上牲口拉着,慢慢往南京走。
走到耿村这个地方,天黑了,押灵车的人们就找地方宿了。黑价起了大风,刮得昏天黑地,百嘛看不见,几辈子人都没经过那么大风。天明了,人们起来一看,牲口和那棺材都不见了。一黑价大风,把停放灵车的地方背了个大疙瘩。棺材和灵车在不在疙瘩里头,谁也说不清,扒也没法扒。押灵车的人们遭了难,赶忙找去把事跟朱洪武一学,说大风把耿王埋了。
朱洪武听了,就说:“这是天意,那地方想必有风水,就让老人家在那儿歇了吧。”
齐那儿,就把大疙瘩叫了耿王坟,在上头立了碑,刻了字。
有了墓立了碑,得找个人看坟哪。当时,从落生村来了个姓靳的老头,领着六个小子,一家子给耿王看坟。老头是个穷人,靠嘛过日子呀?朱洪武给了他六六三十六亩地,不交差不纳税,算是看坟的工钱。
姓靳的就在疙瘩底下住下了。子子孙孙,越住人越多,慢慢成了个村子。成了村得有个名呀,叫靳家庄吧。后来一想,还有外姓人哩,就起名叫耿村。
(崔分田)
角中和马邱村的传说
传说汉光武帝刘秀未登基前,被一个叫王郎的对手追赶的四处躲避,到处流浪,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整天是提心吊胆无处安身。一天,刘秀的踪迹被王郎发现了,刘秀在藁城南面的荒地里为躲避追杀,在一人高的蒿草丛遮掩下拼命奔跑,后面的王郎骑着高头大马,挥动着手里的长矛,看着前面那个影影绰绰的人形,拍马追赶。我的天呀!刘秀一屁股蹲在地上,看到自己跑肿的双脚,无奈而又焦灼地说道,脚肿呀!脚肿!难道这就是我刘秀的葬身之地?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就把在这里组建的村子称作“脚肿”,后随着叫法的不断转变,村名改成了角中。……随着马蹄声以及王郎高喊捉拿刘秀混杂的声音越传越近,刘秀自言自语道:要是这会有匹马该有多好啊!此时只听得一声马嘶从前面不远处传来,刘秀赶紧一拐一瘸地走去,原来是一个小寺庙。由于天已擦黑,也看不见上面写着什么庙。刘秀摸着马,不由得喜出望外。刘秀临走前,在庙里向神像五体投地,并许诺:我成事后,一定把这匹马完好无损地送回来。刘秀打马向前一路狂奔。也不知跑了多远的路,天明了,人困马乏,刘秀来到一个村子,想找水喝,放眼环顾,附近有一眼井,没有水桶怎么喝呀,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不会用你的长枪把井撬倒啊。顿悟的刘秀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可能,但也只好依计行事,他把长枪插进井腰,气吞丹田使劲撬,奇迹出现了,但见井口慢慢倾斜着……,水出来了!水出来了!惊喜的刘秀赶紧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井水那个甜呀,忘情的刘秀喝了个痛快!随后刘秀用井水洗了洗身子,也给马洗了身,赶紧走吧,找自己的队伍去!刘秀打马飞奔,突然,马一下子卧倒在地,把刘秀摔了个够呛。当满面沾土的刘秀站起,看见这匹马身子骨渐渐委顿下来,不一会儿,马的肉身子逐渐恢复成原来的内质——泥马,原来是菩萨把庙里的那匹泥马度化成活马帮助刘秀逃过一难。后来刘秀找到自己的队伍,率领众人历经苦战恶战,终于打败了强劲对手王郎。刘秀想起自己在角中一个小庙里许下的诺言,就寻找了一匹一模一样的马给人家送去,孰料在途中那匹还人家的马病倒了,马没送到路上就死掉了,痛哭流涕的刘秀不得已将这匹马在当地埋葬,一个偌大的马丘出现了。后来的迁民便把当地这个传说,唤成村名——马丘,也就是现在藁城的马邱。
(郝军)
石井村的来历
从前,在藁城南部有个老道,经常一边走一边念叨:“我是上界的北斗星,一股妖气冲到了云端中,我下界来帮你们除妖来了。”他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念着念着,人们都相信他了。“你给破破吧。”老道说:“给准备一盆猪血,弄一车白大灰。”“行了。”就照着办了。原来在这村子里的小塘里,有块顽石正在修炼,快修炼成功了。这个老道就来了:“你这大胆的石精,还打算吃人噢。”说着就把猪血一泼,泼倒在石头上,见它不能动了,就用这白大灰一填,给填住了。就是在这儿出了个石头精的故事。所以这村就叫“石精”。时间长了,人们觉得不好听,就改成了“石井”。
(赵春平 刘占明)
永安村的来历
很早以前,藁城县朋学村南边有条大河,河西边住着不多几户人家。
有一年,天上下雨,河水猛涨,发了大水,把河西边住户的房子给冲跑了。几天过后,水撤了,被大水漂起来的檩、梁、门窗都落了地,人们都原地搭起了房子。房子盖起来了,没有村名,叫什么呢?几户一商量,咱是叫大水漂过来的,就叫漂里吧。人们都同意,这个村就叫漂里。
后来,这个村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稠,村子越来越大。村里主事人就想:这么大个的村子叫漂里多难听,改改名吧,就改名叫永安。意思是再也不走了,永远在这安家落户,就是现在的永安村。
(靳春利 赵志勇)
豆家庄的来历
传说,窦尔敦干弟兄八个,都是大响马,后来都分散各奔前程,窦尔敦来到耿村村北的一个庄里。
窦尔敦在这里落脚后,常领一班人练武。一天,他们几个人在村南歇着,有一个山东响马在北京偷了朝廷的黄马褂、银子,路过这个村,走到这儿累了也歇起来。
窦尔敦见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再一细看是响马,心想肯定是做了活啦,他就对身边人耳语了一番,这伙人呼啦一下子,把响马的小推车给撞翻了,车上的六个小罐打坏了,银子撒了一地,响马怒道:“你们瞎眼啦,怎么把我的小车给撞翻了?”
窦尔敦说:“他们都瞎了,有眼的在这里。”
山东响马一打量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有来头,赶紧改了话,问:“你们缺什么?”
窦尔敦说:“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你车上的那件破棉袄。”
“这——”响马一听,吃了一惊,他偷的黄马褂就在破棉袄里放着。眼前这个人怎么知道的?呆了半晌,才说“唉,你要别的东西都给你,唯独这件破袄不能给。”
窦尔敦说:“你不给?我还不要了呢!”
一说这话,响马拾掇了拾掇,推着小车要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抱拳一问:“敢问壮士大名?”
“窦尔敦!”
“那好,窦壮士,后会有期!”
时间好快,山东响马到藁城县衙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把县老爷两匹宝马偷走了。
第二天,衙役一看,门栓没动,墙头上也没有印迹,两匹马没了,这可把衙役吓坏了,赶紧禀报县太爷。后来听人说,窦尔敦挺有本事,就大价请他去找。
窦尔敦答应了,他想来想去,肯定是山东响马那伙人给偷走了。主意一定,马上奔到山东响马窝里去了。
到了那儿,听说藁城的人找马来了,天也黑了,吃过饭后,给窦尔敦安排了地方住,这倒好,睡的地方不是炕不是床,而是一张网,这网厉害,人在上头睡,一动就夹住,越动夹得越紧,上边还有刀片,会削掉身上的肉。窦尔敦施展轻功,躺在网上,身子不挨网绳,就这样一宿没动弹。
第二天,这伙响马想:“这一招没难住他”,忙说:“两匹马是俺们偷的,俺送你回去。”
山东响马跟窦尔敦一人骑了一匹马往回走,好马跑的快,三天时间就到了藁城城边。到了这儿,山东响马跳下马来,从腰里掏出绳子,硬让窦尔敦把他绑了。要不这样,就不够朋友;要不这样,显得你没本事,觉得对县太爷不尊重,窦尔敦只好把他绑起来,牵着两匹马进了衙门。
县老爷一见马被找回来了,欢喜得了不哩,上前拉着马又是亲又是拍,他一扭脸看见了被绑着的山东响马,气得直扑脑门,不问青红皂白,就叫人打他,一棍子下去,响马就躺下死了。
他这一死,窦尔敦怎么也不是滋味,这叫我的脸往哪儿搁?他跺跺脚就走了。
走到村东口,山东人在这里等着他。窦尔敦见他没死,忙说:“朋友,进庄歇会吧?”
“不了,我们很可能再见面的,下次见面时可别这么不礼貌吧?”说完撒开双腿,几步走出老远。
窦尔敦觉得没劲,自己堂堂一个大人物,竟栽在一个不知名的人手里,说再也不出山了,要在这个庄里隐姓埋名一辈子。后来这个庄取名窦家庄。后人觉得窦字不好写,便改用豆字,称豆家庄至今。
(靳春利 时文鸽)
铁匠夫妻
明永乐年间,一对夫妻从山西的洪洞县迁到冀中平原的一个村庄。夫妻俩会打铁的手艺,为了生计,他们就在村中心选了块地方,盘炉做灶,置工具备料,叮叮当当开起了铁匠铺。
夫妻俩为人厚道,为村民们打的镰啊锄啊捞筲钩什么的,从不讲价钱,有多给多,无多给少,没有的就干脆不要。夫妻俩不但会打铁,还会铸造技术,铸的锅啊、盆啊,村里的人们都喜欢,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村民们也重交情,常把多余和废弃的铁料送给他们。就这样,夫妻俩与村里人们和谐共处,日子过得虽苦也甜。
当地的县官想造口大钟,打听到铁匠夫妻的手艺好,就把这差事交给了他们。夫妻俩就修建大炉,备足用料,开工的那天,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熊熊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终于烧成了一炉的铁水。就在夫妻俩开始铸钟时,意外发生了。盛满铁水的炉突然裂了缝,铁水从裂缝中奔涌而出,像火山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一片火海。围观的人们大呼小叫,一下子炸了营,面对这样的场面,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水往低处流,铁水顺势流向一处民宅,铁匠夫妻知道一场惨祸就要发生。望着铁水呼啸着逼近民宅,铁匠丈夫看了看妻子,妻子懂了丈夫舍生取义的眼神。就在丈夫纵身跳向火海的一瞬,妻子猛地向后推了一把丈夫,随即一声大喊,整个身子横亘在铁水前。铁水被挡住了,村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哑无声息。
后来,铁水凝结成一大片厚厚的铁片。在铁匠妻子葬身之处,长出了一株槐花树,铁匠夫妻居住的地方则被人们叫做岗上村。
(辛振兴)
李氏兄弟
明永乐年间,由于连年战乱,百姓死伤无数,许多地方绝了人烟。为此,朝廷出台了一项政策,将山西聚集的人迁往无人或人少的地方。不知为什么,当时的政策规定,除洪洞县的人不迁外,其它地方的人都要迁。
这样一说不要紧,许多故土难离、不愿撇家舍业的人们就纷纷聚到了洪洞县。洪洞县的人越聚越多,一时人满为患。正这时,官兵突然包围了洪洞县,官府就地办公,将所有的人一一迁往外地。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洪洞县的人不外迁”的政策,不过是一个天大的圈套。
被迁的人群中有李氏兄弟,哥俩为今后的生活能有个互相照应,决计同迁往一个地方。于是兄弟俩就一路东行而去。谁知,半路上遇上劫贼,二人被迫失散。
弟弟漫无目标的走啊走啊,上哪儿去呢?朦朦胧胧记得哥哥说要去的地方有个“贾”字,于是,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打听,终于走到一个有“贾”字的地方,但这里却没有哥哥。他以为或许哥哥一路不顺,还没有到达,就决心在此等候,等啊等啊,弟弟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在等待的那些日子里,弟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民风淳厚,沃野良田,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这一舒坦就是几十年。
直到弟弟病得将要西去时,哥哥突然找上门来。这时弟弟才知道,原来哥哥居住的地方仅离自己三里地。哥俩抱头痛苦,不知道怨谁、恨谁?
哥哥居住的村叫贾市庄,弟弟居住的村叫贾庄。
几百年后,在贾市庄与贾庄两村之间出现了一片坟地,人们都叫它李家坟。
(辛振兴)
正宫(公)村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傻闺女,没有父母,跟着哥哥和嫂子生活。傻闺女整天傻里傻气的,长着满头的秃疮,两只手总是握着,掰都掰不开,除了放牛什么活都不能干。嫂子对她很不好,每天出去放牛连干粮也不给带,傻闺女也不知道要。到了地里,傻闺女看见牛在吃青草,就说:“老牛老牛吃青草,吃了青草拉豆包。”话音刚落,老牛果然就拉了两个豆包。傻闺女拿起来就笑嘻嘻的吃了。以后,傻闺女天天中午就吃牛拉的豆包。
嫂子见傻闺女不显瘦,倒越来越胖,觉得事怪。
傻闺女越来越傻,整天乱喊乱叫,有一回,她嘴里叼着根草棍,见了嫂子就喊:“草叶青,草叶黄,早晚我要当娘娘;草叶黄,草叶青,早晚我要做正宫。”嫂子说:“你这号的还想当娘娘!你要当了娘娘,我让你蹬着肩膀头上马。”
一天,皇帝的太子要选娘娘,可选来的姑娘和太子对脸一拜,姑娘就死了。后来又选了几个,也都这样死了。皇帝想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到全国去转,见女的就拜,谁要被拜不死就选谁当娘娘。太子就到各地去转了,见女的就拜,拜一个死一个。后来转到藁城县傻闺女的村子里,正好碰上傻闺女骑着墙头玩,见太子过来就喊:“我要当娘娘了,我要当娘娘了。”太子听了很生气。跟随太子的人说:“我看你干脆冲她拜一下,把她拜死算了。”太子就冲着傻闺女拜了一下,拜过后见傻闺女没有死,还嘻嘻的冲着他笑。跟随太子的人说:“原来她就是娘娘,我们给她梳洗打扮一下,把她带走吧。”谁知傻闺女除了太子谁也不让给梳洗,太子只好亲自给她梳头洗脸。太子一摸她的头,傻闺女头上的秃疮不见了,长出满头的黑发,脸也变得又白又俊了。傻闺女跟着太子从屋里走出来,嫂子正等在门口看笑话,见傻闺女变得这么漂亮,立时看呆了。这时傻闺女握着的两只手也松开了,从手里滚出两颗闪闪发光的珠子。嫂子看见掉在地上的两颗珠子,赶紧猫腰去拾。傻闺女趁嫂子猫腰的功夫蹬着她的肩膀头上了马,跟太子到皇宫做正宫娘娘去了。
由于这个村子出了一个正宫娘娘,以后就叫正宫村了。今称正公村。
(翟林青 张月君)
正公村的来历
从前在藁城县东边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个小村。村里有一家人,就哥嫂和小姑子一块儿过日子。这小姑子是个秃闺女,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整天流着两股鼻涕,裤裆尿得湿湿的,衣裳上的圪渣明晃晃的能照见影,她也不多说话。哥嫂嫌她脏,嫌她傻,断不了给她点儿气受。
有一天,嫂子又数落她:“你这脏样子,得把我和你哥腻歪死,以后往哪儿打发呀?”
秃闺女说:“这你甭愁,俺落得树叶青,俺能做正宫,落得树叶黄,俺能做娘娘。”
“就你这模样,嘛也做不了!”
“你不信?娶俺的时候还蹬着你的肩膀上轿哩。”
“呸!呸死你,你这脏样子,蹬俺的肩膀上轿,没门儿!”“不信,你走着看!”嫂子一给她气受,她就这么说。
有一年朝里选正宫,军师一掐算,做正宫必须选个秃闺女,朝里才安稳。到了选宫这一天,来了好多美女,军师看看都不行。这时秃闺女来了,她往那儿一走,文武大臣乱赶她,说:“去!那么多美女都选不上,就你这脏样子,还想当正宫?去去去!一边去!”秃闺女硬往里走,说:“你们说话管嘛用?军师说俺不行,再走也不晚!”就硬挤了进去。军师一看,好,就选秃闺女做了正宫娘娘。文武大臣乱笑话军师,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干嘛非选这么个脏闺女?
这事传到村里,村里人对她嫂子说:“这回你可不用发愁了,你家秃闺女当上正宫娘娘了。”她嫂子说:“你别逗了,她整天尿裤子,裤裆都提不起来,头上一根头发不长,流着两股鼻涕,去了人家还不把她赶到一边去!”
一天,朝里真的抬着两顶大轿来娶她了,到门上说:“正宫娘娘上轿吧。”
嫂子一看成了真的,见秃闺女的脏样子,就说:“你们等等,我把她打扮打扮再上轿吧。”秃闺女说:“不用了,我想吃碗小米饭!”嫂子就给她端出一碗小米饭来,秃闺女喝了一口,扑地一声喷在地上。嫂子一看,地上全是金豆子,赶紧弯下腰去拾。秃闺女见她一猫腰,就蹬着她的肩膀上了轿。
大轿抬到宫里,一个太监喊:“正宫娘娘到了,下轿吧。”文武大臣都围来看,只见她猫下了腰,点了下头,扑嚓,脑袋上掉下个大金碗,两股鼻涕也变成了两根金镏子。她漆黑的头发,梳着两个小爪角,粉白的脸,大大的眼,樱桃小口不大点,比谁都好看。正宫娘娘从裤裆一掏,掏出四条玉带。她把凤冠霞帔一穿戴,好看得成了万人迷。
后来,这个村因为出了正宫娘娘,就叫了正宫村。年代久了,“正宫”写成了“正公”。
(槐杨)
“黄瓜张村”的传说
藁城市兴安镇张村北街、中街、南街三个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村,早先传说叫“黄瓜张村”,说起“黄瓜张村”还有一段故事呢。
一天,南蛮子(南方人)来到张村访友,看见村北有个大土岗子,朋友告诉他说:“这是有名的留章村‘六千顷’大财主家的‘田圪塔’,年年收割的几百担粮食都用‘金马驹子’驮进去,藏起来。”南蛮子心想这田圪塔里头一定藏有宝贝,可怎么取出来呢?思忖着进必有门,开门要有钥匙,便下定决心要找到金马驹子。这天转游到张村一家菜园子,看见一根闪光带刺的黄瓜,长得很像把钥匙,就掏钱买下了,拿到手里就变成了一把金钥匙。南蛮子用这把黄瓜钥匙打开了田圪塔的门,金马驹子喜叫三声,驮上南蛮子就回老家了。从此这事就在南方北方广为流传:“张村金黄瓜,留章田圪塔,南方客商多,金马回老家。”后来人们就把张村改叫成了“黄瓜张村”。
现在无极县有个张村,晋州市也有个张村,你出门在外,一说“黄瓜张村”就知道你是藁城人。
(米全胜)
“黄瓜张村”的传说
藁城市张村村南,有一个沙土岗子。传说很久以前,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在沙土岗北边种了一片黄瓜。两个月过去了,黄瓜地里只结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黄瓜。白胡子老头天天为这棵黄瓜浇水培土,可是这黄瓜长啊长啊,长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长老。
有一天,一个南蛮子来到这块黄瓜地,详详细细把这黄瓜看了一遍,二话没说,掏出一百两银子就要买这根黄瓜。老头就是不卖。争执不下的当儿,南蛮子趁老头不注意,把那黄瓜揪下来,硬把银子往老头手里塞。老头不接,只是不住劲地叹息。南蛮子说:“我看你也是一个老实人,给你实说了吧。这根黄瓜是一把金钥匙,专门开这个沙土岗子用。这岗子里边埋的全是金豆子,还有一个金马驹子、金磨子。每到深更半夜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金马驹子拉着金磨子,磨出好些金豆子。咱们就搭伙计吧,今黑价打开土岗,取金子。”
当天半夜,二人来到沙土岗前。南蛮子看准一个地方,拿黄瓜一捅,沙土岗子一下裂成两半,只见一匹金马驹拉着金磨飞转,光灿灿的金豆子堆在磨子周围。那南蛮子也不说话,撮了一簸箕金豆子就往外跑,倒下金豆子又进去撮,刚撮出来,只听轰隆一声,沙土岗子又合在一起了,黄瓜也断了半截。南蛮子傻眼了,白胡子老头夺过另半截黄瓜,猛地插进沙土岗子,嘎喳一声,沙岗子又裂开一条缝。白胡子老头把黄瓜接在一起,和黄瓜一起往天上飞去,边飞边喊:“好你个南蛮子,坏了我的大事。我本想在此练就金钥匙,打开南金岗,用这些金子造一座城池。可你存心不良,硬把未长熟的黄瓜揪下来。现在的金子,只能建一个村子了。这真是:做人不要太贪心,贪心必定是祸根,千辛万苦造城池,只落小小一张村。”这时,鸡叫了,天亮了,土岗北边出现了一个村庄,形状很像那根黄瓜。白胡子老头说了声:“黄瓜张村”,就飞走了。黄瓜张村的来历也这样流传至今。
(彭建波 彭蚂蚱)
米奶奶庙的传说
藁城城东有个张村,张村村里有座米奶奶庙,庙里有个米奶奶像。每年三月三,张村都有庙会。这一天,善男信女们都来庙会烧香磕头,念经的,还愿的,可热闹了!
米奶奶虽说最后成仙得了道,当初,她可是个受气包儿。据说,她娘家穷,又从小没了娘。她是闺女,可家里拿她当小子使唤。推碾子拉磨,洗衣做饭,锄地赶车,全靠她。从前,女孩子七八岁时就裹脚。她整天干这些力气活儿,十七八了还是两只大脚片。二十二岁那年,她嫁给张村一个姓米的穷庄户人家。就因为脚大,自打进了门,婆婆多嫌,女婿不待见。白天,和男人在地里干一天活,晚上进了家门还得受婆婆的气。后来,她一连养了仨丫头,婆家更拿她不当人。婆婆整天说过来骂过去,丈夫在中间受夹板罪。他看看老婆,整天哭丧着脸,没个笑模样,瞅瞅仨闺女,过着日子没劲儿。有一天黑夜,他趁天黑人静,背起小行李卷下了关东。这下,更苦了米奶奶。孩子们小,全家的活,她一个人做,婆婆有了气朝她一个人撒,真是丁香泡在黄连水里——苦透了!
常说,月有圆缺,天有阴晴。想不到受了多半辈子苦的米奶奶,也有了出头的日子。
这年夏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她门口,见她家大门洞里放着半块碾台子,就对米奶奶说:“把你家碾台子卖给我吧?”米奶奶听他口音是南方人,她早听说过南蛮子找宝的故事,就说:“不卖,俺还用哩!”“大娘会说笑话,半块碾台子有什么用哩?”“俺待见它,看着它玩儿!”南蛮子走了。过了半个月,他又来买碾台子。米奶奶可多了个心眼。她琢磨:都说南蛮子眼力好,能看到地下五尺深,他买半块碾台子干嘛?说不定里边有宝贝。她想到这儿,就试探南蛮子说:“你们南方人真会做买卖!你想花仨瓜俩枣的钱就把俺家的宝贝买走,没那么便宜!”南蛮子被她说破,支支吾吾,说了两句客套话走了。
从这天起,米奶奶出门端详这块石碾台子,进门打量这块碾台子。她也犯了嘀咕:要说不是宝,南蛮子买它干嘛?要说是,它宝在哪儿?它是宝也好,不是宝也罢,俺肉眼凡胎的老娘们家知道个嘛?豁出去了,我一点点敲碎它,看看里边有嘛。她拿了个锤子,一点点的往下敲。婆婆见她没事了就敲打破碾台子,掰着头发根地数念她:“臭娘们,一天仨饱撑得你,没事了敲石头玩。大脚精,连你男人也留不住,连个小子也不会养活。米家坟上缺了八辈子德了,娶了你这么个扫帚星!……”这些话,米奶奶听得耳朵里都磨出茧子来了。不管婆婆说什么,她还是有空就敲打。一天,两天,……有一天,她一锤子下去,就听当的一声,从石头里蹦出来个黄豆粒大的圆蛋蛋。她捏了捏,软乎乎的,拿起来闻闻,有股子异香异气的味儿。她琢磨:说不定这就是宝。这么个小圆蛋蛋,就真是宝贝,它是吃的,看的,用的?管它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豁出去了,我舔舔它是什么滋味。她把圆蛋蛋搁在嘴里,本来不打算吃,谁知一不小心,把它咽到肚里了。米奶奶立时觉得天昏地转,赶紧往屋里跑,她一头扎在被子里,迷迷糊糊,三天三夜,人事不知。仨闺女围着她,娘呀娘的,都哭成了泪人儿,婆婆进来,看了看她只有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就对孙女们说:“别嚎丧了,快把被褥卷卷,把炕席找出来,咱使不起棺材,也得给你娘一领炕席呀!”闺女们听奶奶这么说,哇地一声,哭得更恸了。说也怪,米奶奶这会儿反倒好了。就见她睁开俩眼,一翻身,坐起来,说:“你们哭嘛,这么恸?”这时,婆婆从外屋进来,她指着婆婆的肚子说:“娘,可了不得,你肚子里有条大绦虫,我看得真真的。”婆婆瞪了她一眼:“臭娘们,没死算你命大,又胡说什么?”她拽着婆婆不撒手:“娘,你真有虫子,好长好长!”婆婆哪里信她的话。米奶奶自从吃了那个圆蛋蛋,常说这个肚子里长了瘤子,那个媳妇怀了怪胎。她说的话,早早晚晚都应验了。婆婆本来不信她的话,可是后来见她说别人都对了,也就半信半疑。她越疑神疑鬼,越觉得病重。她找了个看病先生,先生也说她肚里有个虫,给她开了方子。她吃了药,果真拉出一条三丈多长的大绦虫。
有一天,米奶奶上房晒粮食,她往东北一望,下了房对婆婆说:“娘,你儿给人家烧炭哩!”婆婆又骂她胡说八道。
过了一个多月,她刚端起碗吃饭,就对婆婆说:“娘,你儿回来了,我去村口接他!”婆婆又以为她说疯话,理也不理她。过了吃顿饭工夫,她替丈夫背着行李卷儿,两口子一前一后进屋了。从这以后,婆婆才相信米奶奶果然能隔着肚子看见人的五脏六腑,站在房上,能看见千里以外的事。
这些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开头,三里五乡的人们有了病,或是丢了小牛少只鸡,都找米奶奶。后来,十里八乡的人们也常常来找她。
有几天,每到半夜,米奶奶就起来一个时辰。丈夫说她:“你不睡觉,天天半夜三更起来瞎鼓捣什么?”米奶奶也不理他,自是干自己的。
有一天,晋州一家来接米奶奶去看病,临走米奶奶对小外孙女说:“我走两天就回来,家里的东西,你愿玩什么就玩什么,就是不许打开柜子上那只小箱子,千万记住了!”米奶奶走了,小外孙女琢磨:姥娘平时那么亲我,可一个破箱子倒不让我打开,说不定里边有什么好玩物的。我倒是开开箱子看看。她掀开箱子一看,见满满一箱子小纸人人,小纸人人立时胳膊腿乱动,飘飘悠悠都从窗户眼里飞走了。第二天,米奶奶从晋州回来,就让家里人给她做装裹衣裳。她对家里人说:“我多着三天,少着两日就死了!”果真,第三天,米奶奶就死了。她死前,嘟嘟嚷嚷,说纸人儿飞出去,为非作歹,老包派人抓她来了。也有人说,米奶奶成了仙走了。后来,让她看过病的人们,自愿凑钱,在张村村东修了座米奶奶庙。因为米奶奶是三月三死的,人们就规定,每年三月三是米奶奶的庙会的正日子。
(朱秀兰)
王莽沟的来历
刘平帝崩驾后,王莽想把刘秀杀了,自己登基坐殿,这才有了王莽赶刘秀的事。
这一天,刘秀跑得又饥又渴又使得慌。想喝口水,地里没浇地的。有一眼井,可是没有打水的物件,怎么能弄出点水来?刘秀想着,嘴里说了一句:“井要是倒了才好哩。”就这么一说,井哩,真就仄歪了。刘秀走到井里喝好了水出来,井又成了原样。
整跑整跑,刘秀使得戗不住了,身子一挨地就睡着了。
就在这工夫,王莽由远到近,眼看就到跟前了。这时,从葛针堆里跑出来个蝼蛄,俩夹子使劲儿地夹刘秀,刘秀尖吱辣一下疼醒了。一睁眼,见王莽带着人马到了跟前,刘秀也顾不上看是什么救了他,一翻身噌地上了马,抡鞭紧抽,嗖嗖嗖一气跑远了。
再说王莽老远就看见刘秀躺着,心中真是欢喜。离近了,他举枪就投,就在枪头落地的当儿,刘秀骑马走了。王莽没有投着刘秀,他拾起枪来还是猛追,枪尖在地上拉了一大道沟。沟有四五丈深,七八尺宽。人们就叫它王莽沟。
(时文鸽)
藁城“孩子岸”的传说
藁城城内有一块地方叫“孩子岸”。
传说几百年前,藁城西部有一个大水坑,四周树木高大茂盛,坑里水都照得成了绿色。水里有许许多多的蛤蟆,不管夏天冬天,都不离去,里面有十个大蛤蟆叫得最响。
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南蛮子,说是会看风水。南蛮子在城里住下,夜里游逛,听见坑里“呱呱”乱叫,看见坑里不时放红光。他看出这十个大蛤蟆是天上派下来的“文曲星”、“武曲星”,要转世成人,辅佐龙子。夜间发出的响亮的叫声,是他们在读书。南蛮子心想,这个地方将来要出十个阁老,小官就更多,北方就太强了!他出了个坏点子,叫人把坑周围的树木全部砍光。又向县官说:“这满坑蛤蟆都是祸害,要马上填掉。”县官依着他,就派人拉来石灰倒入水中,烧死了大蛤蟆。南蛮子心中有鬼,怕违背了天意,自己受惩罚,就算计好了,放跑一个蛤蟆,托生在姓石的人家,以“石”代“十”。这样,南蛮子破了风水,使藁城只出了一个石阁老。
这个大坑,传说是天上星宿转世前念书的学堂,所以叫孩子坑。后来填了这个坑,就管这块地方叫了“孩子岸”。
(尚新鸿 泰然)
朱家庄的来历
元朝末年,南方一带民不聊生,老百姓背井离乡,行乞逃荒。有几个安徽人,北上来到藁城倪若水故里,给人家扛长工揽活。其中有一个女人,人称朱陈氏,已怀有身孕,给一家叫倪长根的大户人家做些洗洗涮涮打扫庭院等杂活。这个倪长根有三个媳妇,一次倪长根在小河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便吩咐自己的大媳妇给做道菜。菜做好后,香味扑鼻,大媳妇垂涎欲滴便偷偷地吃了一半,谁料二媳妇发现后趁没人时把剩下的另一半也给吃掉了,当小媳妇看到时,菜盘里只剩下一堆鱼骨头了,小媳妇一生气便把鱼骨头扔进了泔水桶。佣人陈氏往外倒泔水时发现了鱼骨头,这个贫苦出身的女人哪闻过腥味,她就一下子把鱼骨头吃了。等到倪长根盘问此事时,都说是陈氏吃掉了,吓的倪长根赶忙对管家说:“此女人命硬,不可收留”。决定赶走陈氏。陈氏离开倪长根家时,感到腹中一阵阵疼痛,便向西过桥走进了小白寺(俗称小寺,在朱家庄村南)。一个小和尚看见一个孕妇手捂着腹部咬着牙一副痛楚的样子,趔趄地走进来,就赶紧去正殿找主持,主持合掌当十,一句“阿弥陀佛”,就吩咐两个小沙弥将陈氏搀扶到房中,倒上热水,让陈氏慢慢喝下去。主持为她把脉,确诊为喜脉后,就让小沙弥慧明好好照料,并让另一沙弥弄来一钵粥喂陈氏。大约过了一个月,正是头秋,陈氏倍感肚子难受,不断呻吟。慧明光着急,也不知怎么帮忙好,直转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走着。到了晚上,陈氏心如煎熬,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叫,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慧明当时在寺院里看见从产房射出一片红光,映红了天际。因陈氏此前已生育了七个孩子,这个小孩出生后,故取名八八。父亲姓朱,安徽钟离人,后来这个孩子又叫朱元璋。朱八八出生后,相貌丑陋,不过出现的那道红光划破夜空,却惊动了当朝皇帝,皇帝便问宰相是怎么回事,宰相望着发光的方向,大呼那个地方出生的小孩将来要造皇帝的反。皇帝大怒,便下令将当地的小孩杀掉。奉命追剿的一队兵马来到小白寺后,带兵的队长便进去向主持打问小孩的下落,主持说:“那偏房住着一个叫花子,因为没有饭吃,身体又有病,才收留下来”,队长就命手下到屋里看个究竟。当几个士兵刚进屋门,一群马蜂突然向他们袭来,士兵们赶紧捂着脑袋跑了出来,向队长草草应付道:一个要饭吃的成不了气候。队长犹豫之时,一探子来报,离小白寺不远一个村子里出生了一个孩子,队长马上带领队伍离开小白寺,向另一个村子康家庄(后改称朱家庄,当地人传说猪吃了糠)奔去,把那个小孩杀掉了。怎么如此巧合,在士兵搜查之时出现了一窝蜂呢?原来朱元璋的父亲去康家庄卖豆腐回来的路上,看见路边不少野花摇曳着挺好看,就顺便采撷了一些花,老婆让他把花插在门楣上。秋天时节,正是马蜂在花丛中忙碌的日子,也该追来的士兵倒霉,惊扰了花蕊里的马蜂,招致蜇刺,朱家也因此躲过了一场灾祸。此后,朱家运气盖过了康家人,康家势力逐渐削弱。几十年间,康家人外迁的外迁,绝户的绝户。朱家势力不断强大,子嗣鼎盛,后来康家庄就改称朱家庄。
(郝军)
“土山”村名的来历
藁城市区西南二十里处有个“土山”村。关于村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在口北边修万里长城,为了修得牢固,让民夫从河北省的南部运粘土填心。没有车辆,就让民夫一人接一人,排成队用筐传递。筐队排了一千多里。北边把长城修好了,南边还不知道。等接到命令,把余下的土倒在半路,就堆成一座山丘。后来这里住了人家,就取名为“土山村”。
(张建刚 耿吉成)
马邱村名的来历
藁城市有个马邱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汉朝时候,王莽跟刘秀打仗,刘秀打败。王莽追着要活捉刘秀。刘秀边跑边打一直退到藁城县境内的一个小村边上,刘秀跟前没有一个士兵了,他的战马也累死在村边。刘秀看到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死了,伤心地说:“战马呀!自你和我在一起,没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不是东征就是西战,现在竟累死在这里。”刘秀哭了多时,擦干眼泪,抓起一把土,撒在战马身上,就算把马掩埋了。他站起来,又继续向前跑了。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想起那匹累死的战马,就把掩埋马的那个村子改叫马丘。今为马邱。
(葛立茹)
韩家洼的由来
在藁城城北三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韩家洼。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有一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众仙都来了,祝贺王母娘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王母娘娘眉开眼笑,好不高兴。她想观赏人间的美景,就率领众仙乘云驾雾,从天宫往人间飞。飞过这片大海上空时,王母娘娘一低头,头上没插好的金簪掉在了海里。这可把她急坏了,她问众仙:“谁下去给我捞上来?”
一个大仙说:“不用下水就能捞上来,看我的。”说罢,拿出一个笊篱,从海这边向对岸一捞,捞了满笊篱鱼虾。他把海里的鱼虾都捞完了,也没捞着金簪。
王母娘娘急得没办法,一个大仙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他拿出一把瓢,一瓢把海水就舀干了,露出了海底。
从此,这儿再没有水了,大海变成了低洼。人们就叫它海家洼。再后来,人们把海家洼叫转音了,就叫成韩家洼。
(刘香云 杨秀辰)
堤上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一条很宽很深的河流过这里,几家人合伙在河边开了几亩荒地,种点粮食,维持生活。但是很不幸,有好几个人不慎掉进河里淹死了。人们很苦恼,想把河填平,但谁也没有去填。
这几户中,有一家姓田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有一天,田家的儿子在地里干活。快晌午时,天阴了,接着下起雨来。爹不放心,就拿了雨布去接他的儿子。他走到河边,看见儿子沿河边往这里飞跑。快到他跟前时,儿子脚下一滑,跌到河里淹死了。田老爹发誓要填平这条吃人的河。
从此,老两口就不停地往河里填土。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人也填起来。填啊填啊,填了好些天,河里的水一点也不显少。
一天傍晚,一位老人来到这里说:“像你们这样干,一百年、二百年也填不平。你们要能管我一顿饭,我给你们把河填平。”这里的人听了都很高兴,就给那位老人做了一顿过年过节才吃的饭。老人吃了,说:“你们都回去睡觉吧,我今晚就把河填平了。”说罢他朝河边走去。人们好奇地偷偷跟在后面看。到了河边,老人坐下来。坐到半夜时分,老人忽然脱下一只鞋子,把鞋里的臭土倒进河里,很快河里的水不见了。人们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再找那位老人,早已不见踪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仙,就把这地方叫堤上。后来又有好多外地人在这安家落户,形成堤上村。
(倪瑞凤 曹芸)
马鞍山的传说
秦家庄东南二里地,有一座大疙瘩,东西走向,两端高,中间低,像个马鞍子,人们叫它马鞍山。马鞍山两边不远有个小疙瘩,叫铃铛皮。现在还能看到它们的痕迹。这马鞍山和铃铛皮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说,隋唐时期,这一带人烟稀少,到处是泥潭水洼,人称淤泥河。唐朝大将罗成率兵在这里和苏定方打过仗。罗成中了计,被困在淤泥河,马蹄陷在烂泥里。苏定方追到河边,向罗成乱箭齐发。罗成无法脱身,大叫:“白龙,白龙,救主一命!”随着喊声,白龙马突然吼一声,腾空跃起,跳到岸边,马鞍子却落在河中,马铃铛掉在岸上。当即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土疙瘩,挡住了苏定方的弓箭。罗成趁机逃走。
这一大一小两个疙瘩,人们就叫它马鞍山和铃铛皮。后人在马鞍山上使土,曾挖出过不少的刀、枪、箭头等,看来这一带的确是古代一个大战场呢!
(刘冠军 王小山)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藁城  > 历史文化  > 藁城地名文化
地名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藁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藁城的传说
藁城古时叫“稾城”。
元朝时,有一年,稾城县令为加强防御,动用民工大修城池。这时,有一朝中大臣路过这里,他以为修城是要反叛朝廷,回去就告密给皇帝。皇帝一听,发了火,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出兵“洗城”,要把稾城人全部杀死。恰巧皇帝身边有个太监是稾城梅花镇的人,听说皇帝要发兵稾城,便慌了神。跟皇帝说:“圣上,说别处有人造反我信,要说稾城人造反呀,您可得在心里好好思量思量, 稾城人一向忠于朝廷,决不会反叛朝廷!再说稾城地处平原,没山没险,又连年遭灾,没有粮草,凭哪点能抵抗圣上的官兵呢!请圣上赐恩,免去稾城人民的死罪吧!”皇帝一向跟这个太监亲近,觉得他为人忠厚老实,肯定不会欺骗自己,说:“那就听你的吧,免……”免字刚出口,那个告密的大臣急忙说:“皇帝是金口玉言,哪能刚说的话又收回呢?”皇帝说:“那好办,赐稾城是个死城。”又一想,稾城人本来没罪,不能平白无故叫个“死城”。他脑袋瓜一转,在稾字上加个草字头,改稾城为“藁城”,意思是“只长野草不养人的荒凉城”,也算跟“死城”的意思差不多。就这样,“藁城“一名沿用到现在。“藁”字也成为藁城县的专用字。
(樊更喜 申秋海)
刘海庄的来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孙志银的穷孩子,在村上新海寺出家当了小和尚,法名刘海。刘海为人憨厚诚实,同情鳏寡孤独,热心帮助穷人,所以村里、寺里的人们都喜欢他。他的师父老和尚,每次出外云游,都把寺里的钱粮交给刘海管理。有一次,老和尚云游归来,见留下的钱粮原封未动,惊奇地问刘海:“这些日子众位弟子都吃些什么?烧些什么?”刘海回答“吃石头,烧大腿。”老和尚不信,刘海就搬来石头放在锅里,把大腿伸进灶膛,立时呼呼地着起火来。不一会儿,锅里的石头熟了,又软又面,吃着很好吃,可是刘海的腿还是好好的。老和尚见了,乐得连声称道:“佛也!佛也!”原来老和尚是个爱财如命,舍命不舍财的“财迷精”,口头上说,“出家人不爱财”,心里总想刮别人一刀,他见到刘海的法术,从此便不发钱粮,天天让众弟子吃刘海煮的石头。 这一来,老和尚的财宝越攒越多,想发大财当财主。有一天,老和尚又出外云游去了。刘海闭目坐禅,合十深思,想起师父教众子弟“出家人不要爱财”,他却收藏着这许多财宝,于是就把老和尚积攒几十年的财宝,都给扔进寺院的井里去了。当老和尚回来,发现财宝不见了,疼得如刀绞心,光头上汗珠乱滚,还查问刘海不止。刘海说:“师父息怒,弟子岂敢,吾乃依师父出家人不爱财之言,将财宝投入井里去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嗵”一声,老和尚跳进井里扎入水底,去捞摸财宝。刘海连声喊“师父,师父!”不见回音,也不见师父浮上水面。好在急中生智,想起老和尚爱财如命,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在一头挂上金钱,系到井中引师父上来,随后连喊三声“师父”,急忙往上拽绳,只见一只三条腿的金蟾——又大又黄的癞蛤蟆,叼着金钱被钓上来,跳到刘海头上。刘海见此情景仰首哈哈大笑,遂坐地圆寂了。原来老和尚本是金蟾精变的,死后方现出了原形。
自那以后,村里人把村子叫刘海庄,修了刘海庙。刘海庄的来历和《刘海系金蟾》的故事,就这样祖祖辈辈传了下来。
(杨志忠)
奉化村的由来
藁城县北部有个奉化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土地肥沃,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一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妖物,每月的初一、十五,就出来祸害百姓。这个妖物一来就天昏地暗,趁机要抓走许多人和猪羊,毁掉很多庄稼。有不少人去捕杀,非但没有成功,还白白送了性命。一个好端端的地方,被糟踏得不成样子。
一天,一位骑着凤凰的女神经过这里,看到这里的情景,为了挽救百姓,她决心除掉妖物。到了初一这一天,女神和百姓们站在一个高坡上等着怪物。过了一会,只见在一片乱土堆旁,平地刮起了龙卷风,霎时,天昏地暗,很多房子被刮倒,大树被连根拔起。女神看见,说:“这是一只猫头鹰在作怪。”说罢,用袖子对准那狂风拂了三下。猫头鹰就现了原形。它的身子有一头牛那么大,眼睛放着绿光,恶狠狠地向人群这边冲了过来。女神俯下身子,用手理了理凤凰的羽毛,然后向猫头鹰一指。那凤凰立刻长鸣一声,向猫头鹰冲过去。那怪物和凤凰打在一起,上上下下,一直战了半天。猫头鹰累得精疲力竭,被凤凰一下啄掉了一只眼。凤凰又连啄几下,把猫头鹰啄死了。凤凰也把力气耗尽了,飞到一个小土坡上,冲天长叫三声,便倒了下去。
人们含着热泪厚葬了这只凤凰。为了世世代代记住凤凰的恩德,把凤凰落下的那个村庄改名叫“凤凰村”。慢慢地,人们叫串了音,便叫成“奉化村”了。今改为丰化村。
(李国华 李志)
塔头的来历
从前,有个媳妇整天受婆婆的气,婆婆什么活也舍不得让儿子干,都让媳妇干。稍不顺心,不是打便是骂。
一天,媳妇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担水,路上碰见了一个要饭的老婆婆。老婆婆说:“我渴得很了,给我点水喝吧。”媳妇就把水桶放下让老婆婆喝,老婆婆一口气就把桶里的水喝干了。媳妇见水被喝干,不由得掉下了眼泪。老婆婆问:“你为什么哭,是嫌我喝了你的水?”媳妇说:“不是嫌你喝了我的水,是打不回水去怕遭婆婆打骂。”老太太听后,拿出一条鞭子递给媳妇,说:“把这条鞭子放进瓮里,用水的时候就把鞭子往上拽拽。鞭子拽多高,水就长多高。记住,不要把鞭子拿出来,拿出鞭子就要发大水。”媳妇一听,自己准是碰到神仙了,就谢过了老婆婆,拿着鞭子赶回家。以后,每天婆婆让她去担水,她就把鞭子往上拽拽,瓮里就有水了。
婆婆觉得很奇怪,过去媳妇担水要出去半天,怎么现在不见她出去就有了水呢?为了弄个明白,她就偷偷的跟上了媳妇。
婆婆发现了媳妇的鞭子,她觉得这条鞭子很神,也想亲手试一试。等媳妇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把那条鞭子从瓮里拿出来了。谁知瓮里的水立时就往外冒了出来,越流越多,很快流遍了全村。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喊着叫着:“救命啊。”这时正在地里干活的媳妇听见了,她一看见村子里的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就赶紧跑回家,夺过婆婆手中的鞭子,放进瓮里把瓮盖好,然后自己往瓮上一坐。这时候,瓮开始从地皮上往下塌,越塌越深,最后塌得只剩下媳妇的头,水不往外流了,人们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个媳妇,村子就叫塌头村了,后来又改成了塔头村。
(翟林青 张耀君)
“麦饭亭”的由来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打仗,刘秀被打败,一路逃到藁城县塔元庄村,又饥、又渴、又累,想找百姓要点吃的。当时正是麦熟季节,人们都在忙着收麦子,没有什么好吃的给他,就给他煮了一些麦籽。刘秀吃饱肚子,有了力气,逃脱了王莽的追杀。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想起老百姓的搭救之恩,诏令在塔元庄村建造一个亭子,取名“麦饭亭”。
(李桂彬)
九门城和假鸡寺
藁城城北三十里,有一座城叫九门城。九门城东不远有个南乡村,村西有座假鸡寺。说起九门城和假鸡寺,还有一个传说哩。
南乡村有姑嫂二人,靠纺线为生,她们纺出的线又细又匀称,到集上都卖好价钱,分不出谁高谁低。有一天,小姑说:“咱们不比纺线了,比别的本事吧。”嫂嫂说:“随你,比什么都行。”小姑说:“天不明我能盖起一座大寺,寺里有三层大殿。”嫂嫂说:“这算什么本领!我到天明能修起一座大城,九座城门九道关。”于是二人击掌打赌,要比个高低。
你想这姑嫂二人是何等人?原来都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织女星,因为贪玩,被打到人间受罚。
小姑要造寺,抱来捆秫秸,扎好殿阁的架子,又用刀子刻了门窗,放在村西一块空地方,吹一口仙气,秫秸架子立刻变成一座大寺院。嫂嫂要修一座城,还没有开始,孩子醒了,又哭又闹,只好给孩子喂奶。哄得孩子睡了,天也不早了,她赶忙用衣襟到滹沱河里包来一包土,倒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吹口仙气筑成四个角楼。接着又到河滩去包土,欲修九门九关。这时听到“喔喔”的鸡叫声,向东方一看,天色还没发白呢!怎么这么早鸡就叫了?原来是小姑捣了鬼。她修好大寺后,怕嫂嫂到天明修好了九门城,比不出高低,就捏住鼻子学鸡叫,引得四周的公鸡都叫了起来。嫂子看看小姑修好的大寺,只好认输了。因此,九门城虽然叫九门,但只有四个城角。南乡的大寺,后来人们把它叫“假鸡寺”。
(徐 奢)
黄龙坡的传说
在藁城城北寨里、固德一带,有一道黄土岗,像一条巨龙卧在那里,人们叫它黄龙坡。有关黄龙坡的名字,流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本来没有黄土岗,年年风调雨顺,人们的日子过得挺红火。一天,一个身穿道袍的“老道”,一瘸一拐地来到寨里村,跟人们说:“再过三天,一条妖龙从这里经过,要给人们降下大灾大难。”还说,他能降龙捉妖。人们相信了他,就让他住下来。
说话间三天过去了,果见从西北天上飘来一团黑云。忽地一声炸雷,黑云布满整个天空,太阳被遮起来,地上一片昏暗。这时,天空一道闪电,紧接着又是一声巨雷,接着下起大雨。只见一条黄龙从村子西北方向飞来,“老道”一声怪叫追上去,趁黄龙没有防备,举剑朝黄龙脖子砍去。雨水立时变成血红色,黄龙受了重伤,向西北方向逃去。“老道”死命追杀,连砍几剑,黄龙终于敌不过“老道”,一下子从半空掉下来,掉在寨里村西一带。“老道”追上去,用剑剜去黄龙的眼睛。原来龙眼是两颗珍珠,那“老道”手托珍珠狂笑起来:“告诉你们吧,这里每年风调雨顺,就是因为有这条黄龙伏在这儿!我知道黄龙今天要去东海,特意来取黄龙的眼珠,这是两颗无价之宝。”“老道”说完,一阵狂笑腾云而去。这时人们才知道上了“拐老道”的当,再去看黄龙,已经变成一道黄土岗。这道岗子,土是黄色的,往下挖去,有不少小卵石,据说是黄龙的鳞甲。人们为了纪念黄龙,就叫它黄龙坡。
(张同辉 张树申)
大慈邑火神庙的传说
藁城西北部有一个村叫大慈邑。这个村里有一座火神庙。
传说,在宋朝时候,河北一带连年大旱。尤其是藁城旱情更重,颗粒不收,人们无法生活,皇上决定开凿一条河,引水到这一带。
河修通了,有一天,皇上坐上龙船,顺着这条河视察民情,来到大慈邑这一带,皇上劳累了,不知不觉地躺在龙椅上睡着了。
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了天,玉帝热情地招待他,让他观赏天上的仙境。他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又到蟠桃园,受到了王母娘娘的款待。突然他觉得身子向下一沉,象被什么抓住似的,越抓越紧。他怕了,不敢说话。只听见有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当地的火神爷,你真大胆,竟敢用水冲我,这还了得!我要让你赵家的江山毁掉。要想保住你的江山,必须给我在这里修一座庙,为我送烟火。”说完往下一扔,把他惊醒过来。
皇上看了看四周,哪有火神爷呀?才知道做了个梦。心里想,莫非开河触犯了火神爷?想到这里,立即下了一道圣旨,要大慈邑村建一座火神庙。建庙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八日。
火神庙修起来了,可河水变得少了。皇上为了保住他的江山,让人们都到火神庙烧香。烟火烧得越多,河水干得越快。不久,那条流水的河干涸了,成了一条大沙河。人们仍然遭受着干旱灾害。
(丁从军)
蒲城药王庙的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藁城地界有一个村庄,叫蒲城。蒲城有一个王员外,家财万贯,良田千顷。王员外对村民十分和善,百姓们对王员外也十分亲切。
王员外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每日里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后来王夫人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千金小姐,可把王员外乐坏了。府上府下张灯结彩,宴请全村父老。王家小姐刚满十天,从五台山上来了一个和尚,左手拿禅杖,右手托钵,来到王员外家门口,口诵法号,要王员外亲自迎接。王员外笑呵呵地把他迎到府中,设宴款待。和尚酒足饭饱了,又向王员外家索取喜银五十两。众家人都很气愤,说和尚太无礼了,要将他轰出去。王员外喝住家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交给了和尚。和尚见王员外对人这么随和,双手合十对员外拜了拜,说:“王员外真是少有的善翁,恕和尚方才无礼了。”王员外赶忙还礼说:“无妨,无妨,你们和尚也是受苦之人嘛!”和尚又说:“请员外把千金抱来,让贫僧看看。”员外连声答应,和尚看后,忽然眉头紧皱,半晌,才叹口气道:“唉!真是好人多难啊!贵小姐十六年后,会有一场大病。”王员外急问和尚有没有解脱的办法?和尚想了一会儿,说:“办法倒有一个。十六年后,有一个乞丐从你家门前经过,只有他才能救小姐的性命。”
十六年后,王家女儿果然无端生病,整日茶饭不思,渐渐地瘦下去。王员外多方求医,无济于事。这时员外才想起十六年前那和尚的话,忙派人到庄前庄后,来等候那救星。到了第三天,忽然刮起了大风,寒风刺骨,眼看到了黄昏。人们正想回去,就见前面歪歪斜斜地走来了一个乞丐。众人连忙把那个乞丐领到了王员外府内。那乞丐名叫刘二,晕晕乎乎被请进了府内,坐上了贵宾位,端上了酒菜。那刘二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见了酒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吃大喝起来。酒足饭饱了,才想起应该问问原因。王员外就把十六年前和尚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二。刘二听了,忙说:“想是你们弄错了,我刘二自小要饭,没读过半天书,哪会行医看病!”王员外不信,连声哀求,家人们也都来求刘二救救小姐。刘二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就糊里糊涂地应下来,在王府住下。当天夜里,刘二愁眉苦脸地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起来,忽然门开了,进来一个手托钵盂的和尚,那和尚走到刘二面前说:“让我来告诉你治病的方法。”说着扔下一张黄符,转身走了。刘二忙追,却撞倒了桌上的茶杯。睁眼一看,原来自己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想起来,觉得有些惊奇,四下里找,还真在壁角找到了一张黄纸,上面画着三棵树,树下还有一堆土,刘二自言自语说:“一溜三棵树,树下埋宝物,伴饮滹沱水,医得怪病乎?”
谁知刘二说的话,正好被刚进来的员外听见了。连忙叫家人拿着刘二手里这张画去找这三棵树。刘二半晌说不出话来,思前想后,还是逃吧,就跑了。第二天,王员外带着人在村北找到了图上画的地方,真在树下挖出了一个黄纸包,里面还就有药。又叫一个家人到滹沱河取来河水,交给小姐服了。也怪,药刚下肚,小姐脸色渐渐红润,浑身也有了力气,只说想吃东西。喜得王夫人忙备了好饭,让女儿吃下。王员外直称刘二是神医,还有心把女儿许配给刘二,王夫人听了也同意。王员外来到刘二房中,发现刘二不见了。刘二奔走了几天,越走心里越不是滋味,觉得对不住王员外,就又转向蒲城走去。这一天走到一个村庄,听见有人谈论刘二让小姐吃药的事。刘二以为小姐吃药死了呢,这一下把他吓坏了,解下腰带在一个树林里上了吊。
几天后,王员外在这片树林里找到了吊死的刘二,谁也说不请刘二为什么会上吊。为了纪念刘二,王员外就在蒲城村挖土取药的地方修了一座“药王庙”,庙里塑了刘二的像。直到现在,逢年过节,还有人到药王庙里烧香磕头呢!
(李彦峰)
自落寺的传说
在古时候,藁城县耿村、朋学和辛庄三个相邻的村子百姓和顺,村风好。三个村的人没有为地边争过嘴,没有为道路斗过气。他们在什么地方见了面,只要知道对方是这三个村的人,就互相称兄道弟,十分亲热。
有一年春天,三个村的门户在耿村集上坐到了一块,要了一壶酒喝起来。拉闲话当中,说到一些穷困户时,都觉得不能看着他们吃不上饭。他们共同商量了个办法:三个村合要一块地,用这地里收打的粮食,周济那孤苦老弱人家。
三个村的门户各自回村后,跟老族长和一些长辈们一说,都说这个办法好,接着就在朋学东北角处要了一块地,起名叫“三官地”,由门户经管。
自从有了“三官地”,那些穷苦人家到了实在接济不上时,也有了个靠头,三个村的村民们更讲礼节,更和气了。村里没有打架骂街的,也没有小偷小摸的,家家过着安乐的日子。
有一年,从获鹿来了几辆拉煤的大车,当他们经过“三官地”时,有一辆大车走着走着“喀嚓”断了车轴。车一坏,牲口一惊,踩了“三官地”的庄稼。赶车人见车轴断了,急得出了满头大汗,同伴这时埋怨他不该做不义的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们在半路经过一座破寺院,知道寺里没有和尚,偷了寺里一尊铜佛像,想拉到远处卖了发点外财,如今拉佛像的车坏在这里,同伴们都认为这是铜佛显了灵验,给他们的报应。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伴们知道光埋怨也不顶用,就分头找来了三个村的门户。仨村里的门户来到“三官地”,看到赶大车的难处,不怪他们的牲口糟蹋了庄稼,还说他们百里来送煤,是给人们送方便,就找人给他们修车换轴。车修好以后,又找来村民帮助装车。装完了煤再装铜佛时,这怪事就来了,不管多少人抬,愣是抬不动,左抬右搬,铜佛像纹丝不动,在场的几十号人谁也没有办法。后来三个村的门户合计了个主意,又跟赶大车的一商量,干脆把铜佛像放在了“三官地”里。
赶大车的走后,三个村的百姓们捐献了些银两,在“三官地”里修建了一座寺院,又请来一位高僧,求他为这寺院起个名,这位高僧叫海清法师,他根据铜佛的来历和在“三官地”发生的事情,给这座寺院起名叫“自落寺”,打这儿这里有了寺院,海清法师做了自落寺的主持。
(杨志忠 张振贤)
斩蟒将军坟的来历
藁城市西白露村,过去有个斩蟒将军坟。说起这个坟来,还有段奇怪的事。
以前,一个村里有这样两口子,男的是个摇货郎鼓的,家里穷得很。媳妇先生了个小子,等了几年又怀孕了,不想养活了个肉蛋儿,吓得货郎就说:“这可怎么着?赶快扔了吧!”
媳妇见是个肉蛋儿也有点害怕,说:“谁知道扔了好不好?听人说肉蛋里包着贵子,弄开看看吧,也许是真龙天子转世!”
男人拿刀子哧儿一下,把肉蛋挑开了,里边有条小长虫。它哧溜哧溜爬出来,到媳妇跟前盘起来,一动不动,瞪着眼光瞅着她。媳妇觉着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亲乎乎地说:“他爹,咱把它养活起来吧!也许是条真龙?不是的话,咱就当个玩物吧。”男人见媳妇不愿扔掉,就把长虫留下了。
这长虫是条蟒,越长越粗越长,越发吃得多,家里实在养活不起它了。弄死吧,谁也不敢!时间一长,就把他爹愁死了。他的哥哥叫吴老美,这时也十大几了,就挑起爹的担子做了摇货郎,娘在家纺线织布。两人做一天的活儿,挣来的物件不够小蟒吃,愁得他娘一点法也没有,自怪自家遭了罪生了条蟒,一气之下也就跟着丈夫到阴间了。
剩下吴老美,紧做紧做也供不上弟弟吃。有一天他就对蟒说:“我实在养不起你了,把你弄出去,你去找吃的吧。”蟒点了点头。他用车推着蟒走,走一截子看看地方不对事,走一截子看看地方不对事。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有一片柳树长得挺茂盛,老美觉着这地方不赖,就对蟒说:“你到这里边打野食去吧!等我摇货郎有了钱再养活你。”蟒点了点头,哧溜哧溜地钻进了树林。
吴老美摇货郎走了一个村又一个村,过了一个店又一个店。蟒在树林里打野食吃,老吃不饱。有人从那过,他就吃起人来。吃了好多好多的人,过路的人谁也不敢从那走了。这条道是条要道,四面八方的人办事,还得非过这里不行。人们把这事就告到县官那里了。
县官一听,说这还了得,除了它去!谁能除哩?县衙的人没一个敢去。把县里好多有名的武将都念了一遍,哪个也不行。县官琢磨来琢磨去,就往上报到京城。京城的官让县官写出告示,谁能把大蟒除死,就给谁五百两银子,还封为将军。
这时,吴老美正好摇着货郎鼓走到县衙门口,见墙上贴着一张纸,人们正围着看。有人说,那那的蟒吃了那么多人,别说给五百两银子,封个将军,再多也没人敢去送命!他一听,正好是他放蟒的树林出了事,心想肯定是蟒弟吃起人来。他一个箭步上去,就把告示揭了下来。
县衙的人一见摇货郎揭了告示,就问:“你能除了它?”
“能!不能我就撕告示?”
“你拿什么物件不?”
“我拿一把刀就行!”他拿上刀,到林子里就喊:“蟒弟——蟒弟——你出来!”蟒一听是哥哥的声音,以为给他送好吃的来了,就急忙从树林里爬出来。
吴老美见蟒弟来了就说:“蟒弟,你怎么吃起人来?你说你吃了多少人?今天我非杀了你不行!”
蟒低头不动,他啪哧一刀剁在蟒脖子上,疼得蟒乱滚身子,尾巴尖啪的一甩,把吴老美也摔死了。
老远看热闹的人好多,见蟒死了,吴老美也死了,就告诉了县衙。县官说:“大蟒死了,给咱们活着的人除了一害。人死了,咱也不能亏待人家,给他修坟立个碑吧。”人们就在那儿修了坟,立了个大碑。碑上写着:斩蟒将军坟。
(槐杨 孙胜台)
耿王坟的传说
耿村村南有个方圆一亩大的土疙瘩,传说这是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的坟。他死后被封了王,这坟就叫耿王坟。
那时,这里是一片荒地,没有村子。朱元璋的干爹耿再辰要饭走到这里,病死了。常说,穷帮穷,富帮富,没儿没女的帮绝户。邻村几个要饭的见耿再辰死在道边儿,铺着地,盖着天,就去村里要了几块破席片,要了领秫秸箔子,把他卷了卷。这时,一只凤凰飞来,落在耿再辰的尸体旁边,一个县官坐着轿也走到这里。他听衙役们乱嚷嚷,撩开帘子一看,原来地上落着只花凤凰。“落轿!”县官走出轿子,捋着山羊胡子,做开了美梦:都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今天该我走红运!“衙役,在凤凰落地的地方往下挖!”当官儿的下了令,小兵子就得动。几个衙役,吭哧吭哧往下挖。县官俩眼瞪得豆包大。不一会儿,挖了好大一个坑,可什么也没挖出来。县官只好蔫不丢地坐着轿子走了。几个要饭的正愁没铁锨挖坑哩,这下可好了。他们把耿再辰扔到坑里,正要埋,忽然刮起了大黄风。呜呜呜,整刮了一天,把坑刮平了。又一夜之间,在埋耿再辰的地方长成了个大土疙瘩。
过了几年,朱元璋做了大明开国皇帝,封耿再辰为王,就派藁城县一家姓靳的来这儿看坟。这天,有个风水先生路过这儿。他东瞧瞧,西看看,围着土疙瘩转了三圈,抖着两根半胡子说:“这可是块风水宝地!”看坟的一听,就把当时怎么挖坑怎么埋,又怎么成个大土疙瘩的事从头说了一遍。风水先生使劲儿点了点头:“对着哩,对着哩!别看破席片子、秫秸箔子裹身,这大有讲究,这叫斜木棺子圆木套,凤凰点地,县官刨坑,老天爷埋坟!”
(朱秀兰 靳春生)
耿王坟的传说
传说耿村村南的土疙瘩是朱元璋义父耿再辰的坟。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又在南京坐天下,他干老子怎会埋到耿村?这事说来话长了。
耿再辰是元朝的大将,他会看阴阳,懂天相,又会相面。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和元朝打仗。有一回,因寡不抵众,被元朝兵将活捉了。皇上让耿再辰把朱元璋押到京城。
这天,耿再辰押着木笼囚车走到藁城与晋州交界的地方。黑价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刚一合眼,就梦见木笼子里锁着条长虫,一眨眼的工夫,长虫又变成头猪,跑到金銮殿,拱倒了根柱子。耿再辰吓醒了,翻个身,刚睡着又吓醒了。一连做了三个梦都这样。耿再辰犯了嘀咕:莫非要改朝换代?他起来看了看天相,心里说:唉呀,我还给他们卖命哩,眼看元朝就完了!天下该姓朱的坐哩!他想了想刚做的梦,很对景儿。莫非这事应在朱元璋身上?他赶紧回房,拿了个灯笼去看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押在木笼里。耿再辰举起灯笼一瞧,心里说:这人大有福贵,日后天下定是他的。有心把他放了,皇上必定要灭我九族。可是天意难违,不如对他明说了,还能落个死后封王。耿再辰打发走兵丁,对朱元璋说:“元朝气数尽了,我要是把你放了,我的命就没了。我是一命换一命,以后你坐了江山,怎么报答我?”“你要放了我,你活一天,我把你当亲爹供养。日后我坐了天下,封你为王。你归天后,我年年给你上坟。”为了保全家小,耿再辰劈开木笼让朱元璋跑了,他也就自刎了。人们就把耿再辰埋在一片沙荒地里。
后来,朱元璋坐了天下,封耿再辰为王,又派藁城县落生村一家姓靳的给他看坟。传说耿再辰是四月四死的,每年四月四,皇上派大臣或地方官员给耿再辰上坟。年深日久,姓靳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儿成了村子。原先叫看坟庄,人们嫌名不好听,又改成耿村。至今,耿村还是靳家大户,没一家姓耿的。
(朱秀兰)
耿王坟和耿村的传说
耿村村南有个一亩大的土疙瘩,传说那是耿王的坟墓。
耿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的干老子,叫耿再辰。元朝末年,耿王在滹沱河上跟鞑子打仗,被人家杀了。耿王是有架势的人,不能立时死了立时就埋,得叫朱洪武去看尸首。那时候朱洪武的气候还不沾哩,又打了败仗,不敢把事闹大了。听说,是用两根杆子剽住棺材,套上牲口拉着,慢慢往南京走。
走到耿村这个地方,天黑了,押灵车的人们就找地方宿了。黑价起了大风,刮得昏天黑地,百嘛看不见,几辈子人都没经过那么大风。天明了,人们起来一看,牲口和那棺材都不见了。一黑价大风,把停放灵车的地方背了个大疙瘩。棺材和灵车在不在疙瘩里头,谁也说不清,扒也没法扒。押灵车的人们遭了难,赶忙找去把事跟朱洪武一学,说大风把耿王埋了。
朱洪武听了,就说:“这是天意,那地方想必有风水,就让老人家在那儿歇了吧。”
齐那儿,就把大疙瘩叫了耿王坟,在上头立了碑,刻了字。
有了墓立了碑,得找个人看坟哪。当时,从落生村来了个姓靳的老头,领着六个小子,一家子给耿王看坟。老头是个穷人,靠嘛过日子呀?朱洪武给了他六六三十六亩地,不交差不纳税,算是看坟的工钱。
姓靳的就在疙瘩底下住下了。子子孙孙,越住人越多,慢慢成了个村子。成了村得有个名呀,叫靳家庄吧。后来一想,还有外姓人哩,就起名叫耿村。
(崔分田)
角中和马邱村的传说
传说汉光武帝刘秀未登基前,被一个叫王郎的对手追赶的四处躲避,到处流浪,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整天是提心吊胆无处安身。一天,刘秀的踪迹被王郎发现了,刘秀在藁城南面的荒地里为躲避追杀,在一人高的蒿草丛遮掩下拼命奔跑,后面的王郎骑着高头大马,挥动着手里的长矛,看着前面那个影影绰绰的人形,拍马追赶。我的天呀!刘秀一屁股蹲在地上,看到自己跑肿的双脚,无奈而又焦灼地说道,脚肿呀!脚肿!难道这就是我刘秀的葬身之地?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就把在这里组建的村子称作“脚肿”,后随着叫法的不断转变,村名改成了角中。……随着马蹄声以及王郎高喊捉拿刘秀混杂的声音越传越近,刘秀自言自语道:要是这会有匹马该有多好啊!此时只听得一声马嘶从前面不远处传来,刘秀赶紧一拐一瘸地走去,原来是一个小寺庙。由于天已擦黑,也看不见上面写着什么庙。刘秀摸着马,不由得喜出望外。刘秀临走前,在庙里向神像五体投地,并许诺:我成事后,一定把这匹马完好无损地送回来。刘秀打马向前一路狂奔。也不知跑了多远的路,天明了,人困马乏,刘秀来到一个村子,想找水喝,放眼环顾,附近有一眼井,没有水桶怎么喝呀,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不会用你的长枪把井撬倒啊。顿悟的刘秀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可能,但也只好依计行事,他把长枪插进井腰,气吞丹田使劲撬,奇迹出现了,但见井口慢慢倾斜着……,水出来了!水出来了!惊喜的刘秀赶紧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井水那个甜呀,忘情的刘秀喝了个痛快!随后刘秀用井水洗了洗身子,也给马洗了身,赶紧走吧,找自己的队伍去!刘秀打马飞奔,突然,马一下子卧倒在地,把刘秀摔了个够呛。当满面沾土的刘秀站起,看见这匹马身子骨渐渐委顿下来,不一会儿,马的肉身子逐渐恢复成原来的内质——泥马,原来是菩萨把庙里的那匹泥马度化成活马帮助刘秀逃过一难。后来刘秀找到自己的队伍,率领众人历经苦战恶战,终于打败了强劲对手王郎。刘秀想起自己在角中一个小庙里许下的诺言,就寻找了一匹一模一样的马给人家送去,孰料在途中那匹还人家的马病倒了,马没送到路上就死掉了,痛哭流涕的刘秀不得已将这匹马在当地埋葬,一个偌大的马丘出现了。后来的迁民便把当地这个传说,唤成村名——马丘,也就是现在藁城的马邱。
(郝军)
石井村的来历
从前,在藁城南部有个老道,经常一边走一边念叨:“我是上界的北斗星,一股妖气冲到了云端中,我下界来帮你们除妖来了。”他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念着念着,人们都相信他了。“你给破破吧。”老道说:“给准备一盆猪血,弄一车白大灰。”“行了。”就照着办了。原来在这村子里的小塘里,有块顽石正在修炼,快修炼成功了。这个老道就来了:“你这大胆的石精,还打算吃人噢。”说着就把猪血一泼,泼倒在石头上,见它不能动了,就用这白大灰一填,给填住了。就是在这儿出了个石头精的故事。所以这村就叫“石精”。时间长了,人们觉得不好听,就改成了“石井”。
(赵春平 刘占明)
永安村的来历
很早以前,藁城县朋学村南边有条大河,河西边住着不多几户人家。
有一年,天上下雨,河水猛涨,发了大水,把河西边住户的房子给冲跑了。几天过后,水撤了,被大水漂起来的檩、梁、门窗都落了地,人们都原地搭起了房子。房子盖起来了,没有村名,叫什么呢?几户一商量,咱是叫大水漂过来的,就叫漂里吧。人们都同意,这个村就叫漂里。
后来,这个村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稠,村子越来越大。村里主事人就想:这么大个的村子叫漂里多难听,改改名吧,就改名叫永安。意思是再也不走了,永远在这安家落户,就是现在的永安村。
(靳春利 赵志勇)
豆家庄的来历
传说,窦尔敦干弟兄八个,都是大响马,后来都分散各奔前程,窦尔敦来到耿村村北的一个庄里。
窦尔敦在这里落脚后,常领一班人练武。一天,他们几个人在村南歇着,有一个山东响马在北京偷了朝廷的黄马褂、银子,路过这个村,走到这儿累了也歇起来。
窦尔敦见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再一细看是响马,心想肯定是做了活啦,他就对身边人耳语了一番,这伙人呼啦一下子,把响马的小推车给撞翻了,车上的六个小罐打坏了,银子撒了一地,响马怒道:“你们瞎眼啦,怎么把我的小车给撞翻了?”
窦尔敦说:“他们都瞎了,有眼的在这里。”
山东响马一打量他,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有来头,赶紧改了话,问:“你们缺什么?”
窦尔敦说:“我什么也不缺,就缺你车上的那件破棉袄。”
“这——”响马一听,吃了一惊,他偷的黄马褂就在破棉袄里放着。眼前这个人怎么知道的?呆了半晌,才说“唉,你要别的东西都给你,唯独这件破袄不能给。”
窦尔敦说:“你不给?我还不要了呢!”
一说这话,响马拾掇了拾掇,推着小车要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抱拳一问:“敢问壮士大名?”
“窦尔敦!”
“那好,窦壮士,后会有期!”
时间好快,山东响马到藁城县衙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把县老爷两匹宝马偷走了。
第二天,衙役一看,门栓没动,墙头上也没有印迹,两匹马没了,这可把衙役吓坏了,赶紧禀报县太爷。后来听人说,窦尔敦挺有本事,就大价请他去找。
窦尔敦答应了,他想来想去,肯定是山东响马那伙人给偷走了。主意一定,马上奔到山东响马窝里去了。
到了那儿,听说藁城的人找马来了,天也黑了,吃过饭后,给窦尔敦安排了地方住,这倒好,睡的地方不是炕不是床,而是一张网,这网厉害,人在上头睡,一动就夹住,越动夹得越紧,上边还有刀片,会削掉身上的肉。窦尔敦施展轻功,躺在网上,身子不挨网绳,就这样一宿没动弹。
第二天,这伙响马想:“这一招没难住他”,忙说:“两匹马是俺们偷的,俺送你回去。”
山东响马跟窦尔敦一人骑了一匹马往回走,好马跑的快,三天时间就到了藁城城边。到了这儿,山东响马跳下马来,从腰里掏出绳子,硬让窦尔敦把他绑了。要不这样,就不够朋友;要不这样,显得你没本事,觉得对县太爷不尊重,窦尔敦只好把他绑起来,牵着两匹马进了衙门。
县老爷一见马被找回来了,欢喜得了不哩,上前拉着马又是亲又是拍,他一扭脸看见了被绑着的山东响马,气得直扑脑门,不问青红皂白,就叫人打他,一棍子下去,响马就躺下死了。
他这一死,窦尔敦怎么也不是滋味,这叫我的脸往哪儿搁?他跺跺脚就走了。
走到村东口,山东人在这里等着他。窦尔敦见他没死,忙说:“朋友,进庄歇会吧?”
“不了,我们很可能再见面的,下次见面时可别这么不礼貌吧?”说完撒开双腿,几步走出老远。
窦尔敦觉得没劲,自己堂堂一个大人物,竟栽在一个不知名的人手里,说再也不出山了,要在这个庄里隐姓埋名一辈子。后来这个庄取名窦家庄。后人觉得窦字不好写,便改用豆字,称豆家庄至今。
(靳春利 时文鸽)
铁匠夫妻
明永乐年间,一对夫妻从山西的洪洞县迁到冀中平原的一个村庄。夫妻俩会打铁的手艺,为了生计,他们就在村中心选了块地方,盘炉做灶,置工具备料,叮叮当当开起了铁匠铺。
夫妻俩为人厚道,为村民们打的镰啊锄啊捞筲钩什么的,从不讲价钱,有多给多,无多给少,没有的就干脆不要。夫妻俩不但会打铁,还会铸造技术,铸的锅啊、盆啊,村里的人们都喜欢,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村民们也重交情,常把多余和废弃的铁料送给他们。就这样,夫妻俩与村里人们和谐共处,日子过得虽苦也甜。
当地的县官想造口大钟,打听到铁匠夫妻的手艺好,就把这差事交给了他们。夫妻俩就修建大炉,备足用料,开工的那天,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熊熊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终于烧成了一炉的铁水。就在夫妻俩开始铸钟时,意外发生了。盛满铁水的炉突然裂了缝,铁水从裂缝中奔涌而出,像火山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一片火海。围观的人们大呼小叫,一下子炸了营,面对这样的场面,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水往低处流,铁水顺势流向一处民宅,铁匠夫妻知道一场惨祸就要发生。望着铁水呼啸着逼近民宅,铁匠丈夫看了看妻子,妻子懂了丈夫舍生取义的眼神。就在丈夫纵身跳向火海的一瞬,妻子猛地向后推了一把丈夫,随即一声大喊,整个身子横亘在铁水前。铁水被挡住了,村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哑无声息。
后来,铁水凝结成一大片厚厚的铁片。在铁匠妻子葬身之处,长出了一株槐花树,铁匠夫妻居住的地方则被人们叫做岗上村。
(辛振兴)
李氏兄弟
明永乐年间,由于连年战乱,百姓死伤无数,许多地方绝了人烟。为此,朝廷出台了一项政策,将山西聚集的人迁往无人或人少的地方。不知为什么,当时的政策规定,除洪洞县的人不迁外,其它地方的人都要迁。
这样一说不要紧,许多故土难离、不愿撇家舍业的人们就纷纷聚到了洪洞县。洪洞县的人越聚越多,一时人满为患。正这时,官兵突然包围了洪洞县,官府就地办公,将所有的人一一迁往外地。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洪洞县的人不外迁”的政策,不过是一个天大的圈套。
被迁的人群中有李氏兄弟,哥俩为今后的生活能有个互相照应,决计同迁往一个地方。于是兄弟俩就一路东行而去。谁知,半路上遇上劫贼,二人被迫失散。
弟弟漫无目标的走啊走啊,上哪儿去呢?朦朦胧胧记得哥哥说要去的地方有个“贾”字,于是,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打听,终于走到一个有“贾”字的地方,但这里却没有哥哥。他以为或许哥哥一路不顺,还没有到达,就决心在此等候,等啊等啊,弟弟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在等待的那些日子里,弟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民风淳厚,沃野良田,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这一舒坦就是几十年。
直到弟弟病得将要西去时,哥哥突然找上门来。这时弟弟才知道,原来哥哥居住的地方仅离自己三里地。哥俩抱头痛苦,不知道怨谁、恨谁?
哥哥居住的村叫贾市庄,弟弟居住的村叫贾庄。
几百年后,在贾市庄与贾庄两村之间出现了一片坟地,人们都叫它李家坟。
(辛振兴)
正宫(公)村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傻闺女,没有父母,跟着哥哥和嫂子生活。傻闺女整天傻里傻气的,长着满头的秃疮,两只手总是握着,掰都掰不开,除了放牛什么活都不能干。嫂子对她很不好,每天出去放牛连干粮也不给带,傻闺女也不知道要。到了地里,傻闺女看见牛在吃青草,就说:“老牛老牛吃青草,吃了青草拉豆包。”话音刚落,老牛果然就拉了两个豆包。傻闺女拿起来就笑嘻嘻的吃了。以后,傻闺女天天中午就吃牛拉的豆包。
嫂子见傻闺女不显瘦,倒越来越胖,觉得事怪。
傻闺女越来越傻,整天乱喊乱叫,有一回,她嘴里叼着根草棍,见了嫂子就喊:“草叶青,草叶黄,早晚我要当娘娘;草叶黄,草叶青,早晚我要做正宫。”嫂子说:“你这号的还想当娘娘!你要当了娘娘,我让你蹬着肩膀头上马。”
一天,皇帝的太子要选娘娘,可选来的姑娘和太子对脸一拜,姑娘就死了。后来又选了几个,也都这样死了。皇帝想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到全国去转,见女的就拜,谁要被拜不死就选谁当娘娘。太子就到各地去转了,见女的就拜,拜一个死一个。后来转到藁城县傻闺女的村子里,正好碰上傻闺女骑着墙头玩,见太子过来就喊:“我要当娘娘了,我要当娘娘了。”太子听了很生气。跟随太子的人说:“我看你干脆冲她拜一下,把她拜死算了。”太子就冲着傻闺女拜了一下,拜过后见傻闺女没有死,还嘻嘻的冲着他笑。跟随太子的人说:“原来她就是娘娘,我们给她梳洗打扮一下,把她带走吧。”谁知傻闺女除了太子谁也不让给梳洗,太子只好亲自给她梳头洗脸。太子一摸她的头,傻闺女头上的秃疮不见了,长出满头的黑发,脸也变得又白又俊了。傻闺女跟着太子从屋里走出来,嫂子正等在门口看笑话,见傻闺女变得这么漂亮,立时看呆了。这时傻闺女握着的两只手也松开了,从手里滚出两颗闪闪发光的珠子。嫂子看见掉在地上的两颗珠子,赶紧猫腰去拾。傻闺女趁嫂子猫腰的功夫蹬着她的肩膀头上了马,跟太子到皇宫做正宫娘娘去了。
由于这个村子出了一个正宫娘娘,以后就叫正宫村了。今称正公村。
(翟林青 张月君)
正公村的来历
从前在藁城县东边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个小村。村里有一家人,就哥嫂和小姑子一块儿过日子。这小姑子是个秃闺女,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整天流着两股鼻涕,裤裆尿得湿湿的,衣裳上的圪渣明晃晃的能照见影,她也不多说话。哥嫂嫌她脏,嫌她傻,断不了给她点儿气受。
有一天,嫂子又数落她:“你这脏样子,得把我和你哥腻歪死,以后往哪儿打发呀?”
秃闺女说:“这你甭愁,俺落得树叶青,俺能做正宫,落得树叶黄,俺能做娘娘。”
“就你这模样,嘛也做不了!”
“你不信?娶俺的时候还蹬着你的肩膀上轿哩。”
“呸!呸死你,你这脏样子,蹬俺的肩膀上轿,没门儿!”“不信,你走着看!”嫂子一给她气受,她就这么说。
有一年朝里选正宫,军师一掐算,做正宫必须选个秃闺女,朝里才安稳。到了选宫这一天,来了好多美女,军师看看都不行。这时秃闺女来了,她往那儿一走,文武大臣乱赶她,说:“去!那么多美女都选不上,就你这脏样子,还想当正宫?去去去!一边去!”秃闺女硬往里走,说:“你们说话管嘛用?军师说俺不行,再走也不晚!”就硬挤了进去。军师一看,好,就选秃闺女做了正宫娘娘。文武大臣乱笑话军师,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干嘛非选这么个脏闺女?
这事传到村里,村里人对她嫂子说:“这回你可不用发愁了,你家秃闺女当上正宫娘娘了。”她嫂子说:“你别逗了,她整天尿裤子,裤裆都提不起来,头上一根头发不长,流着两股鼻涕,去了人家还不把她赶到一边去!”
一天,朝里真的抬着两顶大轿来娶她了,到门上说:“正宫娘娘上轿吧。”
嫂子一看成了真的,见秃闺女的脏样子,就说:“你们等等,我把她打扮打扮再上轿吧。”秃闺女说:“不用了,我想吃碗小米饭!”嫂子就给她端出一碗小米饭来,秃闺女喝了一口,扑地一声喷在地上。嫂子一看,地上全是金豆子,赶紧弯下腰去拾。秃闺女见她一猫腰,就蹬着她的肩膀上了轿。
大轿抬到宫里,一个太监喊:“正宫娘娘到了,下轿吧。”文武大臣都围来看,只见她猫下了腰,点了下头,扑嚓,脑袋上掉下个大金碗,两股鼻涕也变成了两根金镏子。她漆黑的头发,梳着两个小爪角,粉白的脸,大大的眼,樱桃小口不大点,比谁都好看。正宫娘娘从裤裆一掏,掏出四条玉带。她把凤冠霞帔一穿戴,好看得成了万人迷。
后来,这个村因为出了正宫娘娘,就叫了正宫村。年代久了,“正宫”写成了“正公”。
(槐杨)
“黄瓜张村”的传说
藁城市兴安镇张村北街、中街、南街三个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村,早先传说叫“黄瓜张村”,说起“黄瓜张村”还有一段故事呢。
一天,南蛮子(南方人)来到张村访友,看见村北有个大土岗子,朋友告诉他说:“这是有名的留章村‘六千顷’大财主家的‘田圪塔’,年年收割的几百担粮食都用‘金马驹子’驮进去,藏起来。”南蛮子心想这田圪塔里头一定藏有宝贝,可怎么取出来呢?思忖着进必有门,开门要有钥匙,便下定决心要找到金马驹子。这天转游到张村一家菜园子,看见一根闪光带刺的黄瓜,长得很像把钥匙,就掏钱买下了,拿到手里就变成了一把金钥匙。南蛮子用这把黄瓜钥匙打开了田圪塔的门,金马驹子喜叫三声,驮上南蛮子就回老家了。从此这事就在南方北方广为流传:“张村金黄瓜,留章田圪塔,南方客商多,金马回老家。”后来人们就把张村改叫成了“黄瓜张村”。
现在无极县有个张村,晋州市也有个张村,你出门在外,一说“黄瓜张村”就知道你是藁城人。
(米全胜)
“黄瓜张村”的传说
藁城市张村村南,有一个沙土岗子。传说很久以前,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在沙土岗北边种了一片黄瓜。两个月过去了,黄瓜地里只结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黄瓜。白胡子老头天天为这棵黄瓜浇水培土,可是这黄瓜长啊长啊,长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长老。
有一天,一个南蛮子来到这块黄瓜地,详详细细把这黄瓜看了一遍,二话没说,掏出一百两银子就要买这根黄瓜。老头就是不卖。争执不下的当儿,南蛮子趁老头不注意,把那黄瓜揪下来,硬把银子往老头手里塞。老头不接,只是不住劲地叹息。南蛮子说:“我看你也是一个老实人,给你实说了吧。这根黄瓜是一把金钥匙,专门开这个沙土岗子用。这岗子里边埋的全是金豆子,还有一个金马驹子、金磨子。每到深更半夜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金马驹子拉着金磨子,磨出好些金豆子。咱们就搭伙计吧,今黑价打开土岗,取金子。”
当天半夜,二人来到沙土岗前。南蛮子看准一个地方,拿黄瓜一捅,沙土岗子一下裂成两半,只见一匹金马驹拉着金磨飞转,光灿灿的金豆子堆在磨子周围。那南蛮子也不说话,撮了一簸箕金豆子就往外跑,倒下金豆子又进去撮,刚撮出来,只听轰隆一声,沙土岗子又合在一起了,黄瓜也断了半截。南蛮子傻眼了,白胡子老头夺过另半截黄瓜,猛地插进沙土岗子,嘎喳一声,沙岗子又裂开一条缝。白胡子老头把黄瓜接在一起,和黄瓜一起往天上飞去,边飞边喊:“好你个南蛮子,坏了我的大事。我本想在此练就金钥匙,打开南金岗,用这些金子造一座城池。可你存心不良,硬把未长熟的黄瓜揪下来。现在的金子,只能建一个村子了。这真是:做人不要太贪心,贪心必定是祸根,千辛万苦造城池,只落小小一张村。”这时,鸡叫了,天亮了,土岗北边出现了一个村庄,形状很像那根黄瓜。白胡子老头说了声:“黄瓜张村”,就飞走了。黄瓜张村的来历也这样流传至今。
(彭建波 彭蚂蚱)
米奶奶庙的传说
藁城城东有个张村,张村村里有座米奶奶庙,庙里有个米奶奶像。每年三月三,张村都有庙会。这一天,善男信女们都来庙会烧香磕头,念经的,还愿的,可热闹了!
米奶奶虽说最后成仙得了道,当初,她可是个受气包儿。据说,她娘家穷,又从小没了娘。她是闺女,可家里拿她当小子使唤。推碾子拉磨,洗衣做饭,锄地赶车,全靠她。从前,女孩子七八岁时就裹脚。她整天干这些力气活儿,十七八了还是两只大脚片。二十二岁那年,她嫁给张村一个姓米的穷庄户人家。就因为脚大,自打进了门,婆婆多嫌,女婿不待见。白天,和男人在地里干一天活,晚上进了家门还得受婆婆的气。后来,她一连养了仨丫头,婆家更拿她不当人。婆婆整天说过来骂过去,丈夫在中间受夹板罪。他看看老婆,整天哭丧着脸,没个笑模样,瞅瞅仨闺女,过着日子没劲儿。有一天黑夜,他趁天黑人静,背起小行李卷下了关东。这下,更苦了米奶奶。孩子们小,全家的活,她一个人做,婆婆有了气朝她一个人撒,真是丁香泡在黄连水里——苦透了!
常说,月有圆缺,天有阴晴。想不到受了多半辈子苦的米奶奶,也有了出头的日子。
这年夏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她门口,见她家大门洞里放着半块碾台子,就对米奶奶说:“把你家碾台子卖给我吧?”米奶奶听他口音是南方人,她早听说过南蛮子找宝的故事,就说:“不卖,俺还用哩!”“大娘会说笑话,半块碾台子有什么用哩?”“俺待见它,看着它玩儿!”南蛮子走了。过了半个月,他又来买碾台子。米奶奶可多了个心眼。她琢磨:都说南蛮子眼力好,能看到地下五尺深,他买半块碾台子干嘛?说不定里边有宝贝。她想到这儿,就试探南蛮子说:“你们南方人真会做买卖!你想花仨瓜俩枣的钱就把俺家的宝贝买走,没那么便宜!”南蛮子被她说破,支支吾吾,说了两句客套话走了。
从这天起,米奶奶出门端详这块石碾台子,进门打量这块碾台子。她也犯了嘀咕:要说不是宝,南蛮子买它干嘛?要说是,它宝在哪儿?它是宝也好,不是宝也罢,俺肉眼凡胎的老娘们家知道个嘛?豁出去了,我一点点敲碎它,看看里边有嘛。她拿了个锤子,一点点的往下敲。婆婆见她没事了就敲打破碾台子,掰着头发根地数念她:“臭娘们,一天仨饱撑得你,没事了敲石头玩。大脚精,连你男人也留不住,连个小子也不会养活。米家坟上缺了八辈子德了,娶了你这么个扫帚星!……”这些话,米奶奶听得耳朵里都磨出茧子来了。不管婆婆说什么,她还是有空就敲打。一天,两天,……有一天,她一锤子下去,就听当的一声,从石头里蹦出来个黄豆粒大的圆蛋蛋。她捏了捏,软乎乎的,拿起来闻闻,有股子异香异气的味儿。她琢磨:说不定这就是宝。这么个小圆蛋蛋,就真是宝贝,它是吃的,看的,用的?管它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豁出去了,我舔舔它是什么滋味。她把圆蛋蛋搁在嘴里,本来不打算吃,谁知一不小心,把它咽到肚里了。米奶奶立时觉得天昏地转,赶紧往屋里跑,她一头扎在被子里,迷迷糊糊,三天三夜,人事不知。仨闺女围着她,娘呀娘的,都哭成了泪人儿,婆婆进来,看了看她只有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就对孙女们说:“别嚎丧了,快把被褥卷卷,把炕席找出来,咱使不起棺材,也得给你娘一领炕席呀!”闺女们听奶奶这么说,哇地一声,哭得更恸了。说也怪,米奶奶这会儿反倒好了。就见她睁开俩眼,一翻身,坐起来,说:“你们哭嘛,这么恸?”这时,婆婆从外屋进来,她指着婆婆的肚子说:“娘,可了不得,你肚子里有条大绦虫,我看得真真的。”婆婆瞪了她一眼:“臭娘们,没死算你命大,又胡说什么?”她拽着婆婆不撒手:“娘,你真有虫子,好长好长!”婆婆哪里信她的话。米奶奶自从吃了那个圆蛋蛋,常说这个肚子里长了瘤子,那个媳妇怀了怪胎。她说的话,早早晚晚都应验了。婆婆本来不信她的话,可是后来见她说别人都对了,也就半信半疑。她越疑神疑鬼,越觉得病重。她找了个看病先生,先生也说她肚里有个虫,给她开了方子。她吃了药,果真拉出一条三丈多长的大绦虫。
有一天,米奶奶上房晒粮食,她往东北一望,下了房对婆婆说:“娘,你儿给人家烧炭哩!”婆婆又骂她胡说八道。
过了一个多月,她刚端起碗吃饭,就对婆婆说:“娘,你儿回来了,我去村口接他!”婆婆又以为她说疯话,理也不理她。过了吃顿饭工夫,她替丈夫背着行李卷儿,两口子一前一后进屋了。从这以后,婆婆才相信米奶奶果然能隔着肚子看见人的五脏六腑,站在房上,能看见千里以外的事。
这些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开头,三里五乡的人们有了病,或是丢了小牛少只鸡,都找米奶奶。后来,十里八乡的人们也常常来找她。
有几天,每到半夜,米奶奶就起来一个时辰。丈夫说她:“你不睡觉,天天半夜三更起来瞎鼓捣什么?”米奶奶也不理他,自是干自己的。
有一天,晋州一家来接米奶奶去看病,临走米奶奶对小外孙女说:“我走两天就回来,家里的东西,你愿玩什么就玩什么,就是不许打开柜子上那只小箱子,千万记住了!”米奶奶走了,小外孙女琢磨:姥娘平时那么亲我,可一个破箱子倒不让我打开,说不定里边有什么好玩物的。我倒是开开箱子看看。她掀开箱子一看,见满满一箱子小纸人人,小纸人人立时胳膊腿乱动,飘飘悠悠都从窗户眼里飞走了。第二天,米奶奶从晋州回来,就让家里人给她做装裹衣裳。她对家里人说:“我多着三天,少着两日就死了!”果真,第三天,米奶奶就死了。她死前,嘟嘟嚷嚷,说纸人儿飞出去,为非作歹,老包派人抓她来了。也有人说,米奶奶成了仙走了。后来,让她看过病的人们,自愿凑钱,在张村村东修了座米奶奶庙。因为米奶奶是三月三死的,人们就规定,每年三月三是米奶奶的庙会的正日子。
(朱秀兰)
王莽沟的来历
刘平帝崩驾后,王莽想把刘秀杀了,自己登基坐殿,这才有了王莽赶刘秀的事。
这一天,刘秀跑得又饥又渴又使得慌。想喝口水,地里没浇地的。有一眼井,可是没有打水的物件,怎么能弄出点水来?刘秀想着,嘴里说了一句:“井要是倒了才好哩。”就这么一说,井哩,真就仄歪了。刘秀走到井里喝好了水出来,井又成了原样。
整跑整跑,刘秀使得戗不住了,身子一挨地就睡着了。
就在这工夫,王莽由远到近,眼看就到跟前了。这时,从葛针堆里跑出来个蝼蛄,俩夹子使劲儿地夹刘秀,刘秀尖吱辣一下疼醒了。一睁眼,见王莽带着人马到了跟前,刘秀也顾不上看是什么救了他,一翻身噌地上了马,抡鞭紧抽,嗖嗖嗖一气跑远了。
再说王莽老远就看见刘秀躺着,心中真是欢喜。离近了,他举枪就投,就在枪头落地的当儿,刘秀骑马走了。王莽没有投着刘秀,他拾起枪来还是猛追,枪尖在地上拉了一大道沟。沟有四五丈深,七八尺宽。人们就叫它王莽沟。
(时文鸽)
藁城“孩子岸”的传说
藁城城内有一块地方叫“孩子岸”。
传说几百年前,藁城西部有一个大水坑,四周树木高大茂盛,坑里水都照得成了绿色。水里有许许多多的蛤蟆,不管夏天冬天,都不离去,里面有十个大蛤蟆叫得最响。
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南蛮子,说是会看风水。南蛮子在城里住下,夜里游逛,听见坑里“呱呱”乱叫,看见坑里不时放红光。他看出这十个大蛤蟆是天上派下来的“文曲星”、“武曲星”,要转世成人,辅佐龙子。夜间发出的响亮的叫声,是他们在读书。南蛮子心想,这个地方将来要出十个阁老,小官就更多,北方就太强了!他出了个坏点子,叫人把坑周围的树木全部砍光。又向县官说:“这满坑蛤蟆都是祸害,要马上填掉。”县官依着他,就派人拉来石灰倒入水中,烧死了大蛤蟆。南蛮子心中有鬼,怕违背了天意,自己受惩罚,就算计好了,放跑一个蛤蟆,托生在姓石的人家,以“石”代“十”。这样,南蛮子破了风水,使藁城只出了一个石阁老。
这个大坑,传说是天上星宿转世前念书的学堂,所以叫孩子坑。后来填了这个坑,就管这块地方叫了“孩子岸”。
(尚新鸿 泰然)
朱家庄的来历
元朝末年,南方一带民不聊生,老百姓背井离乡,行乞逃荒。有几个安徽人,北上来到藁城倪若水故里,给人家扛长工揽活。其中有一个女人,人称朱陈氏,已怀有身孕,给一家叫倪长根的大户人家做些洗洗涮涮打扫庭院等杂活。这个倪长根有三个媳妇,一次倪长根在小河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便吩咐自己的大媳妇给做道菜。菜做好后,香味扑鼻,大媳妇垂涎欲滴便偷偷地吃了一半,谁料二媳妇发现后趁没人时把剩下的另一半也给吃掉了,当小媳妇看到时,菜盘里只剩下一堆鱼骨头了,小媳妇一生气便把鱼骨头扔进了泔水桶。佣人陈氏往外倒泔水时发现了鱼骨头,这个贫苦出身的女人哪闻过腥味,她就一下子把鱼骨头吃了。等到倪长根盘问此事时,都说是陈氏吃掉了,吓的倪长根赶忙对管家说:“此女人命硬,不可收留”。决定赶走陈氏。陈氏离开倪长根家时,感到腹中一阵阵疼痛,便向西过桥走进了小白寺(俗称小寺,在朱家庄村南)。一个小和尚看见一个孕妇手捂着腹部咬着牙一副痛楚的样子,趔趄地走进来,就赶紧去正殿找主持,主持合掌当十,一句“阿弥陀佛”,就吩咐两个小沙弥将陈氏搀扶到房中,倒上热水,让陈氏慢慢喝下去。主持为她把脉,确诊为喜脉后,就让小沙弥慧明好好照料,并让另一沙弥弄来一钵粥喂陈氏。大约过了一个月,正是头秋,陈氏倍感肚子难受,不断呻吟。慧明光着急,也不知怎么帮忙好,直转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走着。到了晚上,陈氏心如煎熬,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叫,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慧明当时在寺院里看见从产房射出一片红光,映红了天际。因陈氏此前已生育了七个孩子,这个小孩出生后,故取名八八。父亲姓朱,安徽钟离人,后来这个孩子又叫朱元璋。朱八八出生后,相貌丑陋,不过出现的那道红光划破夜空,却惊动了当朝皇帝,皇帝便问宰相是怎么回事,宰相望着发光的方向,大呼那个地方出生的小孩将来要造皇帝的反。皇帝大怒,便下令将当地的小孩杀掉。奉命追剿的一队兵马来到小白寺后,带兵的队长便进去向主持打问小孩的下落,主持说:“那偏房住着一个叫花子,因为没有饭吃,身体又有病,才收留下来”,队长就命手下到屋里看个究竟。当几个士兵刚进屋门,一群马蜂突然向他们袭来,士兵们赶紧捂着脑袋跑了出来,向队长草草应付道:一个要饭吃的成不了气候。队长犹豫之时,一探子来报,离小白寺不远一个村子里出生了一个孩子,队长马上带领队伍离开小白寺,向另一个村子康家庄(后改称朱家庄,当地人传说猪吃了糠)奔去,把那个小孩杀掉了。怎么如此巧合,在士兵搜查之时出现了一窝蜂呢?原来朱元璋的父亲去康家庄卖豆腐回来的路上,看见路边不少野花摇曳着挺好看,就顺便采撷了一些花,老婆让他把花插在门楣上。秋天时节,正是马蜂在花丛中忙碌的日子,也该追来的士兵倒霉,惊扰了花蕊里的马蜂,招致蜇刺,朱家也因此躲过了一场灾祸。此后,朱家运气盖过了康家人,康家势力逐渐削弱。几十年间,康家人外迁的外迁,绝户的绝户。朱家势力不断强大,子嗣鼎盛,后来康家庄就改称朱家庄。
(郝军)
“土山”村名的来历
藁城市区西南二十里处有个“土山”村。关于村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在口北边修万里长城,为了修得牢固,让民夫从河北省的南部运粘土填心。没有车辆,就让民夫一人接一人,排成队用筐传递。筐队排了一千多里。北边把长城修好了,南边还不知道。等接到命令,把余下的土倒在半路,就堆成一座山丘。后来这里住了人家,就取名为“土山村”。
(张建刚 耿吉成)
马邱村名的来历
藁城市有个马邱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汉朝时候,王莽跟刘秀打仗,刘秀打败。王莽追着要活捉刘秀。刘秀边跑边打一直退到藁城县境内的一个小村边上,刘秀跟前没有一个士兵了,他的战马也累死在村边。刘秀看到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死了,伤心地说:“战马呀!自你和我在一起,没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不是东征就是西战,现在竟累死在这里。”刘秀哭了多时,擦干眼泪,抓起一把土,撒在战马身上,就算把马掩埋了。他站起来,又继续向前跑了。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想起那匹累死的战马,就把掩埋马的那个村子改叫马丘。今为马邱。
(葛立茹)
韩家洼的由来
在藁城城北三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韩家洼。这个村名的来历,有这么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有一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众仙都来了,祝贺王母娘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王母娘娘眉开眼笑,好不高兴。她想观赏人间的美景,就率领众仙乘云驾雾,从天宫往人间飞。飞过这片大海上空时,王母娘娘一低头,头上没插好的金簪掉在了海里。这可把她急坏了,她问众仙:“谁下去给我捞上来?”
一个大仙说:“不用下水就能捞上来,看我的。”说罢,拿出一个笊篱,从海这边向对岸一捞,捞了满笊篱鱼虾。他把海里的鱼虾都捞完了,也没捞着金簪。
王母娘娘急得没办法,一个大仙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他拿出一把瓢,一瓢把海水就舀干了,露出了海底。
从此,这儿再没有水了,大海变成了低洼。人们就叫它海家洼。再后来,人们把海家洼叫转音了,就叫成韩家洼。
(刘香云 杨秀辰)
堤上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一条很宽很深的河流过这里,几家人合伙在河边开了几亩荒地,种点粮食,维持生活。但是很不幸,有好几个人不慎掉进河里淹死了。人们很苦恼,想把河填平,但谁也没有去填。
这几户中,有一家姓田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有一天,田家的儿子在地里干活。快晌午时,天阴了,接着下起雨来。爹不放心,就拿了雨布去接他的儿子。他走到河边,看见儿子沿河边往这里飞跑。快到他跟前时,儿子脚下一滑,跌到河里淹死了。田老爹发誓要填平这条吃人的河。
从此,老两口就不停地往河里填土。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人也填起来。填啊填啊,填了好些天,河里的水一点也不显少。
一天傍晚,一位老人来到这里说:“像你们这样干,一百年、二百年也填不平。你们要能管我一顿饭,我给你们把河填平。”这里的人听了都很高兴,就给那位老人做了一顿过年过节才吃的饭。老人吃了,说:“你们都回去睡觉吧,我今晚就把河填平了。”说罢他朝河边走去。人们好奇地偷偷跟在后面看。到了河边,老人坐下来。坐到半夜时分,老人忽然脱下一只鞋子,把鞋里的臭土倒进河里,很快河里的水不见了。人们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再找那位老人,早已不见踪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仙,就把这地方叫堤上。后来又有好多外地人在这安家落户,形成堤上村。
(倪瑞凤 曹芸)
马鞍山的传说
秦家庄东南二里地,有一座大疙瘩,东西走向,两端高,中间低,像个马鞍子,人们叫它马鞍山。马鞍山两边不远有个小疙瘩,叫铃铛皮。现在还能看到它们的痕迹。这马鞍山和铃铛皮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说,隋唐时期,这一带人烟稀少,到处是泥潭水洼,人称淤泥河。唐朝大将罗成率兵在这里和苏定方打过仗。罗成中了计,被困在淤泥河,马蹄陷在烂泥里。苏定方追到河边,向罗成乱箭齐发。罗成无法脱身,大叫:“白龙,白龙,救主一命!”随着喊声,白龙马突然吼一声,腾空跃起,跳到岸边,马鞍子却落在河中,马铃铛掉在岸上。当即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土疙瘩,挡住了苏定方的弓箭。罗成趁机逃走。
这一大一小两个疙瘩,人们就叫它马鞍山和铃铛皮。后人在马鞍山上使土,曾挖出过不少的刀、枪、箭头等,看来这一带的确是古代一个大战场呢!
(刘冠军 王小山)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声明
主办: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府信息中心
冀ICP备字14000025号-1网站标识码:1301820006
冀公网安备 13010902000213号